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一、以身作则树威信——身教艺术园长要研究如何运用非权力性影响的管理艺术即身教艺术,它源于领导者自身的人格力量。第一,精神力量。在竞争的环境中,首先,园长必须具备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其次,谋全局、谋长远、谋特色、谋大事,制定发展规划,优化育人环境,硬化管理措施,强化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言传"和"身教"是最常见的教育方法,"身教"强调以教育者亲身实践的行为示范来进行教育。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要求重视"身教"的作用。在语文教育中实行"身教语文",有利于为学生树立行为榜样,促进知行合一,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学相长。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完善自我人格,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身教"作用,以实现"身教语文"。  相似文献   

3.
作为教师,不但要言传,更要身教。教师要达到理想的身教效果,除了要有高尚的品行和美好的人格,也要研究身体语言的作用并充分利用身体语言进行身教。  相似文献   

4.
第五讲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严格要求自己,增强道德修养,起表率作用。”这条原则和方法要求班主任应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作风,以使自己成为年轻一代的榜样和表率。一、这条原则和方法的提出从心理学角度来认识,“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就是通过人格感化教育学生。对于那些懂得并能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的教师来说,贯彻这条原则和方法时,表现是自觉的、主动的;反之,则表现为不自觉的、被动的。无论是自觉的、主动的身教,还是不自觉的,被动的身教,也无论是正面的身教,还是反面的身教(或称积极的身教与消极的身教),身教的巨大作用都是存在的。不因以身作则好而有,也不因以身作则差而无。这是因为,身教不同于言教,它具有客观性、形象直观性、动情  相似文献   

5.
言传身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教师要突出语言的纯洁性和行为的完美性,注重言教与身教的统一,要讲究言传的艺术性和身教的规范性,做到言教和身教的示范与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季艳婷 《山东教育》2010,(11):16-17
教师的言传身教时于学生的影响非常深刻.教师良好的个人魅力和行为习惯能熏陶和感染一批又一批学生。相对来说,教师的身教重于吉教。可是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教师注重的或者说进行的大都是言传,对于身教,二些教师不太在乎,或者说有身教的意识,没有身教的行动,我们的教育无形之中就削弱了很多力量。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其他的学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身教重于言教,体育教师是身教的直接贯彻者。体育教师良好的体态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对体育知识的了解程度、教学环境、教学条件以及教学任务等因素,灵活运用体态语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中的组织领导者和管理教育者,其工作极具有实践性和创造性,充满着艺术性和辩证性。要建设一个优秀班集体,作为班主任,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用辩证法的原理处理好以下十种关系。1.身教与言教的关系。身教与言教统一,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是一个班的总负责人,对学生的要求也最多。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方式主要是言传身教,当我们一丝不苟地履行“言教”这一职责时,千万不可忽视“身教”这一职责。从某种意义上讲,“身教”的意义和效果大于“言教”。以身作则,既言传又身教,本身就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活生生的教材。…  相似文献   

9.
“身教重于言教”这是历代教育家教育实践的结晶。常言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出样子看一看。”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对学前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要言教,也需身教,但身教重于言教。 身教不仅符合学前儿童年龄小,善于模仿的特点,而且易于被接受。因为身教不带任何强制性,它能通过教育者无声的行为影响儿童,  相似文献   

10.
“身教”和“言教”,是教育中的一个古老的话题,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教”的说法。然而,时至今日,在语文学科独立百年之后,语文课堂教学究竟应该“身教为本”还是“言教为本”还不清楚,实在令人遗憾。希望下面这组文章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为了更深入地认识学校语文教育中身教和言教的关系,我们整合了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和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及多所中学教研资源,在上海、广州、东莞选取6所高中12个平行班做了小范围对比实验。实验以作文教学为例,以教师的“下水”作文为身教方式,以教师的作文指导为言教方式,对身教和言教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参与实验的语文教师自身语文素质都较好。为了使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作文水平,取得身教效果,我们设计了两个文学性较强的作文题,教师选取一个题目在两个不同的平行班级分别用言教和身教进行作文指导,然后学生作文。之后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这里仅择录其中的两个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11.
言教是提高受教育者个人道德认识和道德智慧的方法,因而可以使受教育者知道为什么应该做一个有美德的人,却不足以使受教育者实际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身教是引导受教育者将道德认识付诸实行的方法,因而可以使受教育者将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的道德认识付诸行动,从而实际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这样一来,只有就道德的实行来说,言教不如身教,身教贵于言教;而就提高道德认识和道德智慧来说,身教则不如言教,言教贵于身教.  相似文献   

12.
道德教育除了通过语言文字等进行言传外,还必须通过身教这一特殊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的身教是通过教育者的行动将如何道德地行动等知识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授给受教育者,使得受教育者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地行动。道德教育为什么必须要有身教这一方式?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身教的内涵进行一番分析。只有弄清楚了身教的内涵,才能真正了解身教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由于中西文化各自的传统与关注的角度不同,道德教育中身教的内涵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身教”和“言教”,是教育中的一个古老的话题,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教”的说法。然而,时至今日,在语文学科独立百年之后,语文课堂教学究竟应该“身教为本”还是“言教为本”还不清楚,实在令人遗憾。希望下面这组文章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为了更深入地认识学校语文教育中身教和言教的关系,我们整合了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和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及多所中学教研资源,在上海、广州、东莞选取6所高中12个平行班做了小范围对比实验。实验以作文教学为例,以教师的“下水”作文为身教方式,以教师的作文指导为言教方式,对身教和言教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参与实验的语文教师自身语文素质都较好。为了使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作文水平,取得身教效果,我们设计了两个文学性较强的作文题,教师选取一个题目在两个不同的平行班级分别用言教和身教进行作文指导,然后学生作文。之后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这里仅择录其中的两个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14.
试谈身教的心理机制和应遵循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谈身教的心理机制和应遵循的原则蒋士会我国历代教育家部十分注重“身教”,指出身教重于言教,提出了以身作则的教育原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国外教育家对身教也有诸多论述.著名教育家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一书中说:“...  相似文献   

15.
言传身教是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实践方面的要求。在以往我们教师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是言传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较多,而身教方面的要求常常被我们忽略。然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需要教师的身教的。教师的身教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通过加强教师的仪表修养、加强教师的举止修养、加强教师的风度修养、加强教师的纪律素养和教师的法律意识来提高教师的身教。使教师的身教成为学生成长的阳光。  相似文献   

16.
孔子在教育教学中注重"正身以俟""以身立教",取得了教育教学的成功。他所主张的"身教观"是深刻的,其身教艺术是高明的,主要表现在好学敏求、改过迁善、以友辅仁、立志乐道、克己内省、礼乐之道等方面。孔子的身教艺术对其弟子和后世教育家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身教成为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优良传统之一。  相似文献   

17.
身教的魅力     
身教重于言教,老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身教能感化学生人格。  相似文献   

18.
教育,离不开言传。言传法即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受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品德水平的一种方法。言传应以引导为主,后发制人也是一种较好的言传方法。身教法就是用榜样去教育孩子,借助于榜样形象,以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向孩子施加德育影响,使孩子受到深刻教育。身教是解释言教。教育既要教师言传,更要教师身教。言传利于学生明理,身教易于学生动情,但二者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9.
“身教”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原则和方法。“身教”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约束作用、激励作用。实施“身教”,必须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密切联系群众,做到言行一致,为民办实事。  相似文献   

20.
易灿华 《教师》2008,(13):115-116
一、以身作则树威信——身教艺术 园长要研究如何运用非权力性影响的管理艺术即身教艺术,它源于领导者自身的人格力量。 第一,精神力量。在竞争的环境中,首先,园长必须具备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其次,谋全局、谋长远、谋特色、谋大事,制定发展规划,优化育人环境,硬化管理措施,强化队伍建设,突出创新思维,超前思考。遇事果断决策,密切联系群众,协调各岗位之间的关系,勤于看书学习,深入班级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