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书籍的校对工作与出版工作相伴相随渊源甚久,人们在宋代图书中已经发现了编辑、校对者的署名,这恐怕就是最早的责任校对了。  相似文献   

2.
高品质图书的加工离不开高素质的校对人才.随着图书“编校合一”现象的出现,图书校对作为出版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面临着机构萎缩、人员短缺的危机.本文在对40家出版单位校对部门人员设置情况、校对功能实现方式的调研基础上,分析校对部门人员短缺的原因,为集聚校对人才、促进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图书校对质量制约因素与应对策略。明确图书校对相关概述,发现图书的审制工作存在问题,阻碍了校对工作的严密性;校对队伍编制不够合理,激化了图书与作业人员间的矛盾;出版部门对校对质量不够重视,严重影响了图书校对行业的发展。对此,应对图书审制工作加大监督力度,将校对队伍科学编制,并加强对图书校对质量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孙雷 《编辑之友》1997,(1):32-33
在图书出版中,校对是编辑加工与付印出书之间的重要环节,它对图书出版后质量的高低作用很大,要搞好校对工作,除了校对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外,还必须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提高素质可用多种方式,而“校学相长”应该是最切实可行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是分是合怎取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书稿磁盘化形势下出现的编校合一的主张,出版界的相当一些人士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为了保证图书质量,绝不可实行编校合一,相反应该加强校对科室,提升校对功能.笔者对此尚存困惑,提出以下疑问,求教于出版界同仁.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图书出版中“无错不成书”几乎成了人人皆知的通病,有的人也常借用此话来为自己编辑、校对中出现的差错打掩护。当然,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决定一本图书质量的好坏是由编、校、印诸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任何一方的失误都会给图书质量带来影响。那么校  相似文献   

7.
一、审读清样是编辑的职责一本差错百出的图书面世后,在舆论的压力下,该书的编辑和校对往往会就责任问题互相推诿,编辑责怪校对不认真,把关不严;校对埋怨编辑不仔细,原稿有错未改。那么,责任究竟该由谁来承担呢?是编辑,还是校对?各打五十大板显然失之公允。笔者...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结合教辅图书编校实例,归纳了当前教辅图书中存在的典型差错,提出要发挥编校人员的敬业精神,提高校对人员的校对能力,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张洵 《出版参考》2023,(1):58-59+75
校对是图书出版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图书质量意义重大。新时代背景下,出版环境已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面对图书生产工业化、产业化趋势,以及校对工作功能上的编校合一与内容上的复杂多元,单一素养的校对人员已无法适应需求,培养具有“大校对”意识、较高学识水平、现代化工具运用能力、一定美学素养和良好社交技巧的新型校对人员,助力图书质量的提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图书质量不高一直是广为读者诟病的老大难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以“三审三校”为核心的出版管理制度没有很好贯彻执行或编辑校对人员业务水平不过硬。所以,要想提高图书出版质量就必须切实使出版质量管理制度严起来,严把选题关、杜绝低水平出版,造就强大的编辑校对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1.
教辅图书与其他普通图书比较,具有内容综合性、质量复杂性和任务时效性的三大特点,所以对校对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教辅图书校对的特殊性及对策问题,对提高校对效率,提升图书质量,并为读者提供科学严谨的高质量教辅用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书稿校样经过前期交互式校对后,在付印之前还要有一次最后的整体审视,全面整合编辑、版式设计、排版录入、交互式校对各项工作结果,才能转入到印制阶段.这就是校对后期整理,是校对为保障图书质量的最后承诺.  相似文献   

13.
图书编校读中的“统一、规范、纠错”(下简称“统、范、纠”)问题,就是指编辑加工、校对校审和通读审读中的统一、规范、纠错问题。这是编校读诸环节的共性问题,但随着环节的递进,其广度应缩小,数量应减少,深度应加大。具体说,编辑加工要对原稿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统、范、纠”,校  相似文献   

14.
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立社之本。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版社要靠提高图书质量来不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尽管提高核心竞争力涉及诸多方面,如优化结构、树立品牌、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宣传推广、优良服务,等等,但其中首要的是图书质量,而图书质量的保障体系有两个主体:编辑和校对。编辑清源,校对净后,共同构筑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下面笔就校对主体价值认知、校对职业意识提升和校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繁体字版本转简体字版本图书编辑加工中的细节问题越来越受到编辑、校对人员的重视,我们从繁简体转化、通假字、标点、抬头、注音符号等方面介绍了港台图书与大陆图书形态上的差异和由此产生的编校问题,结合图片直观地呈现出来,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图书是人类文化与知识的传承者,完美而正确的信息传播是出版者苦心追求的结果,提高图书的编校质量一直是出版工作的中心之一。目前,我们图书的编校质量并不尽如人意。从新闻出版总署最近对33家良好出版社33种图书的质量检查结果看,仍有11种为不合格产品。从图书错误率分析,原稿留错的约占全书错误率的90%;校对和排版错误的各占5%。由此不难发现,消灭原稿错误是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校对实践,详细总结了图书封面校对的工作重点;强调校对时应着意封面内容与扉页、版权页内容的一致性,以及对封面设计规范化的校对要点;提出出版流程中应对付型校样和封面同时进行终校的建议,以确保图书封面零差错.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个出版单位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图书的出版质量。校对作为图书付印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保证图书质量中承担着重要任务。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校对科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校对抽样法,有效地提高了图书出版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李兴梅 《出版参考》2013,(19):35-36
理科图书是指探讨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理论书籍,理科教辅图书的编辑、校对除了保证政治性内容的正确,更要强调概念、理论的科学性和引用资料的准确性。目前,理科教辅图书在理科图书数量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提高理科教辅图书的质量尤为重要,而编辑加工是保证理科教辅图书质量的重要环节。理科教辅图书的编辑加工有  相似文献   

20.
《出版视野》2004,(4):20-21
由中国编辑学会、中国版协校对工作委员会主办,由重庆市版协协办的“加强与改进图书编校工作座谈会”于2004年6月21日到24日在重庆市召开。6月21日上午,会议开幕式上,首先由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市版协副主席缪超群代表重庆市方面和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市版协主席陈夷茁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出版界的同行。然后由重庆市版协常务副主席李书敏介绍了这次会议筹备和安排事宜。大会正式开始后,与会者听取了中国编辑学会常务副会长邵益文的讲话和专程从北京赶到会场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读处处长辛广伟的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