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是什么原因让朱丽叶和罗密欧刚尝到爱情的甜蜜就匆匆赴死呢?一般认为是缘于封建家长的阻挠或是罗密欧不知朱丽叶假死的真相,但这些只是表层的原因。笔者认为罗密欧与朱丽叶宁愿过一种短暂但充盈的生活.反映出他们拥有的是基督教的。线性时间观”。  相似文献   

2.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大的阻碍。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  相似文献   

3.
林海 《高中生》2009,(1):71-72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大的阻碍。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相似文献   

4.
《罗密欧与朱丽叶》通过波澜起伏的戏剧冲突,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抒情的人物语言,描绘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包含了以人为“主体”,要求尊重人的本质和价值的人文主义思想,在时下“人文精神”大面积失落的背景下,罗密欧与朱丽叶身上依然有我们需要汲取的精神营养.  相似文献   

5.
从文学伦理学视角研究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的目的,在于了解故事与作者创作背景的影响,从而发现作者在故事中安排的递进式的各个伦理结。本文介绍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梗概,并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读了这个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6.
陈舜 《广西教育》2013,(2):51-51
以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故事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很多,其中称之为绝响又经久不衰的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我想,这是因为莎翁为此戏剧作品注入了人文主义进步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戏剧代表作之一,其在世界上传播之广、影响之大实属罕见,是莎士比亚戏剧被拍成电影最多的一部。一个世纪以来,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打动着每一位读者。他们的一见钟情和以死殉情让每一位渴望爱情的人艳羡不已。本文从一见钟情的不稳定性角度剖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传统的解读体现了莎士.比亚在早期作品中大力宣扬的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人文主义思想,歌颂罗密欧与朱丽叶忠贞于爱情的崇高品质。中国的梁祝故事和《孔雀东南飞》等只是封建门第观念和家长制包办婚姻所产生的悲剧,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则是家族冤仇与个人爱情严重冲突所造成的悲剧,他们的反抗始终主动和积极,因而更能彰显出他们坚定不移地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人生信仰和博大的宽容精神,更具震撼人心的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9.
作品展示一场纯白理想的祭奠———读《罗密欧与朱丽叶》有感故事一开始,那段有些生硬,或者说毫无吸引力的开场诗,缓慢而清晰地道出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段感情是不被祝福  相似文献   

10.
《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同我国封建时代经典爱情故事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审美志趣、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体现着中西方文化的类同和相通之处。将《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同我国古代经典爱情故事予以比较,为我们充分理解英语文学提供了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1.
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了名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描写了一对互相爱慕的青年罗密欧和朱丽叶在封建制度的迫害下双双惨死的悲剧,凸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与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  相似文献   

12.
在英国的Chichester High School for Boys,笔者听了一节有关"勾股定理"的数学课,教师是这样导入的:朱丽叶住在一幢18英尺高的楼上,罗密欧有一架30英尺长的梯子,问罗密欧如何放置梯子才能看到他心爱的朱丽叶?学生们对这个问题显得很有兴趣,大家跃跃欲试。接下来,教师就让两名学生在黑板上为罗密欧和朱丽叶设计起这一场景。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的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断被以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搬上银幕,本文从莎剧本身的商业化和娱乐性及《罗密欧与朱丽叶》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来论述这部16世纪的诗剧为什么在今天仍然富有魅力。  相似文献   

14.
在阶级思想、权利、政治与现实情况的斗争中,爱情往往含有悲剧色彩。朱丽叶和罗密欧间存在的可歌可泣与忠贞不二的感情常常使人感受到来自内心深处的撼动与震颤,对其后代年轻人具有深远影响。原生家庭视角下,社会环境、家庭矛盾以及人物性格均是罗密欧和朱丽叶爱情悲剧结局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15.
各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多选用《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两个教学文本。苏教版第五模块(必修)本的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关涉“亲情”“爱情”“友情”,《长亭送别》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专门指向“爱情”这个复杂话题。对于崔莺莺与张君瑞、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传统的解读角度都是正面的.意义评价也都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16.
张颖  孙世友 《家教世界》2013,(10):210-211
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这部男女爱情的悲剧横空出世,而《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是莎士比亚唯一的一部爱情悲剧,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绝唱的爱情故事,从电光石火的相见,到荡气回肠的生死相依,每一个浪漫或紧张的情节都展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性格,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人物性格的某些异同,使他们在短短的四天内,经历了相遇、相恋、结婚、死亡。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为我们唱响了一出荡人心魄的爱情悲剧,剧中主人公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他们心中神圣的爱情双双殉情.悲剧的艺术魅力强烈地感染着每一个读者.我上这一课时给学生特意放映了整部戏剧而不只是节选的部分.当学生看到罗密欧为朱丽叶之死而准备自杀殉情.而劳伦斯还在与另一个神父谈论信件的重要性时.都心急如焚地大声喊叫:“快点来,  相似文献   

18.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出现在十六世纪中后期的爱情戏剧,两部作品都表达了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的主题,本文拟从人文思想关照下的角度来比较《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剧中主人公的艰难爱情。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悲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分析以及对其诸剧人物。情节安排的对比,试图揭示莎士比亚对悲剧效果的特殊处理和对人物描写的特殊风格。《罗密欧与朱丽叶》虽属悲剧,但从精神上说它具有喜剧特征。莎翁一改传统模式,塑造了悲喜双重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20.
一位艺术家的早期成名作常常牵挂着青春岁月的情感纠葛,在创作中,他祭奠逝去的幻梦,同时获得自救。人们常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歌德初恋的写照,同样,《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则是青年柴科夫斯基一段无望恋情的投射。创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