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的课程意识是教师在考虑教育教学问题时对于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为适应素质教育推进和新课程实施对教师专业意识的要求,教师应树立课程主体意识、课程生成意识和课程资源意识,以促使自身的教学行为发生转变,使之具有发展性与个体适应性、创新性与反思性、民主性与对话性相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教育理论素养是指教师有意识地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主要包括教育理论知识、教育观念以及运用教育理论知识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思维和方法等。公共教育学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构建以"培养人"为主脉的理论内容体系、进行以实践训练为主的微格教学、关注教育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充分利用教育学课堂教学的示范性、运用案例教学诸方面进行了探索教育学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在课程改革进入实质性推广阶段的今天,数学教师不仅要具有本学科专业的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等,而且更应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开放意识,不断超越长期以来固化下来的教学思维与教学行为方式,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支点。在此背景下,教师通过教学反思进行自我完善,成为教师自我成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领域改革的进程中,新的课程体系决定了教师的课程观念意识必须更新,从而决定了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将随之变化,唯其如此,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而基础教育也必须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改革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
校长在新课程改革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校长的管理行为将直接决定新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状况。为了使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达到“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之根本目标,校长需要形成相应的管理行为。新课改中校长应有的管理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帮助教师进入新的角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校长应关注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以及通过实施新课程而达到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帮助教师尽快地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校长应鼓励、支持教师参加相关的课程改革培训,参加相关学科的课改展示活动,帮助教师准确地理解、诚心地接受、热情地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课程能力指在课程这一特定领域,课程实施者(主要指教师)把课程意识转化为课程行为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质,这种个性心理特质的表现过程是通过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和其它教育资源)这个媒介,把课程意识转化课程行为的过程.教师课程能力包括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和教师课程评价能力.教师对课程的驾控能力是关乎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培养和发展教师对课程的驾控能力要尽可能从教师课程意识的提高;教师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教师评价体系的改善和教师课程能力发展支撑性体系的构建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师行为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阐述了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有关精神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建设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教师课程领导是教师在参与学校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课程与教学事务的引领和指导.教师的课程领导在学校课程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关系到学校课程发展与改革的成败.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772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课程领导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学的视角分析农村教师文化,教育理念滞后,角色认知偏差,教学行为单一,是新课程改革中农村教师文化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中农村教师文化的建构,要重塑教师的知识结构,转变教育观念,重建农村教师的角色意识,转变教学行为,唤醒教师的文化自觉意识。形成自我反思意识、学会专注是实现农村教师文化自觉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进行了10余年,高中课改在20个省(市、自治区)也进行了6年,课程改革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巨大、可喜的变化。与此同时,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也必然使一部分教师产生一些困惑,如何使教师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怎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要解决这些困惑,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本质,也就是新课改的精髓。一、国家政策确立了课程目标的地位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革课程功能、改革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革教学过程、改革课程评价和改革课程管理。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厘定教师关怀行为的内涵,明晰教师关怀行为所具备的主要特征,揭示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意义。采用文献研究法界定教师关怀行为的内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投入足够的热情,花费时间和精力积极关注学生,以期满足学生自身需要,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行动表现。在其内涵认定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出教师关怀行为具有四大特征:一是教师关怀行为具有关系性特征;二是教师关怀行为具有实践性特征;三是教师关怀行为具有情境性特征,四是教师关怀行为具有体验性特征。启示教师关怀行为要有效联结关怀理论与实践,凸显情境性和体验性在提升教师关怀行为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教师“心灵的唤醒”来发展教师关怀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等理工科教育是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基础。如何通过高等教育,有效地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一直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和焦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围绕课程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这个主题,强调认清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综合能力:运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微格教学实验室收集原始材料,建立师范生教学多模态语料库,并将其运用于教师教育课程中。指出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创新的核心理念,在于师范生教学法课程中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互扣安排,能为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创建环境,对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同时,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认识过程,而应该是认知、情感、行为相互作用的动态发展的过程。以情感赋予知识,以情感促认知,优化物理教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师心理是教师在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鲜明而稳固的职业心理。它由教师终身从教的职业意识、教书育人的职业技能和为人师表的职业行为等三个部分组成。高师学生是未来的中学教师。他们虽然还没有亲身参加教学、教育工作的实践,但是,专业知识、教育科学课程的学习与教育实习,师长工作情况的耳濡目染,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构想,已使他们在教师心理,特别是职业意识方面有了一定的准备和自我评估。认真研究这方面的情况,是高师教改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调查研究发现,陇东南贫困地区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方式僵化,学生学习方式单一。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活经验,消除教师的心理顾虑,改革评价考核制度,开发课程教学指导用书.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是促进陇东南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怎样理解研究性学习课程这一概念及其特征、教师角色应实现哪些转变、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 和学生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新课程提出的课程新理念,教师在教学改革创新中应确立起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将探索性学习引入各科教学,实现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变化,推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纲要》提出的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角色顿时要变了。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身在中小学的美术教师,无可回避正在变化的教育环境,有必要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做出调整,首先从思想认识上走进美术新课程。  相似文献   

20.
教师职业认同是指教师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从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内动力。它既指一种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教师的自我认同对教师职业认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体育教师在工作中出现"自我"的迷失,这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影响了体育教育事业的成败。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对体育教师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唤起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从根本上提升体育教师的自我认同是提升职业认同的关键,只有让体育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体味、探求、反思自己的职责和意义,体验到自我的存在、认同自我,才能为其发展和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