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猞猁     
《课外阅读》2013,(2):69
<正>猞猁别名猞猁狲、马猞猁,属于猫科,学名为Felis lynx,体型似猫而远大于猫,生活在森林灌丛地带,密林及山岩上较常见。喜独居,长于攀爬及游泳,耐饥性强,可在一处静卧几日,不畏严寒,喜欢捕杀狍子等中大型兽类。产于东北、西北、华北及西南,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2.
金代女真语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代女真语在阿尔泰语系满洲、通古斯语族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金史》等史籍中的女真语词汇进行语文学研究,是加深对女真语言认识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札记形式,对《金史》中的近20个女真语词作了语文学注释,描述了这些金代女真语词的语音特点、词汇意义以及在明代女真语、清代满语中的体现及变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汉语中也有其他许多民族语的成分。汉代学者扬雄所著《方言》,纪录了一些南方古族的词汇。黄河以北,由于长期种族杂居,故汉语中的非汉语因素较多,主要有匈奴语、突厥语、鲜卑语、蒙古语、女真语和满语。东汉以来,随着佛教的传播和佛经翻译事业的日益兴旺,大批的佛教和梵文的外来语被吸收到古汉语中。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中,位于定中结构中的"的"从属语标记,是后置性成分;而位于定中结构中的"之"是核心标记,是前置性成分,本文对此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5.
与结构助词“的”有关的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词是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中的难点,结构助词"的"是其中的难点之一。文章在汉语本体及"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偏误分析理论为依据,探讨了不同学习阶段的维吾尔族学生使用结构助词"的"时的表现,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母语对二语习得影响的过程被称作"迁移",因两种语言相异而阻碍正确习得二语的现象被称为母语负迁移。本文中,笔者从英语写作中的词汇层面分析了汉语负迁移现象,探讨了产生汉语负迁移的原因根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尝试利用女真语文来研究近古汉语,指出女真文中汉语借词的音韵特点与《中原音韵》基本一致,这可以进一步证明元代的北方汉语早在女真时期便已定型了。  相似文献   

8.
"花"的义项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分得很细,达19个义项。可以用隐喻和转喻的思路分析义项之间的关联,从而深刻理解各义顶的含义。可以对各义项的组词进行排列对比分析及在句子中的位置分析,从而感受到"花"字在汉语系统中的丰富和繁杂使用。通过研究,发现《现代汉语词典》对一些重要义项未能概括,对一些组词中的"花"义未作说明,还有构语上的一些新义未能纳入。建议应该合并几处义项,并将"图案"义列入"花"的义项,并慎重对待方言义项。  相似文献   

9.
韩国女真语文学的丰硕成果──金东昭教授《女真语满语研究》读后金启(辽宁省民族研究所)韩国女真语文学家晓星女子大学金东昭教授的文集《女真语满语研究》是中央民族大学黄有福教授译成的中文本①。本来我曾与金东昭教授互赠著作,但承他寄赠的《韩国语与通古斯语音韵...  相似文献   

10.
他砂汉语的"去来"句是不同于周边西南官话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句式,其"去来"一词语音形式是汉语,但语义及语法功能却是土家语的。这种特殊的句式是受当地土家语影响而产生的,是语言深度接触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英语被动语态的形态特征比较明显,使用频率较高。汉语被动语态的形态特征不明显,主要依靠词汇手段来体现。英语被动语态中by+n结构的翻译受到语用因素、语法结构、语义的制约,该结构可以译为汉语被动句中的施动者、句子的主语、句子中的状语、句子的宾语、判断句"是——的"中的成分。  相似文献   

12.
作为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以及语言教学领域的中心问题之一,语言的迁移现象早在上个世纪就已引起人们的兴趣。文章借助"错误分析法"与中介语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手段,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探索汉语在当代大学生汉译英过程中的负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13.
策划人语在语文这条敞亮的路上,有一位以"小语三剑客之一"美名在大江南北传扬的行者,他就是"12岁以前的语文"教学的倡导者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孙老师不仅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更是一位探索者、发现者和引领者,引领着学生攀登一座又一座思维的高峰。形成了潇洒不失严谨、灵活而又扎实的教学风格。他的课总是"出乎预料之外,却在文本之中",师生一同经历获取知识与情感交融之旅,孩子们乐此不疲,思维灵动,情趣盎然,智慧盎然,诗意盎然。本期专题让我们一起随孙老师撑起的那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去领略他"12岁以前的语文"教学风采!  相似文献   

14.
上古汉语中,同义词"盈"和"满"并非产生于同时,通过考察二者在上古文献中的分布,发现春秋末期以前的文献中只有"盈"而未见"满",而"满"则在春秋末期开始出现,在战国时逐渐发展,取得了与"盈"的竞争优势,奠定了在后世语言系统中的地位。并推论"满"是在战国时期由方言词进入通语的。  相似文献   

15.
从语义和语法这两个角度探讨了汉英语中的"不但……而且"的异同,从而找出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偏误的具体诱因,以期能对母语背景为英语者学习汉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话语标记语在语法上是独立的,不和句子的其他成分发生结构联系,但有其自身实在语义。在考察"不是我说你"类语言成分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本文给出判定标准,界定"不是我说你"类语言成分是现代汉语中一类特殊的话语标记语,最后本文分析了其结构形式和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进行日常交流时,大部分时候都是以称呼开头的。比如:"妈妈,我书包哪去了?""李老师,早上好"等等。称呼语在语言生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汉语中称呼的使用大家都不会陌生,那么日语中又是如何使用称呼语的呢?本稿通过日剧「ちび丸子ちゃん」(樱桃小丸子)浅谈一下日语中的亲属"称呼错位"现象。  相似文献   

18.
汉语是我国各民族的共同交际语,能否掌握汉语对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协作都有直接影响。如何使藏族孩子"爱"上汉语并学好汉语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探索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你知道"可以界定为正在演化中的话语标记语。这一标记语尚处于词汇化初级阶段(习语化阶段),在话语中表现为多种变体形式。根据它与前后话语片段的指向关系,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话语使用模式。该结构在汉语自然话语中发挥着重要的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它从主谓结构演变为话语标记语是内在机制和外在动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原则和参数时期的普遍语法理论框架,运用其子理论组件题元理论(Theta-theory)、空语类理论(Empty-category),考察分析了现代汉语中的"连动式",揭示"连动式"的V P 2相当于不定式小句,其主语为P R 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