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邯郸作为一代名城,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在中国和世界上知名度很高。但是,春秋时期的邯郸城在哪里?战国时期的邯郸城在哪里?两汉时期的邯郸城在哪里?现已探明的邯郸故城四处遗址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都是邯郸城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过来一些同志对这些问题已经做过不少基础性的探察工作,本文在此基础上做一些进一步的考察研究,对邯郸城在春秋战国和两汉时期的发展演变情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符合历史实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邯郸考古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促进了邯郸故城考古与历史的全面结合研究。21世纪以来有了一个新的发展,考古工作的主要区域在“大北城”所在的城区,重要成果包括大北城内两座城址的发现与认定:赵王城南郊防御壕沟系统的发展;赵王陵2号陵附葬车马坑的发现等,使邯郸故城的研究也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邯郸赵都故城至今两千多年,历经兴衰,其城市规模虽大小有变,但城市位置未移,名称未改,遗址保存完整,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在中外都城史上实属罕见。纵观赵都古城遗址及后世历代域池,赵文化对城市布局和规划都有着巨大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4.
2014年10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参与主办的"汉代赵国与邯郸文化"国际论坛在河北省邯郸市隆重举行,来自中、日、韩、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从赵国历史人物及相关事件、汉代赵国政治经济、汉代赵国思想文化、邯郸历史文化等五个方面交流讨论了"汉代赵国与邯郸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推动汉代赵国与邯郸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首届中国·邯郸"汉代赵国与邯郸文化国际论坛"于2014年10月19—22日在古都邯郸隆重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70余位专家学者云集邯郸,共同探讨汉代赵国与邯郸文化。会议期间,与会专家从军事、地理区域、历史人物、文化、碑刻、宗教、土地制度、编年等诸多领域对汉代赵国期间的文化进行了探讨。会议中各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交流与讨论,不仅全面地展现了邯郸地域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而且推动了邯郸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邯郸城名过去有人做过不少研究,但基本结论认为其写作"甘丹"是在战国时期,形成"邯郸"字型则出现在汉代。利用文物出土资料《侯马盟书》和西安与邯郸分别出土的"邯郸之丞"封泥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实际上"甘丹"字型至少在春秋末期就已存在,而"邯郸"字型应是至少在秦代已固定。  相似文献   

7.
《河北教育》2009,(7):96-96
七八两月,暑期正长。丰润中学校、定州贡院、正定府文庙、东先贤遗址、赵邯郸故城、北戴河秦行宫遗址、汉中山王墓……一处处胜境,诉说着真实的过往。佳日长天,古木深幽,脚踏古圣先贤留痕之地,徜徉于历史与现实之澡,在消遣休闲的同时,能真实感受到燕赵大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河北省博物馆长期展出的由河北省博物馆主办的《河北“国保”——河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型图片展》,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河北历史文化瑰宝旅游图。  相似文献   

8.
永年广府故城为历史上重要的古城遗址,也是邯郸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古迹众多,所存明代城墙为华北一带所仅有,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还是世界上著名的杨氏和武氏太极拳的发祥地,太极文化闻名世界,自然资源也很奇特。保护好、利用好故城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将其建设成为华北一带集“古城”、“水城”、“太极城”三城为一体的旅游城,具有重要的现实的可行性和长远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多年实地考察,参考有关史书,论证了邯郸故城的地理位置,赵都王城的组成,赵都郭城的墙址形状,故城的形成与年代,故城的平面布局以及故城的兴衰变化等。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质子现象颇为普遍,质子的身份、地位及受到的待遇也高于一般的使者。秦始皇的父亲秦异人就曾在邯郸为质,其住所质子府也是赢政(秦始皇)在邯郸出生和渡过童年的主要居所。从文化旅游的角度出发,结合文献考证资料,在邯郸城内设立一处秦质子府纪念馆址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