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鹄 《湖南教育》2002,(16):46-47
什么叫语境?语境是使用语言时与言语行为有关的各种因素所构成的实际情境,亦称“语言环境”或“言语环境”。语境可分为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狭义语境又叫“小语境”,是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头语的前后语所形成的语言环境。广义语境又叫“大语境”,是指言语表达时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语境含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指交际者的身份、职业、年龄、教养、思想和心境等。客观因素指交际时的特定时间、地点和场合。语境的理论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中“联系”的观点。按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  相似文献   

2.
所谓“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相比较而言,口语比书面语的语境更为丰富,且复杂多变。它是由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构成的。口语交际的时间、场合、处境等属于客观因素,口语交际诸方的修养、心境等属于主观因素。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认为,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必须提高口语交际的语境意识。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社会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工具。但是语言的交际功能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实现,因此可以说,适应语境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基本原则,什么是语境?在通常的情况下,语言学者将“语言环境”和“言语环境”统称为语境。  相似文献   

4.
教师和家长一般对幼儿说完整句都很重视,尤其是幼儿园教师,每堂课几乎都要强调。可是有的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说省略句,教师却硬要幼儿说完整句,让幼儿一遍遍重说,一遍遍订正。我以为,这样反而不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听过大班一节教《咏鹅》的语言课。教师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幼儿回答:“画的是白鹅。”教师却纠正说:“小明友,说话要说完整句,应该说‘这幅图画的是白鹅’。”在教师已说清楚“这幅图”这一特指成分的情况下,幼儿回答时省略了“这幅图”这一不说自明的成份,使语言简洁精练,这有什么不好。教师接着问:“白鹅在什么地方?”幼儿回答:“在水里。”教师又纠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新思维最重要的特征是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新的语文教学已进入语用学的领域。在语言运用的三个要素(包括交际对象、语言工具和语言环境)中,语境是“解释因子”。语言交际的一条重要规律是,使用语言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之中,而且必须依赖特定的语境——说写者依据语境进行消极修辞的“择语”和积极修辞的“设格”,“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思想感情;听读者则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于 1 999年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修订本 )明确提出 ,要培养学生“能用英语交流信息” ,要求“在培养读、听、说、写、译各项技能时 ,既要强调掌握和应用语言知识的准确性 ,又要注意应用语言时的流利程度和得体性。”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我们必须从教学思想、教学模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交际能力的性质一般来讲 ,交际能力是指一个人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它涉及到许多方面 ,许多专家学者对此都有论述 ,概括起来主要包括 :( 1 )语言知识 ,即应用语法、词汇等语言知…  相似文献   

7.
许卓娅 《山东教育》2003,(27):20-21
“空间语言”的使用,似乎是一个神秘而又陌生的话题。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幼儿园老师向我抱怨说:在指导集体活动时,我站或坐着不动,园长要批评我“不动”;我动了起来,园长又批评我“乱动”。这不是让人横也不是竖也不是吗?!我告诉她说:园长的意思没错,可能是你没有理解为什么要动和为什么不动!因为,教师的空间状态和在空间中运动的状态,其实也是一种人际交流的语言。当你想要使用语言的时候,就首先必须要弄清楚: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你对什么人说、怎样说、说什么,才能最好地达成你的目的!因此我们首先还必须弄清:什么是“空间语言”!一、什么…  相似文献   

8.
祁玲 《青海教育》2009,(7):31-32
语言是社会交际、社会斗争和传递社会信息的工具。但语言的交际功能只有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才能实现。人们使用语言就是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选择语言体系中的成分,组成话语即句子、段落、篇章来达到特定的目的,完成交际的任务。比如: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大嫂,你放着吧!我来拿”这样的话语时,不会引起什么强烈的反应或特别的冲动。因为说这种话,可能是出自说话者对大嫂的关怀,可能是对她某个动作的一艘幽约制止,  相似文献   

9.
列宁在《民族自决权》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是对语言的社会职能最精辟的解释。这里讲的“交际”二字特别重要。因为交际是人类结成社会,协调行动,交流思想的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交际就没有社会,就没有人类。而语言就是人类满足交际的需要而创造的。没有语言,就没有人类社会。 凡为语言,即使是原始的语言,都必须是有声的语言,也必须是具有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即使是简单的、原始的)语言。我们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最一般的、最主要的就是有声语言。因为它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是我们在研究人类交际的这种最重要的工具时,还不可忽略对人类交际的辅助工具——非词语性语言的研究。因为有声语言虽然是“最重要”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人类表达思想、传递感情、交换信息都离不开语言。2~6岁正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语文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要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必须为其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交往环境。语言能力包括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三个方面。我园地处边远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幼儿语言发展相对缓慢,特别是表达能力。在表达能力发展中存在“语言组织能…  相似文献   

11.
“语境”一词,当前语言学界对它的解释和使用都较宽泛,没有严格的限定。一些文章认为,语境是指与英语context对译的“上下文”,它取材于静态的语言单位,以研究各种语言单位的相互关系为对象;一些文章则认为,语境是指与言语行为有关的各种因素所构成的交际情境,它包括语言交际时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交际场合及交际双方的有关因素,如说写与听读双方的知识,习惯、信仰,当时的行为,思想情绪以及所涉及的对象、事件和各种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或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可以说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诸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研究这些跨文化交际中的故障问题,对于英语教学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只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忽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和文化差异,会导致学生不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在实际交往中自然地将汉语使用习惯带入跨文化语境,不可避免地使交际受到挫折。  相似文献   

13.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交际能力所包括的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中,“听是交际活动中的核心。”作为学习言语的一种手段,听又是掌握语言的必由之路。学习发音、学习说话都离不开听。听是学习的开始,也是说话的基础。在母语中,听力是在长期语言习得环境中自然形成的,但对外语而言,听力的获得和提高却要经过大量的实践和严格训练。著名美国语言学家克位申在其“输入假说”理论中也强调指出:“无论儿童或成年人,在语言习得中,头等重要的是听力理解。”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对于教师来说,尤其显得重要。“传道、授业、解惑”都离不开语言。教学,实际上是语言的艺术。教师凭借语言把知识融成乳汁,哺育学生成才;运用语言把道德化作甘露,滋润学生的心田,进行思想教育。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修养。特别是口头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  相似文献   

15.
威尔金斯在他的《意念大纲》中指出:强调语言的交际和所学语言的直接效用,语言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就成为语言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在交际中,人们说什么、写什么是自由行为,然而读什么、听什么却由外界决定。我们经常发现,语言学习者能听懂课堂中所学的语言,但在与外国人实际交际时却障碍重重。故此,学习者语言理解能力能否提高,取决于课堂上所学的语言是否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的相一致。这也正是语言交际教学法对学习材料的根本要求,即实现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谈英语中的非语言交际——身势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凯杰 《天中学刊》1999,14(1):94-95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但人们在日常谈话时,除了口头语,还有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即非语言交际。那么,什么是非语言交际呢?非语言交际就是除回头语言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即身势语,指人们不用语言和文字而是用一些“无声的语言”,如手势、动作和面部表情等来表达说话人的意图和思想感情。非语言交际在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伯德惠斯特尔曾对同一文化的人在对话中的语言行为作了一个量的估计,认为语言交际最多只占整个交际行为的30%左右。萨莫瓦则更为肯定。他说:“绝大多数交际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  相似文献   

17.
吴国栋 《考试周刊》2010,(46):118-119
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全面发展是培养外语交际能力的前提,也是外语教学的终极。“听”是人们交际活动的最基本形式。著名语言学家LG.Alexander说:“掌握一种语言,首先是听懂,听懂的比重占90%,能听懂你才觉得舒服,听不懂就觉得不自在。”可见“听”的重要性。可以说任何形式的交际离开听力都是一种不完全的交际。基于此,很多有识之士都认为英语教学必须始终包含听力的训练。而英语教学由于其特定的目的,上述观点的实际意义尤显重要。从2002年开始,  相似文献   

18.
谈“语境”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语言交流是一种双向活动,要恰当地表达,就要依据当时的语境选词用句,正如人们常说的“说话要看场合”。而要准确地理解对方表达的意思,也必须在这个语境中把握。所谓语境,顾名思义,就是特定的语言环境,它可以指语言本身的环境,即一个词、一句话的前言后语(书面上叫上下文),也可以指语言的社会环境,包括交际的时间、地点和交际对象的身份、职业、经历、性格、情绪等等。  相似文献   

19.
在交际活动中,双方感兴趣的并不是语言形式本身,而是语言形式所表达的说者、写者的特定的思想感情。这个特定的思想感情,正是语言形式和交际语境相结合的产物。什么是语境呢?语境包括两种:一种是非语言的,另一种是语言的。非语言的,主要指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语言的,主要指上下文。比如“今天星期六”,人们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这句话表达怎样的特定的思想感情呢?这就要看这句话所出现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杜高元 《陕西教育》2008,(11):61-61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教会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说,是语言最直接的表达方式。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现状是重“写”而轻“说”,教师把大量的精力都倾注在学生的书面作业上,而忽视了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因而导致大部分学生说话能力差,使教学走进了乏味低效的死胡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氛围、情境,多层次、全方位地鼓励学生说,训练学生说,强化学生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