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教学游戏化”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挑战和批判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在台上讲课,儿童在台下听;教师发号施令,儿童被动服从。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儿童呆呆板板,暮气沉沉,不好动,不好问。针对这种弊端,陈先生提出“教学游戏化”原则,他说:“儿童总是喜欢游戏的,而且他游戏的时候会忘了自己,用全副的精神去做他的游戏,名义上虽是游戏,但所学的却是很好的东西。”“游戏的直接用处虽只是寻求快乐,然而间接的用处则甚大,因为他可以发挥儿童的身心,敏捷儿童的感觉,于儿童的生活有莫大之助益……”可是中国人往往轻视游戏,把游戏当成顽皮的活动。故上学是不许搞  相似文献   

2.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儿童主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儿童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伙伴。传统游戏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以其独有的特点,深受儿童的喜爱。许多传统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莫大功益,是发展儿童综合素质的宝贵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也日趋改变。但很多历史悠久的文化形式并没有失去其存在的价值。目前由于课业负担过重、电子游戏盛行、成人对儿童过度“保护”等原因,传统游戏濒临失传,这对儿童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开展传统游戏,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努力开发传统游戏资源,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应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3.
随着《幼儿园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游戏的地位和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但另一方面对幼儿园实际游戏状况的各种质疑一直存在。研究者通过比较“理想的游戏”“教师理解的游戏”和“儿童经验的游戏”,发现三者存在显著差距,其原因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早期教育的功利化、教师的儿童观、游戏与教学的矛盾关系,及幼儿园游戏未能很好地满足儿童的需要有关,这说明幼儿园教育改革还须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传统儿童游戏是指世代相传、在儿童中广泛流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游戏。在漫长的岁月里,这些游戏给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带来了快乐时光,是一座丰富多彩的游戏宝藏。但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国门的开放,五光十色的声、光、电玩具,机器人、芭比娃娃等等,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时至今日,只有少数传统儿童游戏还在一些儿童中流传,不用说孩子们,就连他们的父母、老师,对这些曾伴随自己欢乐童年的传统游戏也已产生了陌生感。现代儿童能接受这些“古老”的游戏吗?传统的儿童游戏能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地位、…  相似文献   

5.
“跳房子”是一种世界性的儿童游戏,也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体育游戏之一,趣味性、娱乐性极强,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时至今日,它却因现代电子产品的冲击、家庭和幼儿园的忽视等与孩子们渐行渐远。社会各界尤其是幼教工作者应合理开发民间游戏,充分发挥“跳房子”游戏对幼儿个体和群体成长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游戏和儿童从来就是不可分的。在一定意义上,游戏与儿童就是同一个概念,所以如何看待游戏的生活价值,实际上就是怎样看待人的童年。儿童的游戏产生、发展于童年的生活,因此,我们就常常认为是童年生活给予了儿童以游戏。然而,如果看不到游戏也给予了儿童以童年、童年的生活,我们就不会在意儿童的游戏、儿童游戏的权利。实际上,如果没有了游戏,儿童必将失去自己的生活,当然也就失去了成长的幸福和快乐。游戏给予儿童以儿童的生活,给予儿童以灵性。儿童生活于游戏之中,就是过一种有灵性的生活。这种灵性是儿童与生俱来的自然成长的力量与后天文…  相似文献   

7.
在生活世界视野下对儿童游戏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游戏的现状促使我们在“生活世界”视野下对儿童游戏进行反思。儿童的生活世界不同于成人的生活世界,是童真、童趣和童话般的世界。儿童游戏源于儿童的生活世界,可是当前儿童游戏渐渐远离儿童的生活世界。游戏是儿童的一种存在形式,儿童游戏应该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改革以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越来越普遍,这使为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增加“欢笑”、“神秘”、“轻松”、“玩乐”、“幻想”、“美好”、“思考”等调味品,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成为可能。然而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书本电子化、乏味无趣等问题,令人担忧。文章从儿童的认知特征出发,结合实践论述如何有效地在多媒体课件中融入游戏,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张学慧 《家教世界》2023,(33):32-33
<正>尽管“以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的口号喊了若干年,但在幼儿园开展游戏至今仍是一个大难题。令人欣慰的是以“安吉游戏”为代表的自主游戏发起了一场针对儿童观、教育观和传统教育方式的变革,主张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甚至教师的专业成长都应在学习“儿童如何学习”的过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10.
钟盛茂 《贵州教育》2010,(11):25-25,36
2009年11月底,学校为了有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决定开展“全校教师进行留守儿童大家访”活动,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走访调研,以便对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与学生及家庭“零距离沟通”。借助家庭和社会力量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被剥夺”儿童大多数人通常认为:“被剥夺生活必需品”或“生活条件差”的儿童来自一个界限不明的由于某种原因而陷入贫困的社会阶层,这一阶层可被称为“下层社会”。这种看法包含着这样一个事实,即经济上的贫困与“被剥夺“儿童之间有某种关联;企图对此做另外的解释是思想幼稚的表现。对这些儿童的另一较为委婉的称呼是“文化条件不利的”儿童。在谈到“被剥夺”儿童时,我指的是那些或在身体上,或在情感上,或在智力上有缺陷的儿童。与那些来自富裕家庭,有着丰富的游戏环境,在多样的游戏和精力充沛的  相似文献   

12.
吴疆 《文教资料》2011,(22):141-142
游戏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部分,它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重大的作用。虽然社会在不断进步与发展,但作为儿童生活重要内容的游戏却面临着发展的困局,这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本文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提出了儿童游戏发展的应对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这部分教材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符合儿童年龄特点,故深受儿童喜爱。但在长期的游戏教学实践中,有一种“偏食”现象不容忽视。即在一个游戏中,有的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应接不暇;有的则在一边晾着,坐冷板凳。如传统的《丢手绢》游戏,有的小孩可能出来跑了四五  相似文献   

14.
游戏和玩具在儿童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现代儿童玩具对儿童的自由游戏产生了种种束缚:限制了儿童游戏的场所,剥夺了儿童想象的空间与自由,过于注重“教育性”对“游戏性”有所削弱,使得儿童游戏产生孤独化趋向。要走出这些束缚就需要:引导儿童游戏回归自然,鼓励儿童自主找寻和制作玩具,玩具设计要体现多元化的功能与价值,把玩具作为情感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基于脑科学研究成果,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游戏是一把“双刃剑”,即“好游戏”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坏游戏”或游戏剥夺可能限制或损害儿童的发展。这些结论引发了对游戏功能的再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对儿童游戏实践活动进行一系列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在对游戏的教育价值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产生了忧虑:家长在不断加强教育投入的同时,大量挤占了儿童自主发展的空间。因此,我们把注意力转向家长,尝试着“把家长请进幼儿园,把游戏推进家庭”,挖掘家长潜在的资源,为幼儿园、幼儿所用,使家长成为幼儿游戏推进不可或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论儿童游戏的生活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戏和儿童从来就是不可分的。在一定意义上,游戏就是儿童的成长方式;如何认识游戏的发生发展,实际上就是怎样看待儿童的成长。当我们置游戏于儿童生活的背景、过程中,就会发现儿童的游戏与儿童的生活二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游戏就产生于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生活就是指儿童的生命活动或生存实践。儿童的生活是使儿童的天性和身心状况得以完全展示的过程,同时,儿童生活又与儿童的成长是同一的过程。正所谓“总是不停地‘进入生活’,不停地变成一个人”。[1]儿童的生活,依需要层次不同,可有生理(身体)的生活和心理(精神)的生活之分;依生活的后…  相似文献   

18.
“安吉游戏”作为促进儿童自主健康发展的课程模式,已被世界各地的幼儿园广为借鉴。国内各地幼儿园也在深入领会“安吉游戏”理念与精神的前提下,结合园所实际,有效推进“安吉游戏”本土化,但家长对“安吉游戏”的误解和不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安吉游戏”的有效推进。我园通过家长培训会、家长开放日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带领家长共同研究游戏环境和材料,组建“安吉游戏”家庭项目合作小组,提升家长信任度;建立家园共育常态化机制,有效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升家长对“安吉游戏”的认同与支持,形成家园合力,共同见证儿童在“安吉游戏”中的深度学习与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脑科学研究成果,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游戏是一把“双刃剑”,即“好游戏”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坏游戏”或游戏剥夺可能限制或损害儿童的发展。这些结论引发了对游戏功能的再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对儿童游戏实践活动进行一系列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民间儿童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正面临着衰落的危机。本文以捉迷藏游戏为例,揭示民间儿童游戏的特点、价值、历史演变,并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其衰落的原因作出阐释。二、“捉迷藏”及其意义“捉迷藏”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流行于全国各地。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又被叫做“藏猫儿”、“藏模糊”、“藏迷”、“蒙老瞎”、“藏没(m u)”等。不同孩子学习捉迷藏的方式是相似的,这反映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认知发展水平的孩子对此游戏的反应是基本相同的。捉迷藏游戏在不同地区的玩法各不相同,但大同小异。通常这样来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