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生态哲学走向发展哲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发展理论、生态哲学和发展哲学具有各自不同的致思路径。传统发展理论崩解的原因在其缺少对发展问题的前提性批判、元问题的拷问。生态哲学体认到这一点,但它自身存在的缺陷和矛盾,使之无法彻底澄清发展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困惑。而发展哲学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从本体论、思维方式、价值论、伦理观等诸方面扬弃了先前的理论,从根本上超越了生态哲学。因此,发展哲学必将更好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道家、道教自然主义哲学及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道家、道教是以自然为本,崇尚自然无为的自然主义哲学,认为道家,道教自然主义哲学不仅体现了首教宇宙本体论和宇宙生成论,而且还贯穿于人和社会,并由此揭示出道家,道教哲学的独特社会作用和政治功效,在此基础上本文还阐述了道家,道教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特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道家道教典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和规范。道家道教生态伦理思想与传统伦理学相比,既有共通之处,也有独到之处。前者为它与当代生态伦理思想相互衔接提供了可能性,后者显示了它对丰富和发展当代生态伦理学的价值。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之间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深入研究道家道教生态伦理思想,对建构和发展当代生态哲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儒家生态伦理观作为一种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观,为当前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定位提供了新的道德视角,但儒家的历史局限给人们如何运用其生态思想有效解决当前环境问题造成质疑,如何认识这种历史局限造成的困境是科学认识儒家生态伦理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其自我扬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外来物种入侵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世界性难题,也是近年来我国呈日益严峻化趋势的生态安全难题,本质上,它是人与自然的冲突在物种引入领域的反映。从生态哲学来看,外来物种入侵防范不足有其深刻的认识根源,即机械论的自然观、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征服自然的环境伦理观、盲目乐观主义的科技观。走出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防范不足的认识误区,应当确立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汲取东西方生态哲学理论的合理内核,践行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从而为有效破解外来物种入侵难题,促进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后现代主义发展的过程,出现了生态主义的思潮。有机性和内在关联性、整体性和具体性、共生互动与自我生长是生态哲学的基本价值观。依据后现代生态哲学的价值观,我们对传统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二元对立进行分析批判。笔者认为,二元归一于“生态本位”,由此进行教育目的生态价值观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伦理、人生两个方面对多丽丝·莱辛作品中人与自然、人与他人的关系加以分析,揭示莱辛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勾勒出莱辛的生态伦理观、生态人生观,以及建立在其伦理观和人生观基础上的生态理想。  相似文献   

8.
生态危机说到底是人性的危机,改善生态环境,化解生态危机,关键是解决人的问题。生态美育以培养生态审美的人为根本任务,以自然陶养为基本途径,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审美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使人性向善、向美提升,以生态文明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哲学咨询是一种帮助人们解决思想困惑和价值错知的活动,其很多思想和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相一致。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经实践检验的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帮助大学生"建构"正向的人生价值观,而哲学咨询可以作为这种"建构"的纽带和教育的方式。哲学咨询的反思批判帮助大学生辨明社会思潮的正误,咨询对话有助于大学生认同正向的人生价值观,集体探究促进大学生内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今大学的哲学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培育与践行,哲学咨询是一条可行而有效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论生态主义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生态主义价值观和伦理观为指引,以生态文化为根基,生态主义课程形成了和谐、联系和发展三大设计理念,致力于实现推动自然生态的良性演化发展、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文化的生态化发展和推动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四大目标。  相似文献   

11.
道家思想一直深深地影响着许多文人的人生观。这一点,在汉赋作品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可以说汉赋是汉代道家人生态度的折光,而且,随着社会环境的不同,汉代道家的人生观也就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具体地说,就是由批判现实的愤激进而转向了“明哲保身”式的淡泊。  相似文献   

12.
李白世界观与老子哲学,李白文学观与老子美学,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老子由天道自然进而推论人道和社会,提出了功成身退的政治观和无为而治的社会观。这一切,李白都有所继承和发扬,虽然不以哲人的面目出现。老子美学是由其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引伸出来的,而“道”所具有的根本特性就是顺应自然的“无为而无不为”。根据这个特性,不难看出,老子美学本质上是指自然无为的原则支配着一切美和艺术现象。李白的文学观与老子美学心心相印,如大美,自然美,无言美,阴性美。  相似文献   

13.
陈子昂是初唐诗文革新之人,在诗风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探讨陈子昂诗歌,不得不探讨其思想。陈子昂的思想出世和入世兼存,但隋唐以来盛行的道家思想和家族的道教背景,使得他在面临人生痛苦时更多与道家思想相契合。在其所作的《感遇诗三十八首》中,他尽情地抒发个人襟怀,将道家思想纳入其政治观、人生观和宇宙观中,在此组诗歌中体现为化用道家之语、比兴托物和文论观方面。  相似文献   

14.
儒学、佛教、道教发展到北宋,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的局面。儒学吸收佛道思想,佛教、道教也积极向儒学靠拢,由此形成"以儒学为主体,以佛、道为辅翼"的文化特征。历经发展的儒、释、道三种文化呈现出新的面貌,糅合并倾向于世俗化,对北宋社会民俗风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二十年来云南道教的研究成果,介绍相关专著的内容,按照云南道教史、道教与云南少数民族、云南洞经音乐及云南道教名胜四个方面对相关论文归类评析,展望云南道教研究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开创者之一的冯友兰,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形成了自己的中国哲学观,其中既包含对中国哲学的总体看法,又有具体的儒学观、道家观、佛学观等。在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受到质疑的情况下,重新解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观有着重要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的历史是非观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统摄儒、法诸家思想,与时俱进,从而形成的新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8.
人的幸福是多样的,于是“幸福”也就成了人类生活当中最捉摸不定的问题。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幸福理念,对于中国人幸福观点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儒家为主干,道家、佛家为两翼的三维结构。儒家的“德福一致”、道家的“自然无为”、佛家的“涅槊之乐”产生了和谐的碰撞与交融,为今天中国人的幸福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中国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底蕴。’  相似文献   

19.
班昭是东汉女性文人的代表人物。因学术界多认为她是儒家,故很少有人研究她的道家思想。文章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深入探究班昭的学术渊源及其道家思想。结论认为:班昭的作品流溢出浓郁的重视生命、崇尚道德、复归人性等道家思想的人生,情怀,展示了她“清心寡欲式”的人生观,奠定了其为文的平典之美。同时,道家思想虽是班昭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尚未成为其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立功济人、无量度人并最终使自己的生命得救,圆满完成"升天之道",这就是<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宣讲的大乘道教人生观.这样的人生观对后世道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