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该学科基本的研究方法 ,通过高质量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发展思维能力 ,提高科研素质 ,也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主动性。但在传统的分组制实验课教学中 ,经常出现学生“满堂乱”,教师“满堂喊”的现象 ,做完实验学生不满足 ,教师不满意。学生在实验中不能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不能掌握分析、判断、推理的科学方法 ,不能培养观察、分析、实验操作等能力。而实验课堂教学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是改革的关键部位。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改变这种实验课教学中出现的现象 ,在多年…  相似文献   

2.
在物理教学中,运用MCAI教学将单向式教学改变为“双向式”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课堂上难于用实物演示或演示时不能让学生看清楚具体实验过程和现象的,通过MCAI课件的动画来展示,给物理教学带来了生气;用MCAI 模拟仿真实验过程,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做”某一实验,代替或加强传统的实验教学,拓宽了物理实验的范围,这对于物理学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让童趣放飞     
一次练习,有一学生在一篇描写运动会场面的作文里写了这样一句话:“一声枪响,小明冲了出去,跑得比刀还快……。”可老师说“比刀还快”不符合逻辑,于是便改成了“离弦的箭”这样的比喻。离弦的箭我没试过,只知道小时用刀削铅笔经常把手划破,那种速度真的很快,没等你来得及反应,手上已是鲜血淋漓了。没想到我们这位小朋友却把刀和人的速度联系到了一起。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惊叹的句子啊!然而我们的教师没有宽容地对待孩子们,一律打叉没商量。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还能接受鲜活的语言教育吗?  相似文献   

4.
现行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物态变化”中“晶体熔解时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关键取决于《萘的熔解过程》实验的是否成功。由于萘是热的不良导体,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温度计示数不到80℃试管中的萘就已开始熔解的现象。而且,在熔解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不是保持恒定,而是缓慢升高。结果不能使学生得到“晶体都跟萘一样,在一定的温度下熔解”的正确认识,反而错误地认为“晶体都跟萘一样,不在一定的温度下熔解”。一旦形成错误的概念,就很难纠正。目前,电冰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晶体冰的获得已不成问题了,因此可以用“冰”或“霜”代替“萘”来完成“晶体熔解过程”的实验。我曾经在学生分组实验时做过尝试,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供各位同行  相似文献   

5.
“副词+名词”的排列不等于副词修饰名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副词+名词”的排列现象不等于副词修饰名词,这种排列中所谓的“副词”其实是动词或形容词;所谓的“名词”也并非名词,而是形容词、短语或隐含着的动词。  相似文献   

6.
在近年的中学英语教学中,一种现象引起了我的深思,大部分英语教师总感觉教英语是最累的。上课时间不够,教学内容无法按时成功的完成,于是只好充分利用中午,甚至课间十分钟把学生找到办公室听写单词,默写单词,或者背课文,这样形成了“课内不足课外补”的现象,看起来办公室,教室里教师很负责很认真,学生也很刻苦。但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疲劳战术,教师倍感教英语的劳累,学生也觉得英语累。试想学生为了学英语,课间不能休息,身体得不到锻炼,还得应付其它课,怎会不累?老师要备课,上课,下课还要利用休息时间辅导学生,自己身心也没得到很好的…  相似文献   

7.
时间副词“向来”在肯定句中不能与“了”、“过”同现,可以修饰光杆动词或形容词,更倾向于修饰以“不”为否定词的否定句。这些特点均与“向来”的语义特征密切相关,即“向来”不仅表示某个动作或状态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如此,而且要求动作或状态具有惯常化的倾向。由于这种语义特征,“向来”旬在篇章中还往往具有语意转折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考作文的“虚假化”现象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材料的虚假”,即为了支撑自己的观点临时编造“名人名言、名人事迹”或“亲身经历”等;“情感的虚假”,即句句“真理”,为文造情;“写作行为的虚假”,即高考作文中出现大量的“宿构、抄袭”现象。这些现象表明,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铺缀成篇”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话语品格。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物理中,有关光的衍射及干涉实验是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的最重要实验。目前大部分学校实验室只能做两个传统的学生实验:一个是“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另一个是在光具座上的遮光筒里“观察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现象”。这两个实验都只能作为学生实验,实验现象只能由学生本人观察到,不能作为课堂演示实验和教师解说介绍用。虽然在近年来出版的各类物理教学杂志中也介绍了诸如“泊松亮斑”之类的一些自制教具,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大部分不能做为教师课堂演示实验讲解用。  相似文献   

10.
侧手翻是中学体操课中的一个较难的教材,是初中三年级的男生教材。侧手翻是手翻类的技巧基础动作,其动作技术结构虽然较简单,但完成动作时由于经过倒立部位改变了人体的正常位置,常使初学的学生头晕眼花,找不到方向,或不能经过倒立部位,甚至屈臂摔倒。怎样在教学中教好侧手翻呢?下面谈谈我们在侧手翻教学中的一些作法。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对大学生在道德方面存在的“知行背离”现象,不能采取“存在就是合理”的态度.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并非是一些人所说的知性德育,而是大学生轻视道德修养导致的德性缺失.《思修》课教育应通过“做人”的教育调动起学生德性修养的动力,以此提高《思修》课教育中的“知行一致”效果.  相似文献   

12.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有些科学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未必得法。一类为“放羊式”,老师“导”的功夫没做足就让学生自由探究,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很活跃,但下课时却发现学生由于缺乏明确的探究目的,没探究出什么有意义的东西来。另一类为“看管式”,“导”得滴水不漏,失去了自主权的学生形如傀儡,按部就班,整节课死气沉沉。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做好“导”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写作的原动力,鲁迅曾经说过,“创造,总植根于爱”。如果学生的笔端满含激情,文辞就如泉水汩汩流淌,反之,犹如死水一潭。学生不喜欢习作,对习作没兴趣,害怕习作,对习作畏之如虎,实则就是对习作没有情感。  相似文献   

14.
我在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发现对于教材中介绍的一些基本物质的性质验证或制备的实验 ,在实验之前 ,教师或学生虽已反复预习演示 ,可是 ,无论教学经验多么丰富的教坛宿老 ,还是整体素质好的学生 ,都会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非常”实验现象 ;如何对待这些“非常”现象呢 ?我认为 ,这些“非常”现象的出现 ,正好制造了认知冲突的失衡 ,为师生提供了挑战的机遇 ,抓住这种机遇 ,或重新创造条件认识未知 ,合理提出假设 ,再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使“非常”为正常 ,或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 ,新颖合理地找出“非常”的原因 ;或自然地延伸知识解释非常的由来…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写作的原动力,鲁迅曾经说过,“创造,总植根于爱”。如果学生的笔端满含激情,文辞就如泉水汩汩流淌,反之,犹如死水一潭。学生不喜欢习作,对习作没兴趣,害怕习作,对习作畏之如虎,实则就是对习作没有情感。古人云:“言为心声”。文章倾注着作者的情感,是有感而发,不是无病呻  相似文献   

16.
地理不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工作和“四化”建设中,都是很有用的。要学好地理,必须按照地理课自身的规律,讲求科学的方法,不能单纯的死记硬背。地理是由“地”和“理”两部分组成。“地”指世界或某一地区的地表景观或现象。“理”是形成地表景观或现象的原因及规律。地理这门课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地理具有综合性:它不是单纯的或单一的要素,而是包括构成地理环境各种要素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内部联系和规律。例如某一地区的地理环境,它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  相似文献   

17.
推进素质教育 ,开展“减负”工作 ,在学校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部分学校还不能正确处理好素质教育和“减负”工作的关系 ,仍然存在“考试分数一手硬 ,思想教育一手软”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 ,对学生的知识教育抓得比较紧 ,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重视不够。二是少数学校对“减负”的理解有偏差 ,“减负”工作的思路不宽 ,方法简单生硬。有的学校硬性规定教师的教学课时 ,作业量和学生的在校时间 ,有的甚至取消平时的单元小测验 ,还有的搞清校 ,放学后学生一律不能在学校停留 ,这些做法显然有片面性。三是教师队伍的业…  相似文献   

18.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第二课时 ,我让同学们通过分组活动认识了摩擦力的无处不在 ,找到了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在教学的最后环节 ,我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探究性问题 :如果没有摩擦力 ,世界会怎么样 ?同学们经过思考 ,讨论 ,进行了大胆的设想 ,有的说 :“没有摩擦力 ,我们就不能写字 ,也不能用橡皮改正错误。”有的说 :“如果没摩擦力 ,我们就无法上路 ,拿东西也非常困难。”有的说 :“没有摩擦力 ,塑料尺就不能和头发产生静电 ,它也就不能吸引轻小物体。”有的说 :“没有摩擦力 ,流星就不能在天空和大气摩擦迸发出火花…  相似文献   

19.
1制作背景在小学科学课四年级“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中,气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变化比较明显,学生也可以比较容易地观察到变化的现象,而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变化往往不明显,同时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老师们在做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时,一般采用两种实验方法。①“金属热胀球实验”,做这个实验要看到结果,约需一分钟的时间,同时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只是金属球加热以后不能通过金属圈,而金属球到底有没有变化,学生很难用眼睛观察到;②酒精槽加热金属棒的金属线胀演示实验,这个实验虽然学生可以看到金属棒的细小变化,但是实验需要十几分钟或更长的时…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不是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只有重视和关注了情感领域的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列宁也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