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实行有效教学落实三维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着眼语文素养,把握三维目标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1. 知识与能力目标。“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基本依据。我们要深入钻研新课标,了解新课标中的知识能力要求与旧大纲比较有什么变化,从而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如,阅读教学,旧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新课标则要求“具有独立阅…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是对旧大纲的一次大变革,但在知识体系和知识观上,新课标却语焉不详。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树立新的知识观,构建实用的有利于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知识体系。首先需要对旧的知识体系作一个分析。语文课程里有太多的“垃圾知识”(徐江教授语)。这是语文教育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是对旧大纲的一次大变革,但在知识体系和知识观上,新课标却语焉不详。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树立新的知识观,构建实用的有利于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 (以下简称新大纲 )和试用版大纲 (以下简称旧大纲 )比较,会发现一个明显的变化:新大纲虽大幅度缩简篇幅,但是对阐述语文学科功能及社会价值的内容却作了充实。同时,旧大纲中反复出现的“语言文字训练”、“听说读写训练”等词语,在新大纲中已消失。于是,一些教师对语文课中的语言文字训练产生了疑问: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 ?准确理解新大纲的教学目的,正确对待并科学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变不离本——学习母语是语文教学不变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5.
一、新大纲的变化   新大纲在继承旧大纲中经得住时间检验的内容的同时,针对语文教学现存的问题,立足改革,发展了旧大纲对语文性质、功能的认识,创立了新的体例与结构。   1.新的结构方式表现了新的特点。 1990旧大纲将初、高中混在一起制订,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材内容”、“作文教学”、“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各年级语文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教学要求”、“基本课文篇目”七部分组成。新大纲初、高中分别制订。这里要谈的高中新大纲由五部分正文和三个附录组成。新大纲保留了旧大纲中的“教学目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首先,在教学方向上,新课标实现了从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到重视传授知识过程的转变。《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把历史知识的“传授”放在首位,强调教学活动主要是历史知识的“传授”。《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则突出强调了“总结”、“继承”、“思考”、“培养”等过程性内容。显然,使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应用上获得进步和发展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大纲”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而“新课标”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语文知识受到语文界普遍关注是在语文新课标提出之后。“不必苛求语文知识的完整和系统”,一时间激起了语文界关于语文知识讨论的千层之浪。讨论的焦点是语文知识到底摆在语文教育什么位置,表现为新课标体现的对语文知识的“淡化”倾向与语文教学以“语文知识为中心”教学思想的交锋。对此,我以为应作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说,新课标提出的所谓“淡化”语文知识的思想是有其客观历史背景的,这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在语文知识方面追求得过多,讲解得过细,不仅直接影响到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且导致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  相似文献   

8.
新大纲、新教材是在新的教育背景下,结合新的形势,用新的教育理念对旧大纲、旧教材进行修订和调整后重新编写出版的,新大纲和即将投入使用的高中新课标强调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高考被誉为高中教学的指挥棒,以升学为主要任务的高三通常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可以进行应试教学的一年,高三教学也常被认为是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相矛盾的。纵观近四年来生物高考试题的改革,试题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高考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之间的对立正在消除。那么,新大纲、新教材的使用如何与高考有机地结合,适应“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根据“理综”的特点转变…  相似文献   

9.
自1986年逻辑知识消失至今,除增加过“简明、连贯、得体”的消极修辞条目之外,语文知识教学内容只减不增。语文新课标干脆取消了“基础知识”。从此,语文知识教学迈进充满质疑的话语多元时代。后现代知识观拓展了人们对语文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引导人们向重语感重体悟的汉语言本体回归。然而,语文知识究竟包括哪些,至今还众说纷纭,成为语文课程内容建构的瓶颈。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使用,与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无论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万面,还是培养学生感性把握能力方面,新课标对旧《大纲》都进行了改革和发展。其中在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迈出的步伐最大。以语文教学为例,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习惯于课前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顺利完成教案所预先设计的内容。对于一篇课文,大多数老师还是沿用上个世纪从苏联传来的“老八股”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倡导课堂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等理念,给语文教育吹来一股清新的春风。课改理念为广大师生普遍接受,但正处于摸索阶段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语文老师由原来的照本宣科变为能歌善舞的演员;课堂活动过多、教学方法过于灵活而使课堂难以控制;学生能自由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却不能实实在在触摸文本学到知识和提高能力,考试中也没能体现效果……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了我们从原来一个“旧”的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新”的极端。那么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如何处理好“新”“旧”的转换,找到合适的定位和教法呢?笔…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项重要活动,“九义”语文教学大纲对此十分重视。大纲中第四部分就专讲课外活动,而旧大纲虽然也有这方面的内容,却没有这么突出,只在“阅读教学”和“努力改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各写了一段。 学习“九义”大纲“课外活动”这部分,我有几点体会。 一、语文课外活动的性质、作用 “九义”大纲在论及语文课外活动时说:“小学语文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如今在新大纲和新课标中得以鲜明体现并提高到新的高度。由此可见,当前语文教学“最要紧”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近来读刊,常见抨击人文性课堂的言论。比如有人认为:“很多教师不读书,不学习,不长进.靠着在大学里学的一点家底和一本教参包打天下。执行旧大纲的时候就搞“语修逻文”,实行了新课标马上就弄出“人文性”来,把语文教学理解成跟风、赶时髦,甚至是做秀。”  相似文献   

15.
教育探索     
《教育》2006,(19)
解读2007年高考新大纲“2007年新课标高考大纲”出台,新大纲最重要的变化是增加了选考内容,这标志者高考内容出现了重大变化。据权威专家透露,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高考除了必考科目外,考生还可自选科目,也可以自选考题。专家表示,这种改革逐步淡化了文理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之中历来强调诵读、领悟、熏陶,这些关键词来源于文学形象的不确定性及其潜移默化的同化功能。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当然也不能抛弃这些优良的传统。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教学的探索出现了良好的趋势。然而,重新考察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会发现,只有“情感”一个关键词属于“感性”的范畴,“知识”“能力”“过程”“方法”都属于“理性”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九八六年全国各类成人高考《语文复习大纲》和八五年的《语文复习大纲》和比,体例基本未变,内容有增有删,篇目有撤有添。体系更加完整,提法更趋科学。对读写能力的要求,更接近普教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一、新大纲有何变动 1.知识要求。一九八五年《语文复习大纲》只要求考生了解一点汉语知识,而没有明确提出能力方面的要求。新大纲不仅要求掌握那些知识内容,而且强调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是新大纲中的一个突出特点。知识内容也略有增减,例如语音,增加了掌握“字母”的要求;文字,“要求能区别常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标版语文《考试大纲》规定,“实用类文本阅读”是选考内容。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题,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原有的数学教学方法上,保留了一部分数学大纲,同时也出现了一部分新内容。新课标是旧的数学教育模式的继承和发展。在两大纲的前后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新大纲在重视教师教学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中注重师生之间情感培养等发生了变化。新课标并不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教育模式,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一近来读刊,常见抨击人文性课堂的言论。比如有人认为:“很多教师不读书,不学习,不长进,靠着在大学里学的一点家底和一本教参包打天下。执行旧大纲的时候就搞“语修逻文”,实行了新课标马上就弄出“人文性”来,把语文教学理解成跟风、赶时髦,甚至是做秀。”①再如有人认为:当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