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趣论     
“理趣”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重要概念。本文从古典诗歌理论和创作入手,总结和分析了理趣的诗学内蕴及四种审美形态,即凝合之美、形象之美、情韵之美、气韵之美。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诗歌的创作主要依靠形象思维,而数字恰恰是单调乏味的,似乎与形象二字相距甚远。然而,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却将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字嵌入诗中,使之韵味无穷、情趣陡增。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最高峰,其创作技巧千姿百态,数字入诗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创作方式和艺术效果两方面对唐诗以数字入诗的艺术技巧作一点浅陋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要读懂一首古典诗词,乃至欣赏古典诗词的意蕴之美,并不容易。因为古典诗词的创作时间久远,作者所处社会环境也是古今有异,以及诗歌凝练简洁的语言特点,都为解读诗词设置了难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千百年来传统文化信念和优美语言的一种结晶体,对当代中国广告语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古典诗歌在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对当代广告语的创作产生影响的同时,其蕴含的传统文化观念对当代广告语的创作内容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以正面为主,同时,也有负面的影响存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诗歌是美国“深层意象”派领袖罗伯特·勃莱的创作源泉之一。他非常喜爱中国古典诗歌,并在创作时有意识地借鉴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结构、意象、意境、典故以及诗书画结合的多元整体艺术观等。勃莱的仿中国诗极富中国色彩,但是,由于中美文化的隔膜,这些诗歌并不真正具有中国古典诗歌的神韵。  相似文献   

6.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学者多有研究。然结合其创作细致分析,其最大也是最根本的特色可称为“隐伤”。这种风格的形成,和其经历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是李商隐对中国古典诗歌杰出贡献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宫体诗从其创作目的、创作态度及创作实绩上来讲是一种致力于创造美的文学。宫体诗人以审美的眼光进行文学创作。诗歌的内容、构思、用词、意象、形式等方面综合呈现出媚美的美学特色,这一特色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丰富和补充。  相似文献   

8.
雁翼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长短句式诗歌",是他深入中国古典诗词宝库,向诗歌这座矿山深处做的一种开拓。总结雁翼的这类诗歌,其古典美学意蕴主要体现在强烈的格律美、鲜明的节奏美、典雅清新的语言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尝试从意象构成这一新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进行审美观照,力图向人们展示并列意象组合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丰富的审美内涵。同时指明并列意象组合与创作主体之想象力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探明了并列意象组合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所具有的三大寓存方式和四大审美特征。文章还更进一步地指明并论证了中国古典诗歌之并列意象组合在审美上对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所作的综合及突破,以及它在文学意义上所体现出来的“两种超越”。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学目标1.朗读并分析全诗,学习诗歌所运用的古典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2.掌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3.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分析古典意象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2.体会诗歌"美丽的错误"之格调美。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诵读法、思路教学法。  相似文献   

11.
李白、杜甫,是唐代诗坛双璧,后者更是被誉为"诗圣".杜甫一生创作的诗歌有三千余首,被喻为"诗史".笔者认为,他的诗歌在艺术形式上,其格律工整是后代人创作古典诗歌的典范,在其思想意蕴上,更是体现了一名传统的儒家文人士大夫的"民本思想",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社会良知.  相似文献   

12.
埃德加·艾伦·坡的作品不只包括小说、文学评论,也包括诗歌创作。一般认为,坡的诗歌集中反映了他的美学理想,传递了超凡之美,也阐释了人类的局限性。然而坡的诗歌除了表达他的传统美学观点外.创作原理与古典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有相似之处。从古典悲剧美学角度对坡的诗歌加以分析,可以进一步探究坡的诗歌在正反两方面的双重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意象派是20世纪初最早出现的现代诗歌流派,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对话在诗歌上的一个重要表征。英美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有极其相似的理论基础,在创作风格、语言运用方面英美意象派学习和模仿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派诗人们以一种全新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开启了一条新英美的现代诗歌之路。  相似文献   

14.
庞德是二十世纪初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在1912年发起“意象派”并推行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主张。在接触并翻译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后,庞德将其归纳成集,也就是1915年出版的《华夏集》。在创作《华夏集》过程中,庞德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在后期的创作中对诗歌语言、表现手法等均做了大胆的创新。而这种影响在《华夏集》中已初露端倪。本文试通过分析《华夏集》的艺术特点,探讨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谢灵运受《周易》的影响,尤其受取象思维方式的影响,从而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并且在山水诗刻画准确与体验细腻的秀丽景色中,蕴藏着丰富的理趣,从而给人某种启示。其所取之象的品质,慢慢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化,最终成为古典诗歌的常见的“象”,其取象艺术对其后世的山水诗创作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其代表作《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因此他被称为“雨巷诗人”。戴望舒学习过法语,后到法国留学。因此在戴望舒的诗歌中有着诸多的法国诗歌元素,法国象征派诗歌注重暗示,情感通知的挪移,物象的朦胧不定都在他的诗歌中表现的较为明显,同时在继承法国的象征派诗歌的同时,戴望舒在其诗歌中融入了传统诗歌的元素,例如中国诗歌中的含蓄蕴藉,话外之音,抽象美等,在这种融合中形成了戴望舒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不管早期诗歌,还是中后期诗歌,戴望舒始终没有忘记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重视运用中国古典诗词的表现方法、习惯意象。再加上戴望舒学贯中西,自然就成功地将西象征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熔为一炉,创作出中国气的现代诗歌。本文将以戴望舒诗歌的朦胧美和口语化的语言来探析文化心态视域下的戴望舒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诗歌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意象群落,它为20世纪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本和参考的思路。本论文即对二者所谓的“意象”进行解析。无论是在理论的涵义还是在对其的使用外延上二者都存在天壤之别,这背后必然有着不同的民族审美文化心理,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理解和再创作不过就是他心中的文化他者。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的诗歌,创造了“太阳”意象,表现出一种“太阳”情绪。这种情绪表现为“太阳”意象内涵的独特、丰富,其化渊源乃中国古典学的古典意象、古典哲学的“阴阳”之道及古典诗歌颂日的传统。它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艳 《文教资料》2008,(35):52-53
中国古典诗歌在创作中强调"意境"的传达.本文认为在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首先应深入分析原诗的意境,然后选择英语中相对应的适宜的语言,充分传达其意境.  相似文献   

20.
围绕学者、诗人叶维廉诗歌创作和文学批评以及诗歌翻译等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思想情感线索是"游子之思"和"心之郁结"。通过剖析叶维廉前后几个阶段的现代诗歌创作历程与文学批评,可以看出叶维廉在古典与现代、故土与漂泊问题认识上的思想根源。推之开来,古典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歌赖以生存的古典性和人文性,在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存在一些类似思想蕴涵上多元化有余、而"郁结"厚重不足的问题,现代诗的古典性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