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先秦社会中 ,采集活动与婚恋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采集与婚恋成为《诗经》歌颂的主题之一。采集与婚恋二者的结合与上古人类的生育崇拜有着直接联系 ,并成为后代民歌创作的主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采集与婚恋结合的观念在世界其它民族的民歌、民俗中都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2.
反映周朝不同时期思想文化的《周易》与《诗经》,在对待女性这个问题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诗经》无疑承继《周易》,不过,《诗经》收集的反映西周晚期以来的诗歌,对女性束缚之严厉,比《周易》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也可以得出一般结论:即在男权社会较为稳定,男人们管理社会游刃有余时,就会对女性待以宽容;相反,在社会...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存在着矛盾和一些其它的问题,《诗经》不仅是"诗"而且是"经",是"诗"与"经"的辩证统一,"诗"与"经"二者缺一不可,"诗"与"经"二者共同构成《诗经》的内在矛盾(内因)。由此可见,《诗经》的性质包涵"诗"与"经"两方面的内容,即《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辑,同时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普世意义的文化经典之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诗经》中“礼”、“仪”二字的含义,论述《诗》反映礼的思想是《诗》与礼的关系中重要的方面。典籍记载礼典用《诗》的篇目有限,本文考察了《诗经》结集的情况及礼典中“无算乐”的性质,从而明确了典籍记载之外大部分储》篇与礼典的关系。论证锵》与礼都是先王之教的载体,是情志在不同阶段的产物,揭示了《诗》与礼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婚后父母为子女出资买房归属、一方婚前按揭买房归属和夫妻购买父母房改房的归属作了详细的规定。对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适用起到了指导作用,为不同地方法院作相同判决奠定了基础,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司法的统一性。但是这些内容是按照一般财产法的原理进行设计的,其与婚姻法和此前的司法解释相矛盾。  相似文献   

6.
三《礼》注与《毛诗》的关系体现在三《礼》注与《毛诗》经文、《毛诗序》、《毛诗传》三方面的关系上。通过对郑玄所作三《礼》注的考察,可以发现三《礼》注中引《诗》、解《诗》不仅用“三家《诗》”,同时也涉及《毛诗》经文、《毛诗序》及《毛诗传》,已经初步显露出融合今古文《诗经》学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丁耀亢佚诗《问天亭放言》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耀亢早年诗集《问天亭放言》久佚。本文据稀见抄本 ,对其篇目、内容、风格进行考证、论析。集中不但保存有若干珍贵的明季史料 ,也反映出诗人既要隐居田园、又未能完全忘怀世事的矛盾心态。而在诗风上 ,更可见丁诗由闲淡雅致而发展为亢厉激越的演变轨迹。集末所附《山居歌》与《田家歌》 ,则是丁氏此后小说与戏剧中的曲辞及对偶俚语的先声。  相似文献   

8.
《庄子》称道的逍遥境界,作为理想的生存状态和人生的最终归宿出现,其内涵在全书中一以贯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楚辞中出现的逍遥,则有两种类型,一种以《离骚》、《九章》为代表,展示的是对人生归宿的寻觅以及理想破灭的悲伤,其主角是无家可归、有家难归的游子;另一种以《九歌》为代表,逍遥指临时驻留的愉悦状态。《庄子》的逍遥境界,是对《诗经》的继承,进而又作了改造和提升。楚辞中逍遥的第二种意蕴,与《诗经》一脉相通,而第一种内涵则是对《诗经》逍遥境界的颠覆,但部分细节也有《诗经》逍遥意蕴的遗痕。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家族法》对于父母离婚规定了共同养育制度,这意味着离婚后对子女成长的重要事项必须由父母双方作出决定.共同养育制度也意味着离婚后的父母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当这一权利受到侵害后可以通过法院裁判或调解的方式加以解决.无论调解还是法院判决,维护子女最大利益是首当其冲的原则.对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的当事人,法院一般首先命令进行专家指导,其次才考虑强制执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女大学生经济情况调查问卷》,通过对徐州师范大学各院各年级的女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女大学生经济自立情况及其在父母养育方式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拥有不同程度的经济自立意识的女大学生在父母养育方式上差异显著,而有不同程度的经济自立行为的女大学生在父母养育方式上的差异不显著。父母应该从小注意对子女自立能力的培养,并且根据父亲和母亲在子女心目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对子女作不同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诗经.大雅》中的《生民》等五篇作品在学术界一向被认为是汉民族的史诗。其实,它们决非严格意义上的史诗,而且对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也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相反,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是《诗经》中的“诗史”精神。“诗史”一词虽然最初是用来评价杜甫的诗歌创作,但自《诗经》起,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就已形成了“诗史”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随着离婚率的逐年提高,再婚家庭的逐渐增多,有关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权利义务的争议也越来越多。如何保护继父母、继子女的合法权益,调整双方关系,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如何贯彻子女利益最大化原则、养老育幼的原则和减轻社会负担等方面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上一次我们谈论了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冲突,深受青少年亚文化影响的孩子们着实让大人头疼,但还有那么一部分早已走过青春期的成年子女,也仍免不了让家长担心。尤其是一些女孩子。因为她们已经跨入了“剩女”的行列。  相似文献   

14.
《林哈德与葛笃德》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伟大著作之一。该书描绘了女主人公葛笃德教育子女的方式以及赞颂了她善良的品质。本文试图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角度分析了父母的陪伴与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试图解决一些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中所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婚姻法明确规定父母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方或母方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婚姻法还明确规定,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就是说,离婚后父母子女关系不变。但是父母离婚的现实,变更了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形式,子女只能随父母一方生活,这直接关系到子女的权益。所以子女的抚养权问题除了婚姻法作了具体规定外,其他不足之处还作了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婚姻法规定,以哺乳期为分界线,规定离婚后哺乳期内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16.
《诗经》有三篇《扬之水》,分别属于《王风》、《郑风》和《唐风》。上博简《诗论》提到的《汤(扬)之水》究属何篇,是一个比较费解的问题。从诗旨上看,简文所指者当属《郑风》。由诸篇《扬之水》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较为深入地认识《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兴”与“比”的区别问题。  相似文献   

17.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信水平、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问卷、个人评价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321名大学生调查,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大学生对父母教养方式的认知有显著差异;2)正常家庭子女相比于非正常家庭子女在认知到更多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教养方式的同时也认知到更多来自父母的过度干涉与保护的教养方式;3)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有更多的消极应对方式;4)大学生的自信水平和应对方式与他们认知到的父母教养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不但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而且其重言的运用也对现代汉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对《诗经》重言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各类重言在现代汉语中的继承和发展。其中,发展是本文论述的重点。谈到了它的发展成因及渊源,并举例说明了它在形式和数量上的发展。最后简要谈到了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对《诗经》重言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父慈子孝"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2013年7月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将"常回家看看"行为纳入法律管辖之下."常回家看看"入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法律的感知和认同,同时也弱化了道德在调节父母与子女关系中的作用.建议由道德等社会规范来调节"常回家看看",同时为了保障该行为的真正落实,应该从加强民众家庭责任感和改革社会福利制度两方面入手,为子女常回家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0.
关于“父母”之“父母官”义的起始,《辞海》(1979年版)认为“大抵始于宋初”。《辞源》(修订本)没有明确说明。我认为“父母”之“父母官”义当起始于春秋时代。《诗经·大雅·洞酌》云:“洞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饣奔)(饣喜)。岂弟君子,民之父母。”是说在上之人当以斯民为父母,要有慈祥恺悌之念,这样在下者才有亲附来归之诚。毛亨传曰:“岂,以强教之;弟,以悦安之。民皆有父之尊,有母之亲。”朱熹注曰:“君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