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毛诗诂训传》蕴含着丰富的语法观念,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对语法的认识水平。这些语法观念涉及的范围很广,其表现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充分认识《毛诗诂训传》的语法价值,对汉语语法尤其是语法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诗正义》虽属传统的解经范式,但其对《诗经》艺术表现特征的总结引人注目。在情志合一、直言非诗的理论基础上,它对《诗经》章法结构、用韵情况和赋比兴手法等做了系统深入的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3.
清代姚际恒、方玉润认为《小雅.采薇》中有既归之词,方遣又不可逆料归期,以及"一月三捷"的事实,又有情景交融的景色描写,因此断定非"遣戍役"之诗,提出"戍役还归"说。然而结合宋代朱熹《诗集传》与段昌武的《毛诗集解》,可知清之前人早已论述了采薇以计时、戍役期固定、三捷是约言、雪景是预设等。因此姚、方二人的论证仍值得反思,他们的说法有助于从艺术境界上理解《采薇》,然而一旦涉及诗作的创作背景及内容时,就显得漏洞百出。  相似文献   

4.
有关《毛诗序》的问题,是历来使人伤脑筋而又纠缠不清的问题。《四库全书提要》曾概括这一情形说: 诗序之说,纷如聚讼。以为《大序》子夏作,《小序》子夏、毛公合作者,郑元《寺谱》也;以为子夏所序《诗》即今《毛诗序》者,王肃家注也;以为卫宏受学曼聊作《寺序》者,《后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诗经》中“礼”、“仪”二字的含义,论述《诗》反映礼的思想是《诗》与礼的关系中重要的方面。典籍记载礼典用《诗》的篇目有限,本文考察了《诗经》结集的情况及礼典中“无算乐”的性质,从而明确了典籍记载之外大部分储》篇与礼典的关系。论证锵》与礼都是先王之教的载体,是情志在不同阶段的产物,揭示了《诗》与礼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卷 2《分论·三礼》中言 :“‘三礼’的名称 ,比较地发生得很迟 ,从前并没有。东汉末 ,郑玄注《周礼》、《仪礼》、《礼记》 ,才合称‘三礼’。”我们以为梁启超这一看法有误 ,主要依据有 :第一 ,《后汉书·马融传》曰 :“融才高博洽 ,为世通儒” ,“注《孝经》、《论语》、《诗》、《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 ,可见马融就曾注“三礼”。第二 ,郑玄本为经学大师 ,但其学授自诸人 ,他曾为马融弟子 ,并从马融学习《周官经》。据《后汉书·马融传》曰 :“北海郑玄…  相似文献   

7.
《诗经》中的诗篇,十之八九不能确定其具体时间,事件和作。两千多年以来的《诗经》研究,大体上是在确定诗之能指。用隶书传授《诗经》的三家诗,在这一方面很有典型性,而后来居上的古(小篆)毛诗又何以言外呢!赋诗制度与《诗集传》是诗之能指的成功范例,但是它们带着时代的局限性。今天的人们学习《诗经》,既要珍惜传统,又要找出适合今天的时代要求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诗经》,三百零五篇,但《毛诗序》却有三百十一篇,以为《小雅》还有《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和《由仪》六篇。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认为这六首诗在孔子删定三百十一篇之内,遭战国及秦而亡。子夏序《诗》,篇义合编,故诗虽亡而义犹在。陆德明的说法是一种猜测。宋·朱熹《诗集传》以为《南陔》等六诗是"笙诗",也就是吹笙以奏的诗,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毛诗序》对《诗经·国风》的解说为例,以上海博物馆藏楚竹简《诗论》为据,阐述了《毛诗序》在解说体例和内容上隐含有先秦道家思想。具体来说,《毛诗序》中含有道家二元对立转化、循环运动的哲学观和柔弱、居下、虚静、无欲等思想,最后简要论述了儒道融合与《毛诗序》编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现存的王肃《论语》注与郑玄《论语》注,其差异主要是表现在两个学术层面上:第一,知识层面上,因为经文文本文义的模糊不清或经文的断句分歧、字词训解不同,从而造成了郑玄和王肃对同一经文理解的不同,不是王肃故意与郑玄注对立,属于正常的学术争鸣。第二,学理层面上:“王学”反对“郑学”注经时掺杂谶纬,王肃《论语》注既较郑注更为简约、理性,少有谶纬说经,而其少部分又注重义理发挥。郑玄《论语》注和王肃《论语》注的上述差异,远不能反映郑(玄)学、王(肃)学之争,尤其是两者在今古文经学的纷争。仅就此而言,当前学术界似有夸大郑王之争之嫌!  相似文献   

11.
汤华泉 《池州学院学报》2011,25(2):15-20,84
古今不少学者在李白年谱和李白诗文笺注中给李白一些作品作了编年,特别是詹锳还撰写出了编年专著《李白诗文系年》,确定了李白在安徽写作的大部分诗文的时地。但是各家也都有一些疏漏,在时间、地点上颇有出入。本文在全面研读李白作品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李白在安徽所写诗文的时地重新进行了编定。  相似文献   

12.
周秉高 《职大学报》2013,(1):1-8,27
李陈玉《楚词笺注》"自叙"所表达的主要意图是褒"笺"贬"注"。此书褒"笺",重视对作品进行层次分析,值得肯定,但其理论上矫枉过正,实践也并非成功。李氏贬"注",且书中有些"注"确也过于随意、偏激,但不少"注"独创一说,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六经”之一,熊十力对《诗经》进行新的诠释,走的是一条“经学泛哲学化”的理路,把“四科”之中的“义理之科”作为“六经”之宗,没有“义理之科”的贞定,“经济之科”“考据之科”“文学之科”乃茫荡无根据。他明确指出《诗经》一定有《诗传》,并强调“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诗传》的总纲领。同时认为,《诗经》里面的诗歌,大多出自“农家”学派之手。《诗经》中有大量表现“怨”的诗,当作孟子的论断“《诗》亡然后《春秋》作”的原因。熊十力对《诗经》中《二南》诗高度重视,之所以读《关雎》得出“思无邪”的评价,缘见得人生本来清净、真实,不须作更多的猜想。同时他指出了中国宗教之所以不兴的原因,即“即事多所欣”。在日常生活里,自有一种欣悦、和适、勤勉、温柔、敦厚、庄敬、日强等等的意趣,用不着起什么恐怖,也不须幻想什么天国,并要求我们通过解读《二南》,识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大步走上人生的坦途,向前努力,而不至于面墙了,表达了熊十力对人生理想的美好追求。  相似文献   

14.
透过<诗经·齐风>我们可以一睹春秋时期齐国女子的风采.她们不仅美貌绝伦,更重要的是,她们关心国事、有胆有识;她们以德为芙、尚仁爱才;日常生活中,她们豁达自信,乐观向上.神采飞扬;情感生活中,她们坦诚主动,热情奔放,尽情享受爱的甘露.齐国女子是<齐风>,也是<诗经>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5.
在唐五代到北宋的词体演进过程中,李煜词的变化引起后代研究者的注意,王国维甚至认为其词一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但是,李煜词并没有发生质变,其创作者身份仍是贵族。实际上,李煜词在词学史上的变化并没有被强调学养的宋人肯定与学习。只是到了词学昌盛的明清时期,因李煜的遭际与其词之凄艳绝美,日渐得到时人肯定与赞誉。  相似文献   

16.
英汉翻译教学中合理运用"译者注"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培养调查研究的实践能力,还能协助教师明确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果。"译者注"的运用一方面源于翻译教学现状的宏观诉求,另一方面也符合翻译过程的微观操作要求。通过"符号学"以及"功能对等"的相关理论,进一步规范"译者注"的形式和内容,这有助于其在具体翻译过程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有许多篇目涉及到当时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在内容上,既有子女描述对父母的思念之情的,也有叙述在婚恋问题上与长辈矛盾的。总体而言,这些篇目并不局限于字面"孝",而是更为广泛的真实情感。另外,从在婚恋问题的矛盾上,我们也同时能够看到中国古代社会在《诗经》时代已经开始转型,子女的自主选择权已经开始被剥夺。  相似文献   

18.
探讨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和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就动机量表、自我效能感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对420名高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和教龄的教师在人格解体和身心衰竭上差异显著(P〈0.01)。②追求成功动机与成就感呈显著负相关,而避免失败动机与倦怠呈显著正相关(P〈0.01)。自我效能感与成就感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与身心衰竭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成就动机、自我效能与倦怠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道路"第一次提出是在新中国刚成立时,此时的"中国道路"是指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革命方式,毛泽东是这条革命的"中国道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成就,"中国道路"的呼声再次出现,此时的"中国道路"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是这条建设"中国道路"的奠基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留给世界最宝贵的经验是必须根据本国的国情,坚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自己的制度。  相似文献   

20.
刘勰的乐府观受沈约影响极深。《文心雕龙·乐府》与《宋书·乐志》均感叹周乐雅正传统一去不返,俚俗之乐甚嚣尘上,体现出“嫉俗趋雅”的乐府观。在论及其它文体时两人均能做到复古与通变的统一,独于乐府只言复古,不及通变,此与历代独重乐府在政教中的作用这一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