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徐建年 《物理教师》2009,30(12):56-56
题.(第1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第5题)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长为L带薄挡板P的木板,静止在水平的地面上,设木板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因数相等,皆为肛.质量为m的人从木板的一端由静止开始相对于地面匀加速地向前走向另一端,到达另一端时便骤然抓住挡板P而停在木板上.已知人与木板间的静摩擦因数足够大,人在木板上不滑动.同:在什么条件下,最后可使木板向前方移动的距离达到最大?其值等于多少?  相似文献   

2.
励箭生 《物理教师》2002,23(7):59-60
第 1 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预赛 )第 5题如下 :如图 1所示 ,一质量M、长为l带薄挡板P的木板 ,静止在水平的地面上 .设木板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因数与动摩擦因数相同 ,皆为 μ ,质量为m的人从木板的一端由静止开始相对于地面匀加速地向前走向另一端 ,到达另一端时便骤然抓住挡板P而停止在木板上 ,已知人在木板上不滑动 .问 :在什么条件下 ,最后可使木板向前方移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其值等于多少 ?参考答案如下 :图 1          图 2在人从木板的一端向另一端运动的过程中 ,先讨论木板发生向后运动的情形 .以t表示人开始运动到…  相似文献   

3.
小试身手     
1.将木板在水平地面上绕其一端转动的角度为α,求所需要做的功.木板长度为L,质量为M,木板与地面之问的动摩擦因数为μ.  相似文献   

4.
题目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长为L带薄挡板P的木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设木板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因数相等,皆为μ.质量为m的人从木板的一端由静止开始相对于地面匀加速地向前走向另一端,到达另一端时骤然抓住挡板P,而停止在木板上.已知人与木板间的静摩擦因数足够大,人在木板上不打滑.问:在什么条件下,最后可使木板向前方移动的距离达到最大?其值等于多少?  相似文献   

5.
物理问答     
如图所示,质量M=5kg,长度l=12 m的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的右端固定一弹簧夹,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质量m=5kg的电动小车(可视为质点)位于木板的左端。  相似文献   

6.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长为L的带薄档板P的木板,静止在水平的地面上,设木板与地面间的静摩擦系数与滑动摩擦系数相同,皆为μ,质量为m的人从木板的一端由静止开始相对于地面匀加速地向前走向另一端,到达另一端时便骤然抓住档板P而停止在木板上,已知人在木板上不滑动。  相似文献   

7.
题图1中,质量为m剖物块叠放在质量为2m的足够长的木板上方右侧,木板放名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块与才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在木板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在0~3S内F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F以mg为单位,重力加速度g=10m/s2.整个系统开始时静止.  相似文献   

8.
题 如图1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为班的木板A、B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间距s=2.88m.质量为2m、大小可忽略的物块C置于A板的左端.C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肛,=0.2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pt2=0.10,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三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相似文献   

9.
板块模型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模型,木板与物块的运动情况受其质量、板块之间动摩擦因数、木板与地面之间动摩擦因数、外力的作用对象、外力大小、外力方向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条件不同,物块和木板运动状态不同.本文结合上述因素,详细分析了板块运动中对应的临界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仲伟东 《物理教师》2006,27(6):60-60
第2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第3题: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墙面相接触,现有另一质量与A相同,半径为r的较细圆柱B,用手扶着圆柱A,将B放在A的上面,并使之与墙面相接触,如图1所示,然后放手.已知圆柱A与地面的静摩擦因数为0.20,两圆柱之间的静摩擦因数  相似文献   

11.
题如图1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的木板A、B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间距s=2.88m.质量为2m、大小可忽略的物块C置于A板的左端,C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0,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三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给C施加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2/5mg的恒力F,假定木板A、B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后粘连在一起.要使C最终不脱离木板,每块木板的长度至少应为多少?  相似文献   

12.
<正>例1(2013年全国理综Ⅱ卷第25题)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滑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1所示.己知滑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滑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滑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滑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求:(1)滑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相似文献   

13.
题 如图1所示,平直木板AB倾斜放置,板上的P点距A端较近,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由A到B逐渐减小,先让物块从A由静止开始滑到B.然后,将A着地,抬高B,使木板的倾角与前一过程相同,再让物块从B由静止开始滑到A上述两过程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14.
王胜 《中学理科》2006,(10):56-56
题目一水平的浅色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α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υ0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相似文献   

15.
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物块A和B,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若B静止,A以初速度v0在B上滑行了距离为L时,相对B静止,求此过程中摩擦产生的热为多少?  相似文献   

16.
正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一个"子弹打木块"的模型,即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以速度v0从左端滑上质量为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长木板上,如图1所示,最后小木块与长木板一同向右运动(相当于子弹未穿出木块的情况)此过程由于小物块m滑上长木板受到向左的摩擦力逐渐减速,长木板受到向右的摩擦力逐渐加速最终达到共同速度,这一模型存在如下四个结论.一、无论动摩擦因数u大小如何,最终速度恒为  相似文献   

17.
题目 一水平的浅色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相似文献   

18.
物理问答     
质量为2m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铅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速度v0滑上木板左端,铅块恰能滑到木板右端与木板相对停止,铅块运动中所受的摩擦力始终不变,现将木板分成长度与质量均相等的两段(1、2两段)后紧挨着仍放在此水平面上,让铅块以相同的初速度由木板1的左端开始滑动,如图2所示,则下理判断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19.
正中学物理中一些比较抽象的习题常较难求解,若能与数学图形相结合,再恰当地引入物理图象,则可变抽象为形象,突破难点、疑点,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图象法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因而在物理学习中要密切关注图象,掌握图象的识别、绘制等方法.下面就通过几道例题看看图像法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一、利用图像解决基本问题例1如图1所示,一薄木板放在正方形水平桌面上,木板的两端与桌面的两端对齐,一小木块放在木板的正中间.木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m,木块与木板之间、木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现突然以一水平外力F将薄木板抽出,要使小  相似文献   

20.
例如图1,长L=1m,质量m=1kg的木板A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AB的左端有一质量也为m=1kg的物块C(可视为质点).现以水平方向力F=20N作用于C,使C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C与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要使C恰好运动到AB的右端点,但不掉下来,F只能做多少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