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汉、英谚语来源的分析来对比谚语的文化含义,对谚语在反映宗教思想、反映道德观念、反映对自然的认识和反映生产经验等方面的情况加以研究,从中发现,不同民族的一些文化因素蕴涵在谚语中,在谚语中认识民族文化,比较文化异同,不仅是研究语言的方法,也是研究民族文化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
方言谚语沉淀了方言区人们的文化,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了形形色色的当地文化。对定襄方言谚语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从一个侧面来透视定襄方言谚语所反映的物质文化现象。在研究方法上,文章综合考虑定襄方言谚语所蕴含的物质文化信息以及物质文化本身的内容,从衣、食、住、行、生产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求定襄方言谚语系统与当地物质文化达到较高的融合。为正确、全面地掌握方言谚语的内涵,准确、简明、透彻地描写方言谚语的语义提供帮助,有助于人们认识当地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着重就维吾尔谚语中的数字文化展开表述。维吾尔谚语中,运用较多的数字有一、七、九、四十等。从维吾尔谚语中的数字文化可以看到宗教文化演变发展留下的痕迹,我们可以得知维吾尔谚语中的数字文化受到了文化背景、宗教等的影响,并与维吾尔人的风俗习惯、日常生活等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4.
李天颐 《文教资料》2005,(30):80-82
谚语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和提炼出来的最通俗、最简练、最生动、最形象的语言。谚语的溯源、语言、语音特点及其社会功用等方面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谚语文化。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穿插谚语文化,深入浅出地传授谚语文化背景知识,可以达到开拓学生视野和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谚语的形成与这个民族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和意识形态等联系密切。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了蒙古语和英语中的谚语,指出其中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谚语的对比和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章通过列举中国谚语和英文谚语的运用对比,从而使学生在阅读和翻译中注意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培养。谚语不仅具有简明、通俗、生动等特点,实际上它传播着一种文化,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如果只注意英语谚语字面的理解,而忽略其内涵和文化,就有可能导致交流失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文化为视点 ,从汉英谚语比较出发 ,考察了谚语结构与思维方式的关系以及谚语的文化内涵。本文认为谚语结构与思维方式相互制约 ,谚语对思维方式的不同选择主要表现为侧重点的差异 ;谚语内涵与文化取向相互制约 ,以及积极文化意识与消极文化心理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8.
英汉谚语作为两种文化的载体,分别反映出两种文化的共性与个性。这种共性与个性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两种谚语之间的翻译策略。为了保持翻译的交际功能,同时充分体现两种谚语的文化内涵,在两种谚语的翻译中必须采取异化、归化、借用和综合翻译法。  相似文献   

9.
谚语作为口头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经过千年的口传心授,以口传性、活态性、俚俗性、精炼性为四大表征。谚语是一部集传统文化、科技文化、民族文化等于一身的"百科全书",涉猎之广,无任一部书籍所能及。谚语是大众思想的主要文化载体,有着巨大的历史惯性,其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俚俗性和民族性的转化,构建普遍的文化认同,让传统文化在民间流传千年。当代对谚语的研究工作核心是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把握民间谚语的整体走向,搜集、整理并推广那些体现时代特征和民族优秀文化的最新民间谚语,构建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谚语通过文化结构传递语义指代,是表达价值观的媒介,是语言文化的一个精华部分.文化定势是概括文化差异的一种主要方式.讨论不同文化价值取向在汉英谚语中的投射,并引用汉语和英语中的相关谚语加以佐证,能够加强对语言和文化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谚语是在文化历史的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瑰宝。由于地理、文化、历史、政治及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英汉谚语中的思维及表达方式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这也造就了英汉谚语翻译方法的多样性。针对谚语翻译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些常见的翻译方法,即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兼意译、对等译法、释译法等。  相似文献   

12.
英汉谚语的文化分类及其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汉谚语包含着各自民族的丰富的文化意蕴。从文化的角度来给英汉谚语分类更能体现英汉文化间的异同,也为英汉谚语的互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谚语翻译中文化因素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翻译的成功与否。译者应从文化的角度考虑,恰当地采用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谚语是该民族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在该民族语言中投射的现象,是语言与文化交融后的产物,因而谚语自然被染上了该民族独特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色彩。通过对"猫"在中日谚语文化的比较,有助于我们全面、科学地看待和理解中日两国的历史文化、思想差异,缩短文化差异带来的距离,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4.
从语言、文化、翻译三者关系的角度 ,讨论了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及其汉译问题。认为英语谚语是英语民族数千年积淀的文化产物 ,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翻译英语谚语应该忠实传递它们的文化信息。文章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雷 《现代企业教育》2012,(23):222-223
谚语是蕴涵文化价值最丰富的语言单位,是民族语言长期发展的产物,日语谚语是日本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日本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日语谚语是认识和理解日本人与日本文化的一把钥匙。本文试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日语中有关夫妻关系的谚语进行初步归纳整理,并通过这些谚语从男尊女卑意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对夫妻关系的认识三个方面来考察了日本人的传统夫妻关系。  相似文献   

16.
谈谈英汉谚语的文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以向是一个民族在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倾向。谚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是反映文化取向的一面镜子。英汉谚语的比较说明中西方在人际关系、对待变化、看待时间三个方面的文化取向存在着差异。通过谚语了解文化取向,我们正确理解英汉谚语以及深入认识中华文化与英美文化各自鲜明的特点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谚语是语言和文化的结晶,和特定的文化及语言密切相关.本文旨在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的角度来探讨中英谚语文化的差异,把谚语当作窥探文化的窗口,更深入地领会两种语言的奥秘,以加深对中西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的了解,提高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18.
俄语谚语是俄罗斯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精华所在。谚语言简意赅、形象生动,鲜明地反映出俄罗斯人民的日常生活、风俗文化、和历史经验等。俄语中有成千上万的谚语,在日常生活的言语交际中谚语是必不可少的成分,同时,谚语也是俄语学习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在俄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当地运用俄语谚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地了解认识俄罗斯的文化传统,更有利于提高俄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谚语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的精华。学习和研究谚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中国和韩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但由于两国所处环境、历史、文化、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使谚语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本文试图通过对中韩谚语的比较,希望能对增进中韩两国文化的了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谚语内涵丰富,语言精练,是语言文化中的精华。由于中西方独特的文化背景,英汉谚语互译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文化缺省现象。通过大量英汉谚语的研究,总结出直译、直译加注等补偿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