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语文课标中强调:"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观察或不会观察,缺乏一定的想象,视野不开阔,词汇贫乏;所写习作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其实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由于小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面相对比较狭隘,因而导致他们在习作中不能自由表达。那么,如何帮助他们改变这一现象呢?一、明确"自由表达"的教学目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的指导,教者对于习作教学的目标要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2.
画为媒     
儿童天生就是画家,只要我们留心,墙壁上、电线杆上、书皮上到处都有他们的任意涂鸦,而且是那样的稚拙可爱,信手拈来,无拘无束。怎样让儿童的天性在习作中发挥作用呢?一、在画中观察新课标在习作要求中强调,要留心周围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见闻,积累习作素材。教材也相应做了大量安排。如苏教版第九册习作5写一种动物,要求抓住动物特点仔细观察和跟踪活动过程进行反复观察。但当以习作要求学生时,大多数学生不感兴趣,视为负担,完成任务的很少。于是,我利用儿童天性喜爱画画的特点,提前半个月就要求学生跟踪观察自己喜爱…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 ,想像是孩子的天性 ,如何利用孩子的想像能力是学生作文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 ,作文指导应多给孩子一些鼓励 ,少给一些限制 ,运用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激发他们想像、创作兴趣 ,培养他们创新精神。一、运用发散思维 ,激发创作兴趣在指导习作过程中 ,常常发现有的同学因为生活环境的局限性 ,因为对事物未能认真观察或对习作不感兴趣 ,未能调动起潜在意识 ,所以遇到作文时 ,常常感到无话可说 ,或不知怎样开头落笔。在此种情况下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记忆中的兴奋点 ,如看到某一影片的一个镜头 ,外出见到某一景物 ,运用发散…  相似文献   

4.
《语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生实际”是学生习作过程中表述和交流的对象。习作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关注现象,热爱生活”,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运用中“易于动笔”,在生活需要的驱动下“乐于表达”。《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界定“生活”的:“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实践证明,生活越充实,作内容就越丰富,学生才会写出令人耳日一新的习作来。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引导学生把家园、校园及村坊街市和社区活动中的感悟和体验,成长的欢乐和苦涩,向往和梦幻,用自己的语言,充满激情地真实自然地记录下来,或尽情地倾吐。  相似文献   

5.
适合小学五、六年级任何一个学期采用。设计思路习作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写想象中的事物。遵循这样的习作教学理念,本次习作的内容就以学生熟悉的简单几何图形为依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根据看到的几何图形,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并用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进行自由表达。导写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主题1.同学们,在开课之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你们喜欢吗?老师请三位同学站起来,看看他们在三十秒内能说出多少个带有“想”的…  相似文献   

6.
想像力是发散性思维活动的表现。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文学作品的创造中,要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必须借助于想像力,没有想像就没有文学。想像力丰富的人,写作时视野开阔,文思泉涌,妙笔生花,能写出立意新颖。生动感人的文章。不少学生由于缺乏想像能力,文章思路狭窄,行文呆板,语言无味。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经常性地进行想像性作文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大胆构思,驰骋想像,“给思想…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以往在指导学生写想像性的作文时,我总是创设想像的情境或给一个想像的触发点(如“二十年后的我”、“克隆自己”、续写、故事新编等),训练学生将想到的合理组合,写成一篇习作。可一次想像作文的指导改变了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绘画能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环境,捕捉兴趣,激发兴趣,拓展想像四种方法在画前、画中、画后培养孩子说画的能力,同时可有效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作文教学改革中,不少老师从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着手来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如能正确运用,对扩大学生视野,丰富习作素材,提高观察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学生的写作过程 ,是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协调发展的过程。情意活动不仅可以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动力和保障 ,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学生在有情有趣的情意活动中 ,从习作动机走向学会习作的目的 ,并让学生从中享受到美好的精神生活 ,使学生习作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 ,我认为要提高作文课的教学效率 ,必须让作文课成为学生有情有趣的创造乐园。一、作前观察情趣化 ,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表象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习作时 :“能把自己见闻、感受和想像写下来 ,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要达…  相似文献   

11.
儿童天生就是画家,他们喜欢任意涂鸦,是那样的稚拙可爱。怎样让儿童的这一天性在习作中发挥作用,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呢?一、画中观察“新课标”在习作要求中强调,要留心周围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教材也相应做了大量安排,如苏教版第九册习作5“写一种动物”,要求抓住动物特点仔细观察和跟踪活动过程进行反复观察。当以习作要求学生时,大多数学生不感兴趣,视为负担,能完成任务的很少。于是,我利用儿童天性喜爱画画的特点,提前半个月要求学生跟踪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用简笔画画出这种动物的形…  相似文献   

12.
一,摄取身边的美.成为交际的起点,在学生周围有各种各样的鲜活事物,这是他们练习说话,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丰富源泉。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事物,既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又能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韩富全 《教育探索》2003,(10):80-80
小学作文教学辅导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自觉地练习习作。根据新教材的变化,笔者在作文教学方面增加了培养学生想像作文的训练,并鼓励学生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观感和认识。笔者对小学生的作文辅导主要抓了“两勤一多”的经常性训练。一、让学生勤动脑要求学生勤动脑,是要学生多读、多记、多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学生能写东西,首先是要积累东西。要求学生大量阅读适合他们的读物,是拓宽他们习作的思路的有效方法,是促进他们主动参与习作训练的重要条件。学生大都订阅少儿书刊,如:《故事大王》、《优秀作文》、《学习…  相似文献   

14.
赵兰华 《现代语文》2014,(10):148-149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观察,是增加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敏锐的触角去感悟世界,在感悟中去发现美,进而去表现美,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个性回归作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学会观察,增加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表达能力。实践证明,学会观察,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一、活动要有趣味性组织的活动越有趣味性,就越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有切身体会,在习作中,就能较生动地描写活动过程及自己的心理活动。而且在活动过程中如能进行细致观察,不仅可捕捉同学们活动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特点,充实写作内...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则是人才。要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关键就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因此尽早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其创造能力,是中小学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一、要创设创造性的环境创设创造性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如组织一些校内外有益的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外界,拓宽视野;指导学生课内外的阅读,使之广泛获取新的信息;开展一些有利于启发思考的活动,如演讲、辩论等;还可以设立小科学、小发明等园地,培养好奇心,激发其探索精神;同时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做,树立创新的意识,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解决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一切问题。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想像力是创造能力的原始动力,没有想像力就不会有创造力。因此,应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其过去,设想其将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等来丰富想像;利用电脑让学生描绘校园的未来;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并鼓励学生提出新看法,不断拓宽学生的想像空间,为他们的想像插上飞跃的翅膀。三、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要让学生养成全面、深入、准确地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内在联系的习...  相似文献   

17.
习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一种体现。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在习作中,学生试着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及亲身经历的事情。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动作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要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要引导他们顺利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电教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它能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积极参与活动,活跃他们的思维,扩大他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表现,好的文章能体现出作者深刻的思想、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像、独特的创造、真实的情感、缜密的逻辑以及娴熟的表达技巧。《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作文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开启学生习作之窗;要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开阔学生视野。通过课外阅读和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写作源泉。  相似文献   

20.
为了让学生享受到真正的生活式习作学习,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然舒畅的作文环境,使他们的创作思绪能在开阔的意境中自由驰骋。使学生面对作文时会文思泉涌、朝气蓬勃,行文如流水,水到渠成。因此,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素材的习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发挥写作积极性,根据写作要求和自身特点,写出心中所想,寓写于乐,有助于学生树立写作自信心,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