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历史上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于较长时间先后进入并统治东北地区,在这若干年间,仅母语为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的女真人与满人,就曾经统治了共计四百余年的金与清两个朝代。这段时间里女真语和满语与当地的汉语发生了最密切的碰撞与交融。然而作为统治者的金代与清代的女真人和满人,在人口比例以及民族文化上却不占优势,故而其民族语言到后来被汉语逐渐替代或整合。尽管最终满语作为少数民族语言整体淡出中国文化历史,但它却在一个较长的阶段里,通过与东北地区汉语方言的双向交流互渗,潜移默化地将自身诸多的信息及特征,融入于东北方言,尤其是辽东方言之内。本文就试图通过辽东方言中常见的语音和词语现象来说明满语和汉语的交融碰撞对辽东方言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代辽东的流人文化是明代辽东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性文化。明初,由内地将流人大批地谪戍辽东。流人进入辽东后的生产活动和文化活动,促进了辽东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也为辽东地区的民族融合、边疆地区的巩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辽东是边疆地区,军事活动相当频繁。特殊的环境培育了特殊的文化,真武庙的修建是较为突出的表现。有明一代,辽东城堡,不论是镇城卫城,还是所城堡城都普遍建有真武庙,真武信仰已经成为辽东民俗活动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东汉末年,中原战乱。许多中原地区的贤士避乱而寓居辽东,他们在辽东从事教育活动,传播封建文化,宣传封建礼教,发展封建经济,对辽东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明代的辽东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民族关系复杂多变.明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辽东地区的管理,实行了一系列边防政略.明前期辽东边政总体上比较积极有效,辽东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以明与建州女真的关系为中心,通过对明前期在辽东实行的边防政略的全方位研究,揭示边政措施及其对辽东社会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影响安徽方言分区的若干因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不同地方在方言上的差异常常与不同地区的历史、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交织在一起,甚至最能表现文化特征的首先是语言。本文通过史籍中的方言材料对安徽的方言内容进行探讨,认为影响历史时期安徽方言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行政区划、地理环境以及移民。  相似文献   

7.
明代辽东民风、民情的内容除见于《辽东志》、《全辽志》等地方志书外,其它著述着墨不多。有明一代,频繁往返辽东驿路上的朝鲜使臣留下许多珍贵记录,有关辽东民俗的记载颇为详细。本文通过梳理《燕行录》中服饰冠带、乡闾民俗、丧葬礼俗、节日祭祀等相关史料,介绍朝鲜使臣视角下辽东民俗的某些内容,从而有利于明代辽东民俗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明代辽东自然灾害频繁,其中水旱灾害次数多,破坏性较大,给辽东军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辽东地处东北边疆,在军事上对明朝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明朝政府十分重视辽东地区的救灾工作,采取过蠲免、赈济、中盐、暂开海禁等多种救治措施,但重救灾轻防灾的做法,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9.
明代在辽东地区实行的是以陆防海的战略,在沿海广建城堡、墩台、驿站,构成了严密的防御监控系统,为望海埚抗倭大捷夯实了基础。证明了明朝廷以陆防海基本战略是切实可行的。望海埚抗倭大捷后,辽东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大部分物资基本可以自给,山东至辽东的海运渐停,辽东地区的城堡墩台也渐废弛。嘉靖中期,倭寇再起,明朝廷再次重视辽东地区的海防,加紧新建城堡墩台,修复先前已废弃的城堡墩台,同时,设置路台。明代辽东地区的城堡墩台对于保卫祖国边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明代辽东海防缘起于倭寇之患。明朝廷在辽东地区实行的是以陆防海的海防策略,在沿海广建城堡、墩台、驿站,构成严密的防御监控系统,为望海埚抗倭大捷夯实了基础,证明了明朝廷以陆防海基本策略是切实可行的。望海埚抗倭大捷后,辽东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大部分物资基本可以自给,山东至辽东的海运渐停,辽东地区的城堡墩台也渐废弛。嘉靖中期,倭寇再起,明朝廷再次重视辽东地区的海防,加紧新建城堡墩台,修复先前已废弃的城堡墩台,并设置路台。明代辽东地区的城堡墩台对于保卫边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辽东地区青年知识分子健康状况和健身意识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辽东地区青年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和体育健身意识不容乐观,有关职能部门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2.
辽东武官的研究已颇有成果,但多集中于探讨具体将领或将门。梳理辽东边疆危机相关史料,重点研究辽东武官集团形成的原因和表现,分析李成梁等高级武官权势的构建过程及总兵系统对世官武职的吸纳等内容,探讨武官集团对辽东军政体系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连大学学报》2019,(2):28-33
魏晋南北朝时期辽东海事活动频繁,海洋成为连接辽东与中原地区、长江流域和邻近地区各个政权的纽带。这一时期,既有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在辽东传播,也有因各个政权争夺辽东的战争造成的生产力破坏,给辽东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4.
<纪辽东>是隋炀帝与王胄君臣唱和之作,现存诗四首.首先,通过对从这四首诗的题目论述,证明了<纪辽东>乃是隋朝的乐府新题;其次,由四诗的内容出发,结合史料记载,对隋炀帝征辽东作出新的评价,即征辽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最后,从<纪辽东>的风格特征上论述了隋朝南北融合的现象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温泉旅游产业是辽宁省旅游产业中的先导产业,在辽东地区温泉旅游资源富集的条件下具备区域合作错位发展的现实背景和客观必要性。在辽宁省发展温泉旅游的重要时期,本文以辽东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辽东温泉旅游产业区域合作错位发展的可行性和前景,以促进温泉旅游地空间竞争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从文献记载来看,明代之前,辽东没有设置过书院。明朝建立以后,特别到明代中期,全国各地纷纷建立书院,作为边疆地区的辽东也不例外。弘治年间,辽东设有3所书院,嘉靖年间又增建4所,总计7所,辽东的文化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蒙古征服朝鲜半岛后,高丽王朝被纳入元之藩属体系. 高丽通过政治联姻、贡献方物、提供军事援助等方式,缓解元朝对高丽的政治压力. 元朝对高丽进行封赐,双方宗藩关系逐渐成为定式. 元末,双方宗藩关系破裂,高丽王权得到强化,并趁机控制鸭绿江东岸的缓冲地带及占领双城、婆娑府一带女真族活动地区. 明初,高丽与辽东各方势力存在着复杂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 本文以高丽随元南征( 1354年)至恭愍王被弑(1374年)为时间段限,梳理这20年间在辽东地区高丽与元廷、明政府及辽东故元势力之间的交往事件,分析中朝关系变化对辽东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辽东军民武器和农具等问题,明朝辽东都司二十五卫在辽东境内分别设置二十五个铁场百户所,从事矿山开采和金属冶炼等工作。关于这些铁场的位置,因为年代久远,多不能确指。本文通过追寻铁矿资源的历史和现状,对各卫铁场的位置重新加以认定,从而为寻找各铁场的确切位置提供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方言如同一面镜子,忠实而全面地映射出当地的历史文化.河北坝上方言不仅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性,同时也表现出这一特定地区的独特文化.本文对河北坝上地区方言进行分析研究,试图揭示其所反映的地域物质文化和地域心理丈化.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凌源市位于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的交界地带,地理位置特殊,少数民族众多,语言现象多样.从凌源的方言词汇看地方文化,不仅能深入了解凌源方言,揭示凌源方言词汇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还有利于了解凌源的人文环境,了解凌源地区的语言、历史、文化等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