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ADDIE模式对“理论力学”课程进行了教学设计,展开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实践,探索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传统基础课程教学方式的不断完善。实践证明,其教学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适应网络时代的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在"桥梁工程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文章主要介绍了该课程的知识目标、主要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分析等相关内容.结果表明,实验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混合式教学对该课程学生成绩提高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信息安全概论"是信息类相关专业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具有涉及面广、更新快、注重与实践相结合等特点,旨在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概念、原理、技术及应用。文章结合"信息安全概论"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优势,从知识体系梳理、教学设计与实施、评价等方面,对线上线下混合的"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期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相长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4.
依托慕课运营平台开展学分课程教学,是推动"互联网+教育"的有效方式。湖南大学构建了一种基于学堂在线开放课程的学生自主式学习模式,并通过4门慕课学分课程进行教学实践探索。从自主式线上学习设计、在线学习监督分析、线下学习环节、学习效果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对自主式学习模式与传统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深入比较。自主式学习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突破了学习时间、地点的限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课堂学习和线下自主讨论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合作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大背景下,对信息化教学的内涵进行了描述,分析了信息化教学对高职项目课程在教学时间延伸、工作任务精准、知识体系构建和学习动力激发等四个方面具有的促进作用。同时对立体化学习资源的构建、线上线下教学活动设计以及教与学过程实施等方面,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与高职项目课程有机融合,进行了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互联网+教学”工作,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文章拟通过对阜阳师范大学新闻专业学生问卷调查来梳理线上教学模式与学生满意度之间关系,进而反思线上教学模式在实践课程教学设计、教学中师生互动、学业评价体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缺失,以期对优化线上教学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针对职业教育教学情况,以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课程为例,对照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模式个性化系统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设计思路及设计要求,并提供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及评价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学习参与度,从而验证设计的线上线下混合模式个性化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依托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当前教育探索的热点和趋势。针对软件技术类课程易学易懂、实践操作很重要的特点,将线上慕课与线下传统教学课堂相结合,对线上讲授基础知识点、线下讨论案例和学生操作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实践表明:该模式减少了课堂教师知识点讲解时间,增加了学生操作实践时间,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对学生提供差异化辅导,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课程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教育的“新常态”。文章针对电子线路CAD课程的成果导向设计实施逆向教学设计,利用线上数字化资源库,融合线下教学,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交互课堂模式探索,通过探索以及实践应用,充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应用型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伴随教学新理念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逐步成为一种新常态。对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发展模式进行探索,提出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在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模式,采用课前预习、课中精学、课后自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针对该课程公式繁多、学习难度大、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采用案例式教学,并融入思政元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效率。采用团队合作学习模式和自主学习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课程教学改革符合信息化时代对课程教学模式的要求,能够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的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电气维修基础》课程改革为例,着重研究该课程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根据职业教育改革理念、学生特点、岗位特点及智能制造背景下的人才需求,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新梳理课程的线上与线下内容边界,设计课程框架和课程模块。分析线上线下实施教学的优势,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双通道多环节”有效衔接模式。通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相关数据分析,证实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线上教育改变了原来的课堂模式和环境,给学校的管理、教师的教学提出新的挑战。为此,文章就线上教育的特点、形式和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并从加强线上教育管理、设计线上课程保障教育质量、整合资源探索有效教育方式、面向全体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为疫情背景下的小学线上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传统财务管理课教学与基于学习通平台的混合研讨教学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学习通下财务管理课程应当探索组建线上学习小组、创设主题讨论、线下课堂面授的混合研讨教学改革,这对顺应信息化时代需求,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余妍  费莎 《知识文库》2023,(17):135-138
<正>新时期基于先进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利用贯彻落实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与教学,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不仅可有效激发学生推拿治疗学课程学习兴趣与热情,还可优化学生课程学习成效、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辅助促使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适时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推拿治疗学课程学习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主要对推拿治疗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创新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在改革开放与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均走进了信息化时代,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5.
探索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建设路径,为高校公共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文章以《哲学智慧与创新思维》课程为例,从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建设基础、总体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实践、考核评价等五个方面,阐释了混合式“金课”的建设路径。实践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及创新能力,对高校公共课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朝健 《知识文库》2023,(18):179-182
<正>为了使政治经济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习更具主动性、思考性和实践性,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成为必要。课程基于OBE理念以成果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展开了课程的构建,并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认知方式进行分析和掌握的基础上,对线上教学资源建设及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全过程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能动性,提升课堂有效参与度,促进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提升,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实施过程,从教师和学生维度双向优化课程教学质量和成果,达到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针对线下课堂师资不足、授课场地和学生数量受限等问题,文章作者探讨了线下课堂与在线教育的优势与劣势,基于项目驱动开展了混合式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并以2018—2019学年新疆大学开设的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课程为例,对两个班约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7.56%的学生认为采用基于在线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还针对数据库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结合项目驱动式教学设计,总结梳理了课前、课中、课后的线上线下教学环节设计和安排,以及面向数据库课程的项目驱动式混合式教学经验,为疫情下的其他专业课程混合式网络授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运用智能化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助于提升“PLC 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效果,利用智能技术手段为学生深入探究电气智能技术知识和工程实践提供学习条件。本文围绕云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其在 PLC 技术应用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践,让学生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课前学习准备,并通过线下课堂与教师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试验设计与抽样调查教学主要面向作物学专业研究生,本专业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辅助试验设计和分析试验总结。该文就该课程教学开展教学研究及课程建设,打通线上线下,提出了实用性、工具性、兴趣和教学手段上的全方案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供同行们借鉴、探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20.
文中基于《公差与检测》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在课堂及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应用启发式教学策略的有关问题。对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