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网络歇后语,论述了其定义、产生、类型、特征与走向,得出以下结论:(1)网络歇后语的类型可从“谜面”、“谜底”等角度来划分,除了喻意歇后语、谐音歇后语以外,还有更能体现网络歇后语特点的类型;(2)网络歇后语具有互动性、语境性、娱乐性、时效性等特征;(3)“绿豆涨价——豆(逗)你玩”等网络歇后语较之“豆你玩”等所谓新词语更能让人接受;(4)网络歇后语的生成路径为网络资讯+传统歇后语(“谜面”+“谜底”)一网络资讯(浓缩为“谜面”)+传统歇后语的“谜底”;(5)应注意规避网络歇后语创作的粗俗化倾向,使之走上规范化轨道。  相似文献   

2.
汉语歇后语的认知特点及其认知语法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歇后语的基本意义是否与其后一部分的字面意义相同将汉语歇后语分成本义歇后语和非本义(别义)歇后语两类,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得出(1)歇后语是图形,背景在语言中的现实化,前一部分为背景,后一部分为图形,呈现“背景——连接环节——图形”(背景先于图形)这样一种焦点靠后的认知结构;(2)歇后语虽然句法结构特殊,但仍然符合汉语语法的总体认知特征,即:遵循“参照物”到“目的物”原则。这一讨论对于歇后语的准确翻译、正确理解和使用乃至引发对歇后语的多角度研究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民群众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歇后语就是这种丰富、生动的群众语言的一部分,也是熟语的一种。歇后语中有许许多多生动而巧妙的比喻,它集中地运用了双关(谐音)、隐喻等传统的修辞手法,从而达到形象、深刻的语言表达效果。歇后语这种语言形式形象生动而又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所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道。  相似文献   

4.
歇后语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文学作品的语言更具形象的特色,幽默、风趣,妙趣横生.刘江作为"山药蛋"文学流派的作家之一,在写作<太行风云>时,以山西方言为基础,运用了大量的歇后语,使小说的语言生动、流畅、自然.文章从五个方面讨论了<太行风云>中歇后语的运用.一、运用歇后语刻画人物性格,生动而形象;二、运用歇后语绘情状景,鲜明生动;三、歇后语连用,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四、运用歇后语的双关意义,描述人物的对话和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五、歇后语中的方言运用使小说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5.
电视与健康     
甲:都说你表演歇后语相声是起重机吊鸡毛——不贵吹灰之力,而且作为相声演员也是乌龟壳上贴广告——牌子硬。只可惜,比起我来还是舌头舔鼻尖——差那么一截子,是吧?  相似文献   

6.
校园“歇后语”所谓“校园歇后语”是一种准歇后语,它有别于一般的歇后语。其前半部分往往是表述一种现象或干脆仅仅提出一个名称(如做作业、青春潮),后半部分则用影视剧名、通俗歌名来加以解释,内容侧重于表现校园生活。我们在收集到的70条校园歇后语中,表现学习...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金瓶梅》的语言特色:(1)具有宋元时期早期白话的风格;(2)多儿化音;(3)多俚语、歇后语、隐语;(4)与《水浒》的语言风格极其相似;(5)与陇东方言高度一致。本文重点论述最后一点。  相似文献   

8.
歇后语,北京方言称为“链子话”,修辞学上叫“譬解语”,俗称“俏皮话”.民间歇后语,大都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浓厚的修辞色彩,歇后语有一定的格式,一般是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是描述人、事、物,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说明或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类似谜语,前部分相当于谜面,后部分相当于谜底.具体运用时,对流传面较广而又为大家熟知的,常常只说前部分而把后部分省略,省去的往往是表达意思的中心,让听者或读者自己去领悟.歇后语者,歇去后一部分之谓也.汉语中歇后语极为丰富,仅《歇后语大全》一书就收民间流传的歇后语达六万余条.因为说歇后语可以收到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所以无论是文学巨匠,还是平头百姓,在他们的创作中或口头上,经常运用歌后语.即使在严肃的论著中也不乏其例.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著作中就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懒婆娘的裹脚,又  相似文献   

9.
7.给歇后语添尾巴陈二梅(南昌市东湖区教研室)[活动要求]1.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歇后语,收集积累一些歇后语。2.丰富学生的语言,使学生在今后的说话和写作中增强语言的形象情、生动性、风趣性。[活动准备]1.学生事先收集一些歇后语,每人记住四个。2.教师在...  相似文献   

10.
相声是一种语言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语用预设是隐含在话语之间无须断言的信息或命题.语用预设能保证相声语言简洁、连贯,同时产生幽默、讽刺等艺术效果.研究表明,语用预设的不同来源虚假语用预设,刻意曲解语用预设和对立统一语用预设是相声语言艺术效果产生的重要预设机制.相声表演者有意识地运用语用预设机制可以使相声语言艺术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11.
自从人们创造了数量词以后,数量词就如影随形与人们亲密相伴,形影不离。人们运用谐音法、双关法、拆数法,加减乘除运算法等方式方法,使数量词艺术化,这样就产生了奇妙的艺术效果。 那么数量词艺术化有哪些类型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数量词入歇后语 歇后语是广泛流传于群众中的口头语。它具有形象生动、富于想象、幽默风趣、意味盎然的特点,深为群众喜闻乐道。而歇后语中有不少是数量词构成的。因歇后语由近似于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所以,数量词入歇后语既可在前一部  相似文献   

12.
歇后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堪称是语言的精华,而汉语习语中的歇后语更是汉民族文化独有的表达方式,英语中没有之完全相对应的表达法。因此,歇后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在汉译英中便形成了交际空白(COMMUNICATIVE BLANKS)。本文旨在人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角度去揭示歇后语的文化特色以及英汉语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而探讨歇后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张雪 《英语广场》2012,(3):27-28
汉语歇后语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独有的语言现象。它结构简短、形象生动、寓意丰富,具有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特点。本文从语用学角度,运用礼貌原则对汉语歇后语进行分析,旨在为人们更好地了解歇后语文化提供语用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歇后语是一种最具我国民族特色的熟语。它广泛而灵活地运用了丰富多采辞格,形成了生动精炼、活泼形象、幽默俏皮的表达效果,显示了歇后语的独特魅力,也体现出了人民群众语言艺术的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15.
本篇论文就中国特殊的语言现象歇后语的翻译做了一些浅显的总结。主要从歇后语的意思着手来讨论怎么翻译,翻译用何种方式要取决于歇后语的意思和本身的特点。介绍了主要的几种歇后语的常见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法(直译加注法),意译法。还介绍了对具有浓厚中国色彩的歇后语的翻译方法。本文列举了很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歇后语翻译的实例和生活中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典型例子而且对这些例子的用法做了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16.
歇后语是一种最具我国民族特色的熟语。它广泛而灵活地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格,形成了生动精炼、幽默俏皮的表达效果,显示了歇后语的独特魅力,体现了人民群众语言艺术的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17.
一、《汉语歇后语小词典》 欧阳若修 编著本书为语言文学工具书.前言中对歇后语的历史渊源及其构成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条目正文,共有三千余条,对每条歇后语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对难懂的字、词加有注释;指明歇后语的含义和用法;对有出处的歇后语加以引述;有的歇后语除解释外,附有例句;歇后语中容易读错、写错、解错的字、词,以〔辨误〕标出.叶圣陶同志为书名题了字.  相似文献   

18.
歇后语是人民群众的集体创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歇后语不但广泛地流传在人们的口头上,同时也反映在各种书面文学中。在古典名著中有歇后语的踪迹,在现代文学中有歇后语的地位,甚至,在一些政论性的文章和讲话中,也常常运用歇后语,形象地阐述某个问题,以此来精辟地、准确地代替一段冗长的说教。所以,有人把歇后语称作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这是不无道理的。 歇后语内容丰富,比喻形象,形式生动活泼,表意含蓄幽默,富有风趣,耐人寻味,人  相似文献   

19.
运用注意原理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傅莲英(南昌教育学院)记得某报上登过一段题为“政治课”的相声,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政治教育老一套,照本宣科没味道,老师台上使劲讲,底下学生搞‘创造’。”(指干别的事情)相声是一种艺术,难免有些夸张,但是政治课教...  相似文献   

20.
钟舟海  曾平 《现代语文》2015,(1):99-101
相对于汉语中的全民通用歇后语,地方性歇后语(例如客家歇后语)也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在地方性歇后语当中还有一种更为别致的歇后语——它以某地区某个众所周知的人物的经典言论或其传闻逸事为基础,浓缩出一句歇后语,该歇后语仅为有限区域的有限人群所熟悉和使用,该范围或圈子里的人只需要听、说该歇后语的半句,大家便可心领神会,取得特殊的言语交际效果。笔者将这一语言现象暂且命名为"小范围名言轶事型歇后语"。本文对此类型的歇后语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究其语言特征、形成原因以及交际效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