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在建党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精神伟力,也是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精神支柱,所以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应然之义。融入的首要前提是以二者的内在统一性为抓手,以融入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要求为遵循,进而探究融入的有效策略,让伟大建党精神通过高校思政课这一主渠道直抵大学生灵魂,沁润大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2.
中国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时代意义,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的重要内容。如何使革命文化更好地融入"纲要"课,发挥育人作用,需要从价值、问题、实践三个维度进行把握:首先要深入理解革命文化融入"纲要"课的重要意义,其次,要认真思考当前革命文化融入"纲要"课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最后,要贯彻落实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统一、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呼应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胡杨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疆高校开展“文化润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对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胡杨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决定了其融入新疆高校思政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新疆高校思政课融入“胡杨精神”的现实困境是融入思政课程内容的丰富程度还不够深,融入思政课程的频率相对还不够高,不同思政课程的融入均衡性不够强,授课过程中融入环节还不够聚焦等。为此,要进一步加强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将“胡杨精神”融入日常教学的意识,提高讲好讲活“胡杨精神”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持续推动思政课教师将“胡杨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的方法创新,充分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强化青年践行“胡杨精神”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4.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全党的首要政治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渠道,将“六个必须坚持”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不仅要在总体上把握该课的课程性质,系统推进“六个必须坚持”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而且要让学生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之问、时代之问、路径之问中增强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全面理解。新时代新征程,将“六个必须坚持”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必须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理论素养为基本抓手,以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载体为主要手段,切实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之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式.在全社会学习党史的背景下,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在教学原则上要坚持逻辑的融入与融入的逻辑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教学形式创新与教学内容完善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理论教育与实...  相似文献   

6.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在这场与疫情的殊死战斗中,铸就了伟大的战“疫”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把这种精神概括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五个方面。本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通过战疫精神的阐述、战疫精神融入思政教学的重大意义、融入的具体路径分析等方面,对战“疫”精神融入教学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为背景,基于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明确该课程思政教育的培养目标,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3+2+x的教学模式,即课前、课中、课后3个教学环节,线上、线下2种教学渠道,探究式、案例式、启发式等x种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霞  邱康 《美育学刊》2021,(5):8-15
随着国家对美育工作的重视和“互联网+教学”理念的推广,高校线下与线上的美育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因此出现了线下与线上课程间复杂的竞争与辅助关系。从信息通信技术(ICT)专业的美育视角出发,以某ICT高校的学生调研为基础,分析高校线下与线上美育课程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以及线上与线下课程在挤压与碰撞中分别暴露出的问题,并根据互促与互补的原则阐述ICT工科高校线上与线下美育课程共同体的共生关系和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已成为必然.笔者基于任务型教学与自主学习理论,依托云班课与腾讯直播平台,结合大学英语精读课的特点,从课前云班课预习任务布置、课上腾讯直播与云班课并行进行讲解与练习等任务活动、课后云班课作业任务等三个教学环节完成英语线上任务型教学设计,进而提升线上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提出了更高要求。建党百年之际,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提升学生政治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优化思政课的形式与内涵,拓展思政课教育功能。新时代思政课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将“四史”教育与理论结合、与现实贯通、与政治统一,通过增强教师素养,创新教学路径,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四史”、担使命、跟党走。  相似文献   

11.
抗美援朝精神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是增强青少年历史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强化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精神力量。作为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抗美援朝精神对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育人实效性、促进辽宁全方位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近年来,抗美援朝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效果较为明显,但依然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不足之处。只有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对抗美援朝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改进融入的方式方法,并进一步整合地区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实现抗美援朝精神的充分与有效融入。  相似文献   

12.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在探索救亡图存之道时凝聚而成的精神谱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源头,其不仅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早期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还能与不同的历史时期紧密结合,而呈现出新的特点。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继承和发展伟大建党精神,做到其精神的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对于弘扬建党精神、延续红色血脉、争取更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这“三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源头活水。各级各类学校需要在“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搭建大资源平台”“构建大师资体系”等方面结合地域及学校实际创新开展“大思政课”建设。“三种精神”融入职业院校“大思政课”建设,需要兼顾学校思政课的本质和职业教育特色,在树立和突出职教理念、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融入思政课堂、打造实践项目、厚植工匠文化等方面探索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党带领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从创造伟大建党精神开始的,伟大建党精神反映了党探索中华文明发展道路的时代要求,是党带领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逻辑起点,为党带领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指南。在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一步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和环境基础,不断丰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中华文明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我国实行“双一流”建设以应对国际发展的新形势下,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传承和创新大学精神。传承与创新大学精神应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精神,必须加强“双一流”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功能角度入手,分析普通话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意义;分析比对普通话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各自优势和不足,扫除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融合障碍,探索普通话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背景下,“金课”概念和标准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建设思政“金课”势在必行。“伟大民族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基于“金课”建设的标准,以“伟大民族精神”内容教学的视角,着力探讨高校思政“金课”建设之道,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伟大建党精神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伟力,它有其独特的内涵结构和严密的生成逻辑。在这一精神的鼓舞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应在深化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阐释中谱写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在赓续伟大建党精神的建章立制中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在推进百年大党的自我革命进程中锻造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意志品质;在厚植伟大建党精神的为民情怀中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三个务必”是基于党情国情世情发展变化作出的重大论断,思政课教师尤其要做到遵循“三个务必”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即用“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领思政课教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以筑牢思想之基;用“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涵育思政课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提升高尚的道德品质;用“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激励思政课教师坚定斗争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积极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被定义为国家民族复兴之路和梦想之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要目标,始终坚持我国传统科学哲学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核心指导原则,汇聚我国每一个人的力量和梦想,充分实现个人与国家、民族利益一体化发展。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和国家、民族共同的梦想,通过开设“学习筑梦”思政课选修课来助力中国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实现百年建国中国梦。本文将着重对“学习筑梦”思政课选修课助力中国梦展开详细全面的分析探讨,进一步提出笔者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