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现代的教育观强调要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要让幼儿成为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但笔者看到在许多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更像一个提线木偶,在教师的要求和指挥下听着音乐和教师对音乐的理解,跟着预先设定的图谱机械地表演,幼儿完全被动地进行着欣赏。针对这样的现象,笔者进行了思考,并以《狮王进行曲》为例进行了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的尝试。《狮王进行曲》是一首经典的音乐欣赏曲目,它以鲜明的音乐形象表达了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主题:狮王。翻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省编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册第八课欣赏《狮王进行曲》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建立“音区”的概念,感受音区的实际音响效果,初步了解其塑造的音乐形象。2.通过欣赏《狮王进行曲》,继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音乐创造力,使学生感受到狮王的音乐形象。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3.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可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他们的音乐眼界,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并使他们初步发展起感知、理解、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如何培养幼儿感受音乐形象,理解音乐语言,丰富幼儿的审美情趣呢?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的欣赏教学是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审美感染力的教育。针对幼儿的好奇、好动、好模仿、好兴、好趣等特点,我对幼儿音乐欣赏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1)通过肢体感知音乐。感受理解音乐形象单一的歌曲,学会根据歌曲所提及的内容理解歌曲含义,并能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来自由表现音乐。例如在让小班的孩子欣赏歌曲《白胖鸭》时,引导孩子听一听歌  相似文献   

5.
高静 《少年世界》2018,(1):34-35
活动背景:音乐欣赏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础。我们都知道理想的歌唱、韵律活动、音乐游戏以及打击乐活动,都离不开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就是关注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而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将音乐灌输给幼儿,忽略了幼儿自身对音乐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的音乐欣赏课可以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丰富幼儿音乐欣赏的经验,发展幼儿音乐才能,提高幼儿音乐审美力,它也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础。为了使儿童对所欣赏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具体化,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上音乐欣赏课时,我大胆地尝试了音乐欣赏与绘画相结合的方法,让幼儿在深刻体验音乐感情的基础上,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美的音乐形象。例如:上音乐欣赏课《小鸭子游戏曲》时,我先引导他们体验音乐的感情,使他们产生共鸣,并要求他们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感受。上课了,我先把曲子的名字介绍给小朋友。然后,弹起了《小鸭子游戏曲》。随着诙谐优美的曲子,小朋友们把小手放到了身体的两侧,身体使劲地左右摇摆起来,脸上露出了纯真的笑容。听到曲子的高潮处,有几个小朋友竟忘情地离开座位摇  相似文献   

7.
三、重点和要求 过去有不少教师在指导幼儿欣赏音乐时,把重点放在让幼儿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方面。她们往往通过故事、诗歌、图片、录像等各种手段,给幼儿讲作品的内容,并结合这些内容进行思想教育。这样做的出发点应该说没有错,其手段也并非毫无效果,但却可能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即音乐欣赏并非单纯的思想教育,也非语言或美术等其它艺术的欣赏。在音乐作品中,表达思想感情,进行抒情、描绘、叙事的音乐语言,是音乐本体!因此,首要的是启发、引导幼儿较深入地感受、体会音乐语言的表现作用、表情效果,其它任何手段都应围绕这一要点去运用 当幼儿懂得了作品中音乐语言的意义,身心被其艺术之美感染、激动时,音乐之由美入真、以美导善的教化功能才真正得以发挥、实现。 音乐语言包含了音乐的各种要素,理解和掌握这些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抒情、描绘、叙事中所起的作用,是对指导教师的基本要求。具体地说可有下面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音乐欣赏《水族馆》 一、活动来源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目标,要求大班幼儿能理解和感受不同性质、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在欣赏音乐时能大胆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并能在感知的基础上用动作、表情及声势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9.
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当提到"音乐欣赏"时,大部分人不是自谦"缺乏细胞",就是自讽"鸭子听雷"。教师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幼儿总是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付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泉 《小学生》2012,(10):13-13
<正>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册第五课欣赏曲《狮王进行曲》。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建立"音高、速度"与其塑造的音乐形象之间的关系。2.通过反复欣赏引导学生对狮王的神态与动作进行模仿表现,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感受。3.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音乐创造力,使学生感受熟悉并表现这段乐曲。教学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11.
"音乐形象"是音乐表达的载体,准确感受音乐中的音乐形象才能准确理解音乐中所要表达的内涵。而且,在实际的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赏析乐曲,感受其音乐形象,更能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和愿望,从而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施勐洁 《儿童音乐》2011,(10):78-80
教学课型:欣赏课教学内容:1、欣赏《狮王进行曲》2、为《狮王进行曲》主题旋律创编歌词教学年级:二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让学生感受音乐描绘的狮子形象,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  相似文献   

13.
【案例一】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梦幻溪》教学片断节选1.通过谈话导入教学活动。2.欣赏音乐。(1)在第一遍欣赏音乐后,教师请幼儿说说音乐中包含大自然里的什么事物。幼儿有的说是蛇,有的说是蚯蚓。(2)在第二遍欣赏音乐的同时,教师播放各种小溪的视频图片,一个乐句换一张,但不是在乐句的固定某处进行更换。幼儿看到这么多不停变换的图片非常高兴,听完音乐后大声地说"是小溪"。(3)在  相似文献   

14.
丁远征 《考试周刊》2014,(14):187-187
<正>音乐欣赏是指通过倾听音乐作品,并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品评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随着幼儿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音乐欣赏教学已日益受到教师的重视,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可通过音乐欣赏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但是,由于当前音乐欣赏活动内容略显单一,教师在开展音乐欣赏活动时缺乏主动性,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音乐欣赏活动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供大家参考。一、音乐欣赏活动中的问题1.音乐欣赏活动形式单一。目前欣赏教学活动中普遍以  相似文献   

15.
音乐欣赏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听”“动”能力的发展其一,音乐欣赏中教师要首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欣赏环境,建立良好的欣赏常规,让幼儿注意力集中地倾听音乐,鼓励幼儿轻松自如地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其二,激发“听”与“动”的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活动。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音乐欣赏教学,由于忽视了情感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其结果往往是幼儿学得不开心,教师教得没信心。在参加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逐步认识到:从情感入手,是引导幼儿进入音乐天地的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在组织欣赏教学时,自身情感投入的程度,直接影响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因而教师对自己所执教的活动要投入满腔的热情。在组织幼儿欣赏歌曲《我们出去玩》的时  相似文献   

17.
正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主要是通过对经典音乐的含义、来源和艺术感受等方面的教学,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如何才能不断优化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总结出以下三个策略。1.问题导引策略音乐欣赏是一种对音乐感知基础上的联想活动。为此,笔者提出音乐欣赏的问题导引策略,即教师设计一些问题,通过问题导向,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音乐的色彩、音乐的载体和音乐语言等方面去把握作品的实质。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渔  相似文献   

18.
设计意图:音乐《瑞典狂想曲》三段体的结构形式和丰富的节奏变化既体现了一定的音乐规律,又给人强烈的艺术感受和听觉想像空间,非常适合幼儿欣赏和表演。唐老鸭这一卡通形象憨厚、滑稽、可爱,深受幼儿喜爱,为此我创编了“唐老鸭减肥”这一游戏化情节,以帮助幼儿感受、想像音乐内容,理解音乐结构,产生情感共鸣。目标:1.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初步理解音乐三段体的结构。2.能根据音乐节奏及乐句变化创编健身动作。3.了解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准备:音乐《瑞典狂想曲》片段(附后),胖鸭、瘦鸭图片各一张。过程:一、观察图片1.…  相似文献   

19.
萤火虫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发展目标指出:“5~6岁幼儿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诗歌《萤火虫》内容简单而富有童趣,语言节奏轻快、音韵和谐,塑造了活泼可爱的萤火虫形象,营造出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氛围,是值得幼儿欣赏、学习的优秀文学作品。设计该活动时,我提前准备好了与诗歌的内容和意境相匹配的图片、音乐等,旨在帮助幼儿感知、理解和记忆诗歌内容。闪光发夹和肢体动作的运用,意在创设沉浸式体验情境,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美。  相似文献   

20.
<正>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主要是感受文学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在方式上不仅可以表现为对文学作品语言的讲述,还应该与其他艺术表现相渗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有意识引导幼儿欣赏或模仿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以中班文学活动《拔萝卜》为例,我们开展了欣赏、表现和创作等多形式的文学学习活动。一、欣赏活动文学作品《拔萝卜》语言浅显,生动形象,与幼儿经验非常贴近。欣赏时我们借助直观的具体形象(图片、影视图像),借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