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宋微 《华章》2011,(2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长期以来语言学家对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进行了深刻的研究,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文化的社会功能以及外在因素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之所以觉得困难,正是由于两种语言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受到母语习惯负迁移的影响.本文从语法和文化两个层面简要分析这种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从而为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指明一定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要熟练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个社会的文化背景。同样,从教学角度看,学习文化背景知识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外语,从而更恰当地运用外语进行交流。本文以韩国语教学为例,分析了文化背景对外语学习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浅论体育运动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语言历史悠久,是在不同的历史、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体育运动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对英语语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此影响加以分析有利于广大体育英语爱好者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我国广大体育爱好者对体育运动的了解,有利于我国体育运动的对外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所起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较为一致的公认。任何语言都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并总是受到相应文化的影响,语言发展历史不同则文化背景必然不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问题,作为高职英语教师我们要注重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兴趣,做到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同步进行,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文化,从而更有效地使用英语。  相似文献   

5.
比喻:时代色彩与文化内涵之新凸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方法与时代的紧密关系及它的文化内涵 ,比较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比喻在思维方式、民族习俗、传统文化、历史典籍之间的差异 ,更进而挖掘产生这些语言现象的深刻时代因素 ,体现语言做为社会窗口的大变迁特征  相似文献   

6.
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文化要素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学生在听音过程中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取决于他们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这种文化背景知识是我们通常认知的语言文化差异。一、语言文化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定位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它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只懂语言而不谙文化,那就很难深刻理解和正确使用语言。语言因素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先决条件,但这不意味着语言能力的全部,文化背景知识作为非语言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英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不了解所学语言的民族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这一语言。美国的著名语言学家…  相似文献   

7.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日语中夫妻间的称谓语不仅能够反应语言中的差异现象,更能够体现日本女性在家庭甚至是在社会中所处的不平等地位,其存在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该语言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进一步了解日本的语言与文化。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不同民族的人们在各自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习惯。同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语境因素也对人们的语言交际行为和跨文化交流活动产生着影响。不同文化背景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影响最突出的一点就体现为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土豪"一词是近几年的流行热词之一,在娱乐化的现代社会,它拥有丰富的意义和语用功能,被当作一种有效的意义资源。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为语言的使用与流行提供了语境,"土豪"一词在不同时代拥有不同意义,其语义变化的背后潜藏着深刻的动因。本文旨在从社会语用的视角探寻"土豪"一词意义的扩展过程、背后的动因及其语用功能,并用社会学家布迪厄的社会语用理论分析揭示"土豪"一词流行的理据,以加深对语言社会符号特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美汉两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着大量的禁忌语,由于文化背景、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的不同,禁忌语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通过从语音、死亡、称谓、隐私等方面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禁忌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探究其不同的社会风俗和文化内涵,能深刻地了解中西方禁忌语的异同,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1.
"寒暄"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行为,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但其具体内容和方式却因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及社会心理的不同而各异。探讨日语寒暄语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历史文化,才能正确透彻地理解和把握寒暄语,最终与日本人得心应手地交往。  相似文献   

12.
问候语是人类交际中普遍使用的语言现象。这种看似简单、且已模式化了的言语交际形式富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具有历史文化特性。同时这种交际形式的特殊性在于,其字面意义远不及其表达的情感意义和社会规约意义重要。文章在回顾国内外对问候语的社会文化阐释的基础上,从共性角度,探讨了英汉问候语的当代变迁和问候语的语用功能,并在最后重点探讨问候语的礼貌等级及其制约因素的关系,认为人们使用不同礼貌等级的问候语是受到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交谈者的心理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Because of differences in habits and customs, logical thinking, as well as cultural valu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there are pragmatics differences in social greetings, thanks, banquets, invitations, and apologies language communication occasions. Thus, it is important to explore the language habits with different culture backgrounds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s and language features and study the pragmatic failure led by people using a foreign languag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of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相似文献   

14.
问候语是普遍的社会语言现象,然而其话题内容受其文化背景的影响,呈现出各自的特点。本文拟从这方面对英汉问候语进行对比分析,以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失误,提高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作诗撰文以表寿诞之喜,古已有之。但在宋代以前这类题材的诗歌数量不多,影响甚微,直到宋代才蔚为大观。寿词在宋代盛行并非偶然,它是当时社会逐渐关注个体生命价值的一种表现,是宋代词人逐渐意识到人文关怀的结果。宋代寿词凸显人文关怀,与当时的政治局面、平民文化以及词的特殊体性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曹曼 《培训与研究》2005,22(1):16-19
本试图分析言语交际行为中的化干扰现象,研究语言规约和化规约在中西化中的差异。从言语交际的层面,探讨问候、称谓、称赞、禁忌和委婉等社交礼节用语的语言、化差异和交际障碍,并分析造成交际障碍的化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17.
招呼语是言语交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招呼语呈现出时尚化、现代化的特点,与中国传统的招呼语相比,现代招呼语在话题选择和句式选择方面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变异性特点。现代社会,人们的交际活动日益丰富多彩,使用恰当、得体的招呼语显得特别重要。交际活动中,招呼语要受话语构建、话语理解、话语角色、语言环境、民族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Daily Greetings may be the commonest expressions between people.Recently,a lot of scholars have begun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greeting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But they seldom explore the cultur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ifferences in greetings.From the cultural points of view,this paper had mad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greetings in English and Chinese.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existing in greetings of the two languages and the cultur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19.
拟从汉英问候语这个角度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面子理论的应用,发现中西方面子理论在言语式问候语的方式以及体态式问候语方面的应用是相似的,均是为了满足对话双方的积极面子;在言语式问候语的内容和问候语中的称谓语方面的应用则有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中国的面子理论更强调积极面子的满足,以期获得对方的喜爱或赞同,而西方的面子理论更注重消极面子的被保护,即不干扰别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20.
浅析中英问候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性格差异和交际差异,中英语言习惯不同,问候方式也不同,有着不同的常用问候话题、称谓、禁忌话题和非语言性问候.中国式的问候较为保守,而西式问候相比更加开放和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