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我国古典诗词作品不仅具有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形式美等美学特质,还具有十分鲜明的音乐美的美学特质。且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的《风》即为当时各地的民歌,《雅》则是当时周朝京畿一带的民歌,《颂》则是当时专用于民间祭祀或者皇室宗庙祭祀的祭歌。  相似文献   

2.
济慈认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对于和谐之美的追求是济慈诗歌的永恒主题。文章通过对济慈诗歌美学意蕴的总体分析,指出“和谐之美”是济慈诗歌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意,即情思;境,乃形象。意境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理论成果。新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团体,它致力于新诗的创作,确立了新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将古典美学中的意境美学传承创新,发扬光大。这些新月派诗人将他们的爱、美和自由都奉献给了诗歌艺术,他们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其中意境之美尤为突出和鲜明。本文从新月诗派的几个代表作家的作品入手,分析新月诗派的诗歌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4.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在古典诗歌中,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是中国传统诗学和文论中最具民族特性的审美概念。如何原汁原味地传递原作的意境和美学内涵是翻译美学研究极富挑战的命题。在诗歌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讲究音美形美,还要恰如其分地翻译出文章的意境。本文对古诗道德意境翻译作了相关思考,希望能为古诗翻译提供部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墨客以高度凝练的说话、必然的韵律节拍来抒发感情、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志向的一种文学文体。诗歌朗诵是朗诵中主要的文学样式,在全方位理解诗歌的情境中朗诵,根据诗歌的特点,朗诵者要做到:了解背景,倾吐诗人心声;理解感受,把握诗人情感;挖掘意蕴,品味诗人意愿;融情于景,融于诗歌意境;配乐歌咏,展现韵脚节律。  相似文献   

6.
分析古代诗歌艺术美,要捕捉意象,感受诗歌的艺术美;要在“炼字”中体会意境美;还要从声律角度欣赏艺术美及从写法美去体会艺术美,赋、比、兴的手法分析有助于我们分析鉴赏诗歌艺术美。  相似文献   

7.
诗和散文是文学家族的亲亲两姊妹。诗歌拿来散文的自由活脱,清淡自然,不拘成法,构成一道独特的诗学景观——散文美。倡导诗的散文美,意在使诗从矫揉造作、华而不实作派中走出来,走向诗句的口语化,形式的自由化,意境的整体化,走向一种流转如弹丸的圆润之美,走向诗的美学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诗和散文是文学家族的亲亲两姊妹。诗歌拿来散文的自由活脱,清淡自然,不拘成法,构成一道独特的诗学景观——散文美。倡导诗的散文美,意在使诗从矫揉造作、华而不实作派中走出来,走向诗句的口语化,形式的自由化,意境的整体化,走向一种流转如弹丸的圆润之美,走向诗的美学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诗歌的审美空间由语言世界、形象世界和精神世界三个层面建构。在诗歌鉴赏中进行审美教育,必须分析鉴赏诗歌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美,诗歌语言有画面美、色彩美、动态美、音乐美;把握诗歌的形象,引导学生体味意境形象美,对意境的把握,分再现画面、补充画面、领会意蕴三个层次;神游由形象世界孕育蒸腾出的精神世界,体会情感美。  相似文献   

10.
关于李叔同“弘一体”书法的美学特质与美学价值的研究,在于结合其具体作品逐步达到对李叔同“弘一体”书法美学特质与美学价值的多角度剖析。在划分“弘一体”书法发展阶段的基础上,由表入里地分析其书法的美学特质(形式…风格——意蕴),逐步向书法美学的高层次(意境,神采)深入,进而阐述牵叔同书法美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再别康桥》的绘画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依据,拟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再别康桥》一诗的绘画美。通过分析,文章认为,这首诗在结构的安排、句式的运用、措辞的选择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点,艺术地实现了诗歌的绘画美,从而再次证明选择就是意义,意义即选择,形式是意义的体现。这表明系统功能语法适用于对诗歌的语篇分析。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是实现人才素质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课是一门综合自然美、人文美和艺术美的课程,它对培养学生感知、鉴赏艺术美和现实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学会创造美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散文化、诗化小说正是在"像"与"不像"之间,以一种相当独特的文体形式,试图突破中国传统小说创作体式中所存在的"套"或"型",加以尝试和创新.这一相当独特的小说谱系在一定程度上承继了中国古典小说与生俱来的开放性与杂糅性,较为自觉地承传了中国传统美学之精华:意境的感受、营造和表现.在对人生的审美追求上,中国现代散文化、诗化小说的构成及内蕴与中国哲学和民间文化密不可分.最大限度的个性化小说建构、在视野选取方面将传统中西方小说中重要的因素:"时间"与"空间"凝固化、静观化是中国现代散文化、诗化小说较为突出的文体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4.
《潮骚》是三岛由纪夫作品系列中最具独特风格的小说,作家将希腊艺术美与日本古典艺术美相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追求。小说中粗犷美丽的自然景观,淳朴和谐的民风民情,神圣纯洁的爱情,肉体与理性统一的青年男性美,以及富于青春活力的老年形象,均表现出小说独特的美学特征,同时也形成了这部小说轻松明朗的艺术格调,从而实现了三岛所追求的艺术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15.
谢灵运的山水诗以求悟玄理为审美指归,其山水形象多客观性,缺乏完美的意境;谢则超越了单纯的悟道,追求人情美与自然美的契合,其山水形象主观情意较浓,重视意境的创造,以审美创造为指归。由此可见南朝文学批评意识从逐步淡化社会功能到追求美学价值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商标既是产品质量的象征,也是产品形象的代表。一个好的商标译名是商家决胜商战的重要因素之一。商标汉译之"美"在于音韵美、形式美、意境美。商标的汉译方法有音译、直译、意译与谐音取意四种。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论述文艺思想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蕴舍在其中的文艺戋学内容,提出了文艺美高于生活美的科学论断.解决了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问题。同时将追求艺术美作为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重视艺术的审美特性。在他所创作的大量诗词作品中生动地体现着自己的审美观,是艺术美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8.
"偏离"是英语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特征,集中体现了诗人对平常语言的巧妙性使用。一首诗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语言"偏离"的数量。文章从文体学偏离的角度对弗罗斯特诗歌《雪夜林边小驻》中音韵特征,词汇语法,语义关系,修辞手法等进行了分析,旨在引领读者从语言"偏离"这一独特的视角来欣赏诗歌中蕴含的艺术美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意象诗的源头是<诗经>而非<离骚>.<诗经>中许多诗篇意象丰富,"比""兴"手法的运用,决定了<诗经>中大量意象的产生.尽管从中国意象诗的漫长发展历程看,<诗经>意象还仅仅处于原始发育期,但其中一些诗即便和现代意象诗的代表"朦胧诗"相比,也毫不逊色.正因为<诗经>意象具备了高度象征性、主观性等古典诗歌意象的诸多特征,才使<诗经>具有生动形象的图画美、蕴涵深广的意趣美、回味无穷的含蓄美,散射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弄清这一点,对疏理中国意象诗的历史流变,深刘认识<诗经>的诗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声乐艺术中美的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客体生活的再现美 ;二是主体情思的情态美 ;三是形式技巧的表现美 ;四是个性特征的风格美。一部美的艺术作品 ,是上述四者的和谐统一。从以上四个方面论述了声乐艺术的美学形象 ,进而对音乐审美过程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