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诗经>中的"蝃蝀"是壮语的"一条虹";"复关"是壮语的"丈夫";"中心是悼"的"悼"是壮语的"心烦、怄气";"终风且曀"的"曀"是壮语的"暗、阴暗";"静女"是壮语中的"纯洁的女子";"尨"是壮语的"狗";"三岁贯女"的"贯"是壮语的"喂养".  相似文献   

2.
关于课堂教学的艺术,无非是八个字:即"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根本上也只有"材"和"序"两个字而已。"材"的理解是很宽泛的,学生是"材"、教师是"材"、多媒体是"材"、文字是"材",等等。至于"序"呢,事实上怎么安排都有个"序"。"材"本身也蕴含着"序"。本文试以"用  相似文献   

3.
“化”之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中的"化"是客观事物的有机结合的过程、是一种发展结果,也是一种思维方法。"化"就是"结合","化"是"结合"的抽象表达;"结合"就是"化","结合"是"化"的具体疏解。"结合"不都是"化",背离事物本质的"结合"是"异化","化"就是消除"异化"的过程、结果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骚雅"、"清空"、"意趣"是张炎对词的主要审美理想,三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骚雅"是张炎对词审美最核心、最基本的要求,"清空"是"骚雅"最佳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笔法,也是一种境界."意趣"是继"骚雅"、"清空"后更高的艺术追求,是"骚雅"、"清空"的拓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5.
"舆"的本义是"抬",从舁从车,"舆"中间的"车"是"东"的讹变。"舆"本义逐渐模糊后新造"■"字,二者是古今字的关系。"與"和"擧"也是古今字的关系。"舆"和"與"音近义同,在"舁"的基础上分化,是同源字。"■""擧"分别是二者的分化字。  相似文献   

6.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之为"君子"在于"德"。"君子"的内涵包含内外两个方面:一是"仁",一是"礼"。"仁"是"君子"的内在根源——"情理"。追溯历史痕迹,"礼"是"君子"的行为规范。"仁"、"礼"统一于"君子""文质彬彬"风范之中。于"君子""文质彬彬"的风范中,孔子解决了生民的"安身立命"问题。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16,(1):135-137
陶渊明远离了当时舆论与风尚的激流与漩涡,而过起一种"闲居"或"隐居"生活,所以"闲"是他生活的常态,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心有常闲"。"闲"自然指生存时间的"闲暇",更多是指生活心态意义上的"悠闲"。虽然他很"悠闲",但是也时时流露出"闲居寡欢"的几分"寂寞"。但是陶渊明的"寂寞"是一种"风流",反过来也可以说,陶渊明的"风流"是一种"寂寞"。也可以说"寂寞"是"风流"的土壤,而"风流"是"寂寞"的花朵。陶渊明"寂寞"与"风流"的内核是"逍遥自闲",而"逍遥自闲"是一种"傲然自足"的诗意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自建语料库,对母语为手语的高中听力障碍学生的"是"字句进行偏误分析。研究发现:多"是"偏误"是"字句内部偏误缺"是"偏误;多"是"偏误句中形容词谓语句误用为"是"字句的比率较高;"的"字短语对"是"字句内部偏误有较大影响;"是"字句代词作主语时容易缺失。"是"字句偏误的原因有:"是"字句本身特点的制约;手语负迁移;听障生其他语法掌握不佳的影响;教材和教学方面的不足。针对听障生"是"字句偏误特点提出如下教学建议:加强"是"字句主宾语语义关系的教学;教授自然手语和"是"字句的转化规则;科学安排教学顺序,注意句式的区分。  相似文献   

9.
从"玄"字、"道之动"、"道之用"、"道法自然"诸方面揭示"道"的柔弱的特性和内涵,说明"道"是"柔道".论证了"柔"对"道"的依赖,说明依赖于"道"的"柔"是真智慧、大智慧,而离开"道"的"柔",则是"术",是知识,是小聪明.以范蠡为例,说明"等待"、"节制"、"放弃"等智慧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教学""有效教学"和"好的教学"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义,"有效教学"和"好的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引申义。发生了"教"和"学"的活动不一定发生了"教学活动"。"有效教学"从效果的角度研究教学问题,其关键词是"效率";"好的教学"从规范的角度研究教学问题,是对教学的伦理性规定,其关键词是"正当"和"应当","好的教学"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非乐"是墨子美学的表象而非墨子美学思想的本质内容,它是建立在"利人"与"实用"等基础条件之上的"今"时观点。墨子美学是"有用为美"的实用主义美学,是"利人为美"的人本主义美学,是"合宜为美"的辩证主义美学,其本质是建立在"有用为美"、"利人为美"、"合宜为美"基础之上的辩证统一,是实用主义、人本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辩证统一,是主体行为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虚""实"的概念,源于老子哲学。后来庄子在《天地》篇寓言中提出"象罔"的概念。"象"是"形","罔"是"无形","有形"为"实","无形"为"虚"。我们认为"实"与"虚"不仅仅指有形无形,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说此为实,彼为虚;近为实,远为虚;静为实,动为虚;具体是实,抽象是虚;鲜明是实,模糊是虚;充实是实,空灵是虚;正面是实,侧面是虚等等。而"实"与"虚"又不是独立的,是相互作用、辨  相似文献   

13.
多少年来,校长是"领导"是"官",教师是"下级"是"兵"的观念深入人心。可是时代变了,校长和教师的关系也悄然改变。有人说,校长是"学术权威",教师是"课程理念执行者":有人说,校长是"服务的提供者",教师是"享受服务的人":也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一对"天敌":还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天生的"战友"。让我们来听听来自全国的12位优秀校长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多少年来,校长是"领导"是"官",教师是"下级"是"兵"的观念深入人心。可是时代变了,校长和教师的关系也悄然改变。有人说,校长是"学术权威",教师是"课程理念执行者":有人说,校长是"服务的提供者",教师是"享受服务的人":也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一对"天敌":还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天生的"战友"。让我们来听听来自全国的12位优秀校长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多少年来,校长是"领导"是"官",教师是"下级"是"兵"的观念深入人心。可是时代变了,校长和教师的关系也悄然改变。有人说,校长是"学术权威",教师是"课程理念执行者":有人说,校长是"服务的提供者",教师是"享受服务的人":也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一对"天敌":还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天生的"战友"。让我们来听听来自全国的12位优秀校长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多少年来,校长是"领导"是"官",教师是"下级"是"兵"的观念深入人心。可是时代变了,校长和教师的关系也悄然改变。有人说,校长是"学术权威",教师是"课程理念执行者":有人说,校长是"服务的提供者",教师是"享受服务的人":也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一对"天敌":还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天生的"战友"。让我们来听听来自全国的12位优秀校长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休谟所提出的"是"与"应当"(ought to)问题其实是"是"与"应当是"的关系问题,其中包括两个问题:事实判断如何与价值判断相推,实然判断如何与应然判断相推。如果认为应当即必然有价值,允许即可能有价值,这样虽然"是"与"应当是"不能直接相推,但"A是应当的"可以推出"A是有价值的"可以推出"A是允许的"。  相似文献   

18.
多少年来,校长是"领导"是"官",教师是"下级"是"兵"的观念深入人心。可是时代变了,校长和教师的关系也悄然改变。有人说,校长是"学术权威",教师是"课程理念执行者":有人说,校长是"服务的提供者",教师是"享受服务的人":也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一对"天敌":还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天生的"战友"。让我们来听听来自全国的12位优秀校长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党组织中实施直接选举是学校党内选举制度改革的探索和创新.在学校党组织中实施"直选"是新生事物,学校和谐氛围是"直选"的前提;党员民主素养是"直选"的基础;干群相互信任是"直选"的关键.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是"直选"取得成效的关键;组织学习、统一思想是保证"直选"成功的思想前提;坚持原则、充分发扬民主是"直选"的保证;规范工作机制、尊重党员权利是"直选"深入人心的重要因素;做好组织准备、营造"直选"氛围是保证"直选"一气呵成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多少年来,校长是"领导"是"官",教师是"下级"是"兵"的观念深入人心。可是时代变了,校长和教师的关系也悄然改变。有人说,校长是"学术权威",教师是"课程理念执行者":有人说,校长是"服务的提供者",教师是"享受服务的人":也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一对"天敌":还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天生的"战友"。让我们来听听来自全国的12位优秀校长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