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中写道:“‘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向来的路奔跑起来。”这又是陈赓同志被小红军“骗”了。细读课文,陈赓同志被小红军“骗”了3次。  相似文献   

2.
清代文论家刘熙载在其专著《艺概》中强调指出 :文有文眼 ,题有题眼。眼乃神光所聚 ,观照全篇。《倔强的小红军》的题眼是“倔强” ,抓住这一题眼 ,引导学生理解全篇 ,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一、解“倔强”的内涵课文从以下几方面描写了小红军的“倔强” :一是不肯骑马。在长征途中 ,小红军掉队了 ,两只脚穿着破草鞋 ,冻得又青又红。陈赓看在眼里 ,让他上马骑一会儿 ,可他硬是不肯 ,还装出要与陈赓赛跑的样子 ,多么倔强 !二是推辞同行。小鬼不肯骑马 ,“命令”他也不行 ,陈赓只好提出与之结伴同行。但对于陈赓的提议 ,小鬼仍然不肯接受 ,他借口…  相似文献   

3.
纵观全文,《马背上的小红军》突出了一个“骗”字。作者独出匠心反其义而用之,充分地表现出小红军不畏艰难困苦,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一、“骗”的原因小红军采用“骗”这种手段,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肯连累陈赓同志。这从课文中可以找出具体答案:一是陈赓同志两次把马让给他骑,二是陈赓同志要与他一同行走,三是陈赓同志要给他一小包青稞面。正因为如此,所以小红军千方百计要“骗”陈赓同志。  相似文献   

4.
《倔强的小红军》一课,讲的是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一个年仅十一二岁的小红军,为了不让陈赓同志挨饿受累,坚持不骑他的马,不接受他的青稞面,最后累死、饿死在草地上的感人故事。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为让学生充分体验小红军的崇高精神,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针对小学生好争辩的特点,就小红军是否诚实组织了一场辩论,在唇枪舌剑之中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第八册16课《倔强的小红军》,描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一件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 细读课文重点段落的人物对话和叙述,理解人物性格,尤其是小红军的“倔强”,其表现就在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之中。陈赓对小红军称呼随着故事情节发展而变化,从“小红军——小家伙——小鬼——小兄弟”。 故事开头,陈赓“忽然看见前  相似文献   

6.
《倔强的小红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塑造了一个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小战士形象,同时也表现了陈赓同志对小战士的深切关怀,反映出红军将士在遇到困难和危险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舍己为人的革命深情。在教学时,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围绕陈赓和小红军之间的“深情”,紧扣一个“悟”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悟“小”的倔强。“倔强”是题眼,要体会老小之间的深情,理解小红军的“倔强”是关键。在读课题的时候,老师要用问题强化“倔强”:  相似文献   

7.
教学实录: 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2至10自然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的倔强,并把表现“倔强”的词句划出来。 生:我从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微微一笑”说自己的体力强,看出他十分倔强。 生:小红军明明掉队走不动了,还做出要和马比赛的样子,说明他十分倔强。 生:他以“等同伴”为借口,支开陈赓,不要陈赓帮他,也说明他十分倔强。 生:小红军还谢绝了陈赓的青稞面,把自己的干粮袋“一拉”,“拍了拍”,来证明他自己的粮食比陈赓的还多。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找得也很准。但同学们想过没有,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让陈…  相似文献   

8.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倔强的小红军》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八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面临死亡威胁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名言引领着我对语文课标的解读:语文教材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教学资源,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多维度地共享资源,完成建构的过程。本文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首先,它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资源。如文中描写小红军在饥饿和死亡面前,三次拒绝陈赓同志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韦思明 《广西教育》2012,(25):56+58-56,58
《倔强的小红军》一文记叙了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巧妙地说服要帮助他的陈赓同志,结果牺牲在草地上的故事。由于课文内容距今比较久远,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和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对反映小红军倔强性格的作用。因此,笔者根据学生好动、爱模仿的特点,设计了以组织角色演练为主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合作探究,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将教学过程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倔强的小红军》(详见九义教材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全文共15个自然段,各种教学参考书都分为如下三大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陈赓同志在什么情况下说起这件往事。第二段(第2~10自然段):讲陈赓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要他同走,却被小红军说服,只好自己上马先走了。第三段(第11~15自然段):讲陈赓走后仍不放心,回马救小红军的经过。其中第11自然段这样写  相似文献   

11.
《马背上的小红军》这篇课文写的是陈赓同志回忆在长征途中,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忍受过度的饥饿、疲惫,却不肯接受他的照顾而牺牲在马背上的事。作者高度赞扬了小红军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拖累别人的革命精神。文章的主体是小红军,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倔强的小红军》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由于饥饿、疲惫牺牲在陈赓的马背上。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根据本文特点,确定其教学重点为:从对话中领会小红军心里想的是什么,进而体会到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为突破重点,可采用“以读为本、感悟探究”的方法,大致步骤如下:一、创设情境《倔强的小红军》故事发生的年代比较久远,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上课时,在学生交流资料的基础上,播放红军长征过草地的影视片断。学生欣赏后谈所见所感,不知不觉中生成一…  相似文献   

13.
《倔强的小红军》记叙了长征途中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宁肯牺牲自己也不肯骑陈赓的马,不肯吃陈赓的青稞面,最后昏倒在地的故事,反映出红军战士在长征艰苦生活中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赞扬了红军战士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这是一篇老课文,几年前我曾讲过几次,当时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倔强的小红军》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由于饥饿、疲惫牺牲在陈赓的马背上。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根据本文特点,确定其教学重点为:从对话中领会小红军心里想的是什么,进而体会到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为突破重点,可采用“以读为本、感悟探究”的方法,大致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5.
《倔强的小红军》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教学重点 :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做的 ,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到小红军的表现是和陈赓同志有着密切联系的。教学本课 ,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及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通过对词和句的分析 ,以读助讲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习小红军的高尚品质 ;并通过导读精练 ,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一、展示背景 ,激发情感教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介绍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有关情况 ,激发起学生学习红军战士革命精神的热情。〔这一段…  相似文献   

16.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自读课文,我想,大家对小红军与陈赓同志应该有所了解。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文中的这句话:“陈赓同志全明白了。”陈赓同志到底明白了什么呢?老师思考了一个晚上还是弄不明白,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生:(齐答)好!师:(10分钟后)同学们,你们现在明白了老师刚才弄不明白的问题了吗?生1:陈赓明白了小红军说体力比自己强,还要与自己赛跑,说他要等同伴,说他的干粮多,都是假的,他在骗自己。师:你读书真认真,概括能力很强。生2:陈赓明白了小红军是活活累死、饿死的。生3:陈赓明白了小红军之所以要骗自己,…  相似文献   

17.
《马背上的小红军》(六年制八册19课)是一篇讲读课文,写的是陈赓同志回忆在长征途中,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忍受着过度的饥饿疲惫,却不肯接受陈赓同志照顾,后来牺牲在马背上的事。作者塑造了一个宁肯自己受苦挨饿,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连累别人的小红军形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所含着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8.
《马背上的小红军》记叙了在长征路上,一位小红军战士牺牲在马背上的故事。课文既没有波澜壮阔的长征场面,也没有刻画叱咤风云的人物形象,只是通过小红军“骗”陈赓这一事例。从侧面反映了长征的艰险,以及上下两代人对革命的忠贞不渝的精神。在教学中我紧扣“骗”字设计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全文,从中去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找出“骗”的原因 1.从全文入手,让学生细读全文后思考:课文写谁“骗”谁?一共“骗”了几次? 2.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呢?(先因为陈赓两次要他骑马;接着是因为陈赓要与他同行;然后是因为陈赓要给他“一小包青稞面”)。3.文中对小红军的外貌描写以及对环境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分析中了解到:小红军“黄黄的小脸”说明他十分瘦弱;“一双大眼睛”告诉我们小红军  相似文献   

19.
《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讲的是陈赓同志回忆长征途中 ,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忍受过度的饥饿、疲惫 ,却不肯接受他人的照顾而牺牲在马背上的感人事迹。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红军是怎样的一个人。教师教学时 ,要依据本组“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来设计教学。一、抓词句间的联系大纲指出 :“各年级都应重视培养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 ,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对表达中心有重要作用的词句。如本文第二段是重点段 ,对第二段的教学 ,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小红…  相似文献   

20.
教法一 :读中悟说中练一、谈话设疑 ,激发兴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帅名录》中 ,有一位将军的经历颇为传奇 ,他是黄浦军校第一期毕业生 ,早期从事情报工作,在隐蔽战线为党奉献 ;他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解放战争中 ,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大西南 ,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就是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的陈赓同志。回顾革命经历 ,陈庚深深地记着一件事 ,脑海里浮现着一个孩子的形象。他是谁?(板书 :小红军)为什么不能忘记他?让我们一起学习《倔强的小红军》。(学生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 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