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有5年时间担任图书馆主任职务.在此期间,他努力倡导图书馆现代管理的新观念,加强北大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建设,积极推动中国图书馆教育的社会化,为中国图书馆的现代化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中国图书馆由封建藏书楼向现代图书馆转变的时代,李大钊是一个杰出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2.
蒋复璁是20世纪早期著名的图书馆专家,为图书馆事业奉献60余年,留下了诸多彪炳史册之功绩,且著述颇丰.其图书馆学术思想主要包括图书馆管理思想、图书馆发展思想、图书馆教育思想、公共图书馆服务思想、图书馆员教育思想等.其思想对于中国图书馆学术思想史的研究,弘扬“爱国”、“爱馆”、“爱书”、“爱人”的图书馆精神及当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华教育改进社图书馆教育组是中国图书馆界第一个全国性专业社团组织.1922-1925年,图书馆教育组及其常设机构图书馆教育研究委员会利用中华教育改进社四届年会,提出了一系列议案,并通过社员在<新教育>上发表的一批高水平论文,宣传和普及了现代图书馆理念,形成了现代图书馆学的教育学理论范式,提出了图书馆需要专家治理的主张,完成了图书馆协会和图书馆专业刊物创设的历史使命,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专业化由此起步.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文华情怀》专栏寄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焕文 《图书情报知识》2007,(1):F0002-F0002
“文华图专”(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The Boone Library School,1920~),作为20世纪中国图书馆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心,不仅开创了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图书馆学教育和档案学教育的历史,而且演绎和推动了中国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和档案学的繁荣与发展。“文华图专”,作为令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新图书馆运动”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近现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仿效近现代西方公共图书馆运动的精神与办馆理念,掀起了一场持续近20年的新图书馆运动(1917-1936年),新图书馆运力图革除封建藏书楼的陋习,提倡图书馆平民化教育。1925年,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后,开始致力于“中国的图书馆学”和全国性的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图书馆运动”由自发步入自觉时代。回顾新图书馆运动历史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是世人皆知的人民教育家,一个重视图书馆工作和出色的书刊报活动家.对此尽管人们知之不多,但他却与中国革命和他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紧密相联,是他闪光生命的组成部分;其贡献与他在教育事业的丰功伟绩交相辉映,是我国现代文化敷育史、图书馆史和书刊报出版史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7.
洪范五是20世纪20年代我国新图书馆运动的主要活动家之一,是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先驱。本文在调研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介绍洪范五的生平,并从图书馆组织和管理、分类研究和文献交流等方面阐述他的图书馆学思想,从新建东南大学馆舍和扩建清华大学馆舍,充实藏书、编制目录,重视开放和服务,制定规章制度等方面总结他的图书馆实践活动,从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提携后学、投身社会活动等方面论述他对推动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参考文献25。  相似文献   

8.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图书馆学教育要守正创新,必须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文章通过分析图书馆事业存在的问题、图书馆精神的内涵、图书馆界共同遵循的核心价值,描绘了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时代答卷:扎根中国大地,以“培养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育使命;立德树人,以树立“爱国、爱馆、爱书...  相似文献   

9.
冯陈祖怡是近代中国第一位女图书馆学专业留学生,其图书馆价值观、图书馆人才教育观、图书流通观等体现了现代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冯陈祖怡先后主持过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上海中国国际图书馆等各种类型的图书馆,积极参与各种图书馆协会的创设及活动.冯陈祖怡是近代中国新图书馆运动时期极为活跃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我国图书馆界杰出的女性图书馆员.  相似文献   

10.
“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图书馆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西学”对中国近代图书馆文化研究的影响,认为“西学”是中国近代图书馆文化发展的外因,它对中国现代图书馆的文化建设 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提出中国应不断地学习西方先进的图书馆理论,以实现中国图书馆文化的再度复兴和繁荣。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有5年时间担任图书馆主任职务。在此期间,他努力倡导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新观念,加强北大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建设,积极推动中国图书馆教育的社会化,为中国图书馆的现代化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中国图书馆由封建藏书楼向现代图书馆转变的时代,李大钊是一个杰出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2.
从两个角度探讨了“图书馆精神”的内涵与实质。从哲学角度论证了图书馆精神的内涵、结构及其运动发展的规律,认为这种“图书馆精神”是人脑对图书馆实践活动的反映,为广义图书馆精神。从道德角度论证了当前业内所集中讨论的“图书馆精神”,实为“图书馆职业精神”,属于职业道德范畴,是狭义图书馆精神。而图书馆职业精神是一组概念的集合。现代图书馆职业精神的重建,应以“广义法人图书馆职业精神”为基础,将探讨行政管理机构与图书馆的权利义务关系作为重点,以起码的职业义务道德建设的法制化为目的,吸取西方人权理论的精华,与中国社会的法治环境建设联系起来,探讨依法治国之路,才能找到图书馆职业道德重建的路径,单纯从图书馆自身职业道德方面谈道德的重建,是没有出路的。同时评析了范并思等先生的“图书馆精神”理论的贡献与不足,对他的“图书馆精神”概括的片面性与维护图书馆权利论点的缺陷作了剖析与批判。  相似文献   

13.
张书美 《图书馆》2007,24(1):122-124,127
袁同礼作为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先驱之一,凭着对图书馆内涵发展的深刻理解,他适时地提出当时中国图书馆尤其是国立北平图书馆(以下简称北图)发展应注意解决的问题:即图书馆如何发挥社会效能,充当平民教育的工具。本文浅述了袁同礼在北图注重做好读者服务工作,使北图“由藏书之所变为用书之所”——发挥出图书馆社会效能的读者服务观。  相似文献   

14.
马宗荣先生(1896-1944)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史上具有特色的学者.作为社会教育学家,他从自身专业角度审视图书馆,撰写了多部图书馆学著作,并担任大学图书馆馆长.他提出图书馆是自由利用的教育机关,其图书馆"体用论"思想也得到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参考文献14.  相似文献   

15.
江山 《图书馆》2022,(1):89-94
中国近现代乡村图书馆的兴起与发展,究其原因,与国外乡村图书馆理念的引入、民众教育向乡村纵深发展的需要以及杨立诚“设立乡村图书馆案”的推动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探讨并厘清它们之间的联系,还原近现代乡村图书馆的历史风貌,对于当代乡村图书馆事业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博 《兰台世界》2006,(12X):53-54
中国图书馆和藏书事业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由远古的藏书楼,到近代的图书馆,再到现代图书馆,其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以“藏”为本到以“用”为本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近代图书馆之性质及功用》一文是刘国钧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论著中相当重要的一篇.重读《近代图书馆之性质及功用》,在分析1919-1922年刘国钧其他若干著译佚文基础上,结合当时的学术思潮背景,进一步梳理发现:除受约翰·杜威思想的影响外,“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外各种学说思潮,特别是教育思潮,亦促发形成了刘国钧的图书馆“自动”观;其对图书馆“社会化”和“平民化”的认识也是从教育学中的“社会化”和“平民化”推演而来.他的图书馆制度观具有先见之明.  相似文献   

18.
现代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相对物,是当今图书馆的发展走向。虚拟图书馆是实体图书馆的相对物,是现代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实体图书馆是虚拟图书馆的相对物,是现代图书馆的基本依托。“虚拟”与“实体”并举,是建设现代化图书馆的根本方针。参考文献17。  相似文献   

19.
教育职能仍是现代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与雷树德同志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职能仍是现代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与雷树德同志商榷彭俊婷(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学习了《图书馆论坛》,1993(6)中雷树德同志的《现代图书馆主要职能试探》(下称雷文)后,对其中“教育职能不能作为图书馆的主要职能”的观点,有些想法,愿与雷树德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20.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本文试图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与图书馆管理理念、“礼之用,和为贵”与图书馆制度建设、“天人合一”与图书馆环境规划、“以人为本”与图书馆人本取向等四个方面,以宏观的视角,探求内涵丰富的古代“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图书馆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