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秦岭造山带内的甘肃阳山金矿是我国最新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金矿床。矿床受EW韧脆性剪切带控制,赋矿围岩为泥盆系碳质碳酸盐-千枚岩-板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斑岩脉。流体成矿过程包括:形成石英-绢云母-黄铁矿组合的早阶段,形成石英-黄铁矿-毒砂和石英-毒砂-黄铁矿以及石英-碳酸盐-辉锑矿-自然金组合的主戍矿阶段,形成碳酸盐-石英网脉的晚阶段。早阶段流体包裹体以含CO2包裹体为主,CO2含量为7.3%-21.5mol%,均一温度集中于270℃~300℃,盐度〈3wt.%NaCleqv;主阶段发育纯CO2包裹体、水溶液包裹体和少量含CO2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10℃~270℃,盐度集中在〈2wt,%NaCleqv和3~5wt,%NaCleqv两个范围;晚阶段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60℃-210℃,盐度〈3wt.%NaCleqv。主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的多样性、相似的均一温度和流体盐度的双峰特征均指示流体沸腾现象的存在,其流体包裹体捕获温度为210℃~375℃,压力为85~222MPa;赋矿断层的阀门式活动导致主阶段流体系统交替于静岩和静水压力之间,成矿深度为8.5km左右,成矿流体系统发育在早侏罗世大陆碰撞造山过程。矿床地质特征类似于卡林型金矿,但赋存于蚀变花岗斑岩中矿体既非造山型,也不同于卡林型,成矿流体具造山型矿床特征。因此,阳山金矿可能代表一种新的金矿类型,建议称为“阳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2.
蓬莱地区金矿床以石英脉型为主,其次是蚀变岩型;成矿条件与著名的玲珑金矿床相似。金主要产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金矿床中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中低盐度的NaCl—H2O溶液包裹体。CO2-H2O包裹体气相以CO2为主,可含少量CH4、H2S、CO。其中,黄铁绢英岩的石英中含有丰富的CO2-H2O包裹体,而黄铁矿石英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富CO2与富H2O的CO2-H2O包裹体共存。显微测温结果显示,黄铁绢英岩中的CO2-H2O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30℃~300℃;而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20℃-390℃,鉴于这些包裹体是从不混溶的CO2-H2O流体中捕获的,因此它们的温度下限220℃~250℃左右,应该看作是它们的形成温度。成矿早期流体为富含挥发份(流体密度0.92~0.985g/cm^3)、中低盐度(4.15%~5.23%NaCleqv)的流体:到主成矿期逐渐演化为温度升高,盐度变化范围大(1.02%~15.5%NaCleqv),水溶液以NaCl为主,气体仍以CO2为主,但可含少量的CH4、H2S、CO及有机质等的流体(流体密度0.32~0.99g/cm^3);成矿期后的流体盐度、温度及CO2含量降至最低。本区矿床中石英的占δ^18O值变化在13.8‰-18.3‰,成矿流体的占δ^18O值在4、9‰-10.9‰之间,流体包裹体中占D变化范围很小,从-78‰变化到-101‰,主要集中在-78‰~-88‰之间。由此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伴有大气降水的参与。在主成矿期成矿流体表现出明显的多期、多来源特征。温度降低和流体不混溶是导致金等成矿元素沉淀和富集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对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的石英、萤石和夕卡岩型钨矿床中石榴石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主要有三类: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脉型钨矿床中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0℃-300℃,盐度O.88—6.45wt%NaCleqv;矽卡岩型钨矿床中石榴石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90℃~300℃,盐度0.1~8.95wt%NaCleqv;成矿溶液的密度为0.81~0.89g/cm^3.表明形成这两种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均属于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的流体;成矿压力为120~160MPa,成矿深度约为7—9km,因此该矿床是在中高压力、中深成条件下形成的。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石英中包裹体的气相成分比石榴石中的更富含CH4、CO2和H2O等挥发份,说明流体是一种介于岩浆与热液之间的过渡性流体,具有上部偏液、下部偏浆的特点。由于该区自燕山期以来软流圈上隆,岩石圈经历了强烈的伸展、减薄作用和壳幔相互作用,而C-H还原性组分的增加,指示流体很可能来自于深部的地幔过渡带或者软流圈。  相似文献   

4.
对云南元阳县大坪大型金多金属矿床矿脉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的研究表明,矿区内大量的矿脉是叠加成矿的产物,空间上具有并置、侧列(现)、再现等复杂关系,成矿可分石英.黄铁矿(主要形成金矿化)和石英.方铅矿(主要形成铜铅银矿化,并叠加有金矿化)两个阶段共7个亚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流体包裹体以个体小,数量多。杂乱分布为特征,以二相气液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变化区间为165℃~393℃,平均258℃;流体密度为0.648—0.7984g/cm^3,盐度变化为13,72%~18.96%NaCleqv,平均17.13%NaCleqv,捕获压力为64MPa左右。流体为含CO2的NaCl-H2O体系,在成分上相对富集Na^+、Cl^-、CH4和N2、NO3^-等组分,从早到晚,具有Na^+、Ca^2+、SO4^2-略有升高,而K^+有所降低的趋势。石英方铅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大小混杂,杂乱分布或呈线性排列,以CO2包裹体为主,并有二相气液和少量单相包裹体。均一温度177℃~372℃,平均284℃,流体密度为0,7413~O.9518g/cm^3,盐度变化为10.86%~21.26%NaCleqv,平均14.16%NaCleqv,捕获压力为60MPa左右。流体属为NaCl-H2O-CO2体系,在成分上以相对富集Na^+、K^+、SO4^2-为特征,部分脉体的流体包裹体中还含有一定量的Ca^2+、Mg^2+等离子。矿区不同(亚)阶段矿石氧同位组成总体变化较小(2.65‰~6.0‰),氢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120%~-40‰),其中石英-黄铁矿阶段H、O同位素组成变化均较小,以岩浆源为主,而石英.方铅矿阶段氢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表明有新的流体加入,但也以深源流体为主;石英-方铅矿阶段一个铁白云石的δ^13C值为-4.81%o,而石英.黄铁矿阶段晚期方解石碳同位素组成变化为-2.79‰~-4.34‰,平均-3.75‰。不同矿脉黄铁矿、方铅矿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为0.3‰-4.4‰,其中石英-黄铁矿阶段为0.3‰~4.4‰,石英-方铅矿阶段为0.5~4.3‰,总体上与深源(地幔)碳、硫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综合对比研究认为,大坪金多金属矿床为源于深部的多源成矿热液在同一容矿空间充填的结果,叠加成矿作用与区内长期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矿床为中-高温热液硫化物.石英薄脉型金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白乃庙铜金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增生型造山带,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体受EW向韧.脆性剪切带控制。成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旱阶段石英-黄铁矿,乳白色石英和粗粒黄铁矿变形、破碎;中阶段多金属硫化物充填胶结旱阶段变形、破碎的石英角砾和黄铁矿裂隙;晚阶段为石英-碳酸盐细脉,穿切早中阶段脉体和矿物组合。冷热台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旱阶段石英中原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48℃~380℃,盐度为4.34%~6.59%,次生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0℃~260℃.盐度为3,23%~4.18%NaCleqv;中阶段石英中原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15℃~241℃,盐度为2.90%~4.18%NaCleqv,与旱阶段次生流体包裹体一致;晚阶段石英细脉和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7℃~181℃,盐度为0.50%~2.00%NaCleqv。激光拉曼测试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为CO2、CH4和N2。成矿流体为低盐度、低密度、富CO2的流体,当这种流体到达剪切带时,由于压力骤然降低发生以CO2逸失为特征的沸腾作用,导致成矿流体过饱和,成矿物质快速沉淀下来形成矿床。白乃庙铜金矿床成矿流体及矿床地质特征与造山型矿床一致,确证了造山型铜矿的存在并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乌努格吐山(简称乌山)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得尔布干深断裂北侧的额尔古纳地体。作为兴蒙造山带的一部分,额尔古纳地体经历了古生代俯冲增生、早中生代碰撞造山和晚中生代一新生代期间的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碰撞后构造演化。乌山矿床形成于侏罗纪,是陆-陆碰撞体制斑岩矿床的典型实例,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有助于理解碰撞环境的斑岩矿床的成因,因此本文报道该矿床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学、激光拉曼光谱和扫描电影能谱研究结果。乌山矿床流体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化、石英-绢云母.多金属硫化物化和伊利石-石英-碳酸盐化为特征。石英中可见水溶液包裹体、含子晶和含CO2三相流体包裹体,但晚阶段石英中缺乏后两类包裹体。早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510℃,盐度最高达75.8wt%NaCleqv,包裹体的子晶矿物有石盐、黄铜矿以及指示氧化条件的赤铁矿,气相成分富含CO2,液相成分以水为主,且多含CO3^2-。矿化主要发生在中阶段,可分为早期的钼矿化阶段和晚期的铜矿化阶段,其成矿温度分别为340℃-510℃和240℃-340℃。该阶段流体盐度介于6.3—52.0wt%NaCleqv。中阶段包裹体含石盐和黄铜矿子矿物,富气相、富液相与含子晶包裹体共存,且具有相近的均一温度,而盐度相差悬殊,指示流体发生沸腾,成矿物质快速沉淀。晚阶段流体温度降低至100℃-240℃,盐度则低于12.4wt%NaCleqv。总之,早阶段成矿流体来自岩浆,以高温、高盐度、高氧逸度、富CO2为特征;中阶段流体发生沸腾,导致CO2逸失、氧逸度降低、成矿物质快速沉淀;晚阶段流体以低温、低盐度、无子晶、贫CO2为特征,可能属大气降水热液。  相似文献   

7.
为使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得到较好的解释,避免矿床地质描述与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发生矛盾,本文试图以金矿床为例,建立科学而简便易行的矿床地质与包裹体特征之间的链接。为此,本文简单评述了现有金矿床成因分类方案,建议以主导成矿系统发育的地质作用特征划分5种类型:①浆控高温热液型,包括斑岩型、爆破角砾岩型、铁氧化物型、夕卡岩型等岩浆热液型矿床;②造山型,即变质热液型;③浅成低温热液型——陆相火山岩一次火山岩中的改造热液型;④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或/类卡林型)——沉积岩容矿的改造热液型;⑤热水沉积型(VMS型和SEDEX型)——水下喷出地表的改造热液型。然后,分别介绍了5类成矿系统的标志性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特征,找出了它们之间具有成因标志意义的关键性差异;将成矿流体分为改造、变质和岩浆3个端元性成分,发现多数热液矿床具有多阶段多因复成的特点,晚阶段流体均为改造热液或有大量改造热液注入,因此指出,晚阶段的流体、蚀变和矿化特征不能用于判别矿床成因和类型,只有早阶段的特征才能准确指示矿床成因和类型。改造热液以低温、低盐度、低CO2含量为特征,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或海水;变质热液以中温、低盐度、高CO2含量为特征,而岩浆热液则以高温、高盐度、高CO2含量为特征;岩浆热液矿床发育含多种子晶包裹体和高盐度富CO2的包裹体,变质热液矿床发育低盐度富CO2包裹体,改造热液矿床总体缺乏含子晶包裹体和富/含CO2包裹体,大量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最后,讨论了各类成矿系统发育的岩石圈构造背景,如造山型矿床形成于地壳挤压造山.变质.隆升过程,热水沉积型矿床形成于地壳拉张成盆过程,古生代或更早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只能保存在增生型造山带等,提出矿床及其包裹体是研究大陆动力学的理想探针。  相似文献   

8.
额尔古纳成矿带是中国东北重要的银、铅、锌、铜、钼多金属成矿带,它位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的东南缘。最近,额尔古纳成矿带西北部发现了砂宝斯、老沟、小伊诺盖沟等金矿床和一些金矿点。这些金矿受洛古河-二根河韧性剪切带和额尔古纳河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常赋存于韧性剪切带的次级张扭性断裂构造中。矿石中硫化物含量一般不超过3%,且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流体包裹体有气液两相、含CO2三相和纯CO2包裹体3种类型。气相成分以H2O、CO2和N2为主,含少量H,S、CH4为特征。流体包裹体的盐度低,介于2.06~8、54%NaCleqv之间。老沟金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71℃~452℃之间,平均295℃,小伊诺盖淘金矿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9℃~493℃,平均亦为295℃,均属中温热液矿床。老淘金矿成矿压力为61~122MPa,平均82MPa;小伊诺盖沟金矿成矿压力为38~172MPa,平均93MPa。前者成矿深度介于6~9km,平均7km;后者成矿深度为4~11km,平均8km。上述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造山型金矿类似,形成于蒙古-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9.
玲珑金矿位于胶东半岛招.掖成矿带东部,是我国典型的超大型含金石英脉型金矿。成矿过程可划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金主要在中阶段沉淀。早阶段流体包裹体为纯CO2型(LCO2+VCO2〉90%)和富CO2型(10%≤LCO2+VCO2≤90%),中阶段为纯CO2型、富CO2型、富H2O型,晚阶段为水溶液包裹体。从早到晚,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240℃~360℃、220℃-360℃、180℃-260℃和80℃-180℃,盐度分别集中在3.4%-10.4%、3.0%-10.2%、4.0%-14.6%和2.4%-5.0%NaCleqv;早、中阶段流体盐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中阶段第一世代石英中大量水溶液包裹体和富CO2包裹体共生,指示流体强烈沸腾。从早到晚,流体包裹体的变化记录了成矿流体性质和构造环境的演化。早阶段石英中沿X型节理发育面型包裹体群,既记录了石英脉遭受的剪切变形事件,又记录了同构造流体作用。而充填于张性裂隙的黄铁矿为主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组合则表明主成矿期构造环境由压性向张性转化,成矿流体系统减压沸腾、逐步开放,并导致金等成矿物质大量沉淀。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和成矿时间,认为玲珑金矿成矿系统发育在应力场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构造背景,流体压力变化滞后于构造应力场变化,流体成分以低盐度、富CO2为特征,应属典型的造山型金矿系统。  相似文献   

10.
邓格庄金矿是胶东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内第二大石英脉型金矿,金主要产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细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邓格庄金矿不同蚀变带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三种类型:H2O-CO2包裹体、CO2-H2O±CH4包裹体和H2O溶液包裹体。早期乳白色石英中主要赋存原生的H2O-CO2包裹体和次生的CO2-H2O±CH4包裹体;成矿期黄铁矿石英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的CO2-H2O±CH4包裹体主要为原生,随机分布,气液比变化较大,有时出现不同相比例的包裹体共存现象,而H2O溶液包裹体明显沿愈合裂隙分布;在成矿晚期的石英和方解石中主要发育原生H2O溶液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前(第1阶段)H2O-CO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Th,TOT,至液相)为254℃至365℃,成矿期(第Ⅱ和Ⅲ阶段)CO2-H2O±CH4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Th,TOT,至液相)为195~317℃,成矿后(第Ⅳ阶段)H2O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Th,TOT;至液相)为156—219℃。成矿的初始流体富CO2,主成矿期有CH4流体加入,成矿晚期则演化为低温的水溶液流体。水/岩反应及流体不混溶可能是邓格庄金矿金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流体热物性的基础研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体热物性是流体热物理性质的简称,包括流体的热力学性质和迁移 (输运)性质, 其中热力学性质主要包括PVT性质、饱和蒸气压、临界参数、饱和气液相密度、比热容、表\\r 面张力、声速和混合物的相平衡性质等,而迁移性质则主要包括粘度、导热系数和扩散系数 等。实践证明,可靠的热物性数据不仅是许多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特别是动力工程和化学 工程中的工业流程设计不可缺少的,而且往往与基础研究的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氢氧化铝流态化焙烧炉采用的正压流态化闪速焙烧炉、循环流态化焙烧炉及负压的气体悬浮焙烧炉三种炉型。使用的重油、低热值发生炉煤气三种燃料进行了应用分析,结合国内时几种炉型的应用优化,提出了对流态化焙烧炉的一些改进意见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何艳  史林飞 《科教文汇》2012,(27):153-153
在临床检验实验课中,获取和保存脑脊液标本比较困难,以添加葡萄糖、血清、氯化物及白细胞的方法制备模拟脑脊液标本,用于脑脊液检查的实验课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Aim of present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adenosine deaminase (ADA) activity in various types of arthritis conditions with synovial effusio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ADA activity in serum of control and study groups but results have shown a definite pattern of ADA activity in synovial fluid in various arthritic conditions. The highest value of ADA activity was observed in synovial fluid of patients with tubercular arthritis followed by rheumatoid, septic, osteo and post traumatic arthritis. Thus measurement of ADA activity in synovial fluid can be used as a parameter of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rthritis specially tubercular in initial stages.  相似文献   

15.
Serum and amniotic fluid mucoprotein concentrations were estimated in normal and toxaemic pregnant women. The levels were found to be higher in preeclampsia and eclampsia than the normal controls. Comparatively higher concentrations were observed in amniotic fluid than serum. Data suggest that the estimation of serum and amniotic fluid mucoproteins may be useful in assessing the severity of toxaemia of pregnancy and fetal well being.  相似文献   

16.
复杂流体流动的耗散粒子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硕  赵钧  范西俊  王丹 《科技通报》2006,22(5):596-602
综述了耗散粒子动力学在复杂流体流动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研究液滴变形及破碎行为、微通道中DNA分子悬浮液的流动以及毛细血管中红细胞凝聚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也简要介绍了并行计算技术在耗散粒子动力学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肖淑杰 《科教文汇》2012,(31):34-35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流体力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流体力学的特点,提出了应加强绪论课的讲解、优化教学内容、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加强习题训练和讲解、加强实验教学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早期生产的锅炉,由于多年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均较差。通过对排烟温度高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受热面积灰、漏风、入炉风量过大、分离器效率下降、热管式空气预热器传热介质漏泄、给水温度高、受热面布置不合理、空气预热器入口风温高等原因,针对以上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必要根据设备具体情况,全面分析造成锅炉排烟温度升高的各种因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达到保护设备,降低排烟温度,减少排烟热损失,提高锅炉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李峰 《科教文汇》2014,(33):58-59
流体力学是关于流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它主要是研究流体之间的相互力的作用,包括流体与流体、壁面与流体、流体与其他等方面。流体力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并且众多理工学科的基本专业知识都是流体力学,它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对于专业课学习、学生毕业设计、实际工程问题等起着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指导作用。所以流体力学的教学在工科高等院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通过检索德温特国际专利数据库,获得控制井壁稳定的钻井液技术专利5243件,分析发现:1998年至今是全球控制井壁稳定的钻井液技术的成长阶段;技术主题包括钻井液体系及处理剂类、设备类和方法类;关键技术主要由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和技术服务公司掌握,国内三大石油公司的专利数量还较少。对此,建议我国要有针对性地开发符合国内现状的特色技术,加大自有技术的专利申请力度以尽快形成相应的专利保护网,通过学科交叉等手段超前研发下一代技术,抢占技术制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