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晚清期刊《月月小说》关于小说理论有着诸多探讨。通过对小说与群治的关系、翻译小说的利弊、传统小说的优劣等问题的讨论,对于近代小说理论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小说的叙事性到戏剧的小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的叙事性是小说的主要性质。小说的叙事性使其成为正宗的叙事文学或说是叙事文学的主体。戏剧有无小说性的问题实际上是戏剧有无叙事性的问题。戏剧客观上有许多叙事性。小说的叙事性与戏剧的叙事性在时间、空间、叙述、效果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点。二者的契合,就产生了戏剧的小说性。中国戏剧的小说性,是在它长期发展过程中溶化、综合叙事艺术而生成的。如将一些经典戏剧改编成小说是一定不乏读者的。戏剧的小说性这种现象,不是戏剧对本体的背叛与变质,而是对周边艺术的浸润与互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的序曲──问题小说派探析周筱华如果把中国现代小说流派比作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的话,那么,问题小说派则是这乐章的序曲。所谓问题小说,即是以小说的形式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凡“提出一种问题,借小说来研究它,求人解决的,是问题小说。”①翻开...  相似文献   

4.
近代小说作为介于中国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之间的过渡性环节,不仅有丰富的思想意蕴,还有独特的艺术形式--新的主题、新的人物形象、新的结构形式、新的表现手法等近代特征.小说的艺术问题,晚清已经触及,近代对小说艺术问题的关注和阐释,集中在主题、小说创作中的审美虚构、人物形象的塑造问题、小说的语言艺术、小说的审美价值和功用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才子佳人小说是产生于明末清初的一个重要的小说流派,学界对其概念的界定尚未统一。从人物形象、情节模式、小说主旨等方面对才子佳人小说进行界定,有利于一些有争议学术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论早期乡土派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年代可以说是现代文学的黄金时代,鲁迅的现实主义小说、浪漫“自我小说”、“问题小说”、“乡土小说”、“普罗小说”相继构成了二十年代五大小说高峰。它们以各自的音调和色彩,共同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文学世界。 如果说,浪漫自我小说、“问题小说”、“普罗小说”是在先驱者们自觉倡导下,在一片片欢呼声簇拥下萌芽成长的,那么,乡土小说则是在静悄悄中崛起的。  相似文献   

7.
该书是90年代英国非小说类畅销书之一。《金融时报》评论说:“它是福斯的小说《面面观》以来最出色的,面向大众的小说研究。”小说是何时开始的?这个问题几乎跟下面这个问题一样难以回答,即人类胚胎是何时变成人的?小说的创作当然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课堂中,小说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小说教学的要求和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本身的特点,为高中语文小说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并拟定具体的小说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会提出“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呢?这不是无的放矢,更不是故弄玄虚。第一,目前中小学小说教学内容严重老化。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关于小说的研究早就超越了“主题、人物、结构、描写”这样的老套子,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引入中小学小说教学。第二,小说应该是青年学生最喜爱的文学作品,但学生对教材上的小说几乎没有表现出什么热情。原因是什么呢?过去我们总以为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教学内容:我们教的这些东西既不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不是我们平时阅读小说时会关注的东西。我们教了一些没有用的东西。第三,实际上,小说有许多类型,不同类型的小说其特点是不同的,其“可教点”也是不同的。但现在我们基本没有“小说类型”这个观念,即使有,也没有把它与小说的教学内容连在一起来思考。总之,“小说教什么”是个问题,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来讨论。我以为,这是当前中小学小说教学的一个当务之要。当然这个问题很复杂。本期刊发两篇文章,意在引起大家的注意。其中马雅玲的文章直接提出了“小说的类型”与“小说的教学内容”问题,而吴含荃和钟峰华的文章,则从“叙事学”这个角度具体开发了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值得大家借鉴。欢迎大家积极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第2期话题是:“人文”与“语文”到底是什么关系?第3期话题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教学”不需要了吗?第4期话题是: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  相似文献   

10.
小说翻译是文学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讨论了四种类型的小说语言:对话、叙述、描写、评论.以及这四种不同的小说语言对小说翻译的影响,目的在于探讨小说的风格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1.
薛晨 《语文天地》2014,(9):15-16
小说阅读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难就难在学生在小说阅读中只关注小说的情节,而对人物形象、小说的内涵理解不够,由此造成了分析问题时,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回答。在小说阅读中,人物形象是重点,而故事情节和环境则是为人物描写服务的,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而深入到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中,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而要做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掌握小说的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类解说 小说是什么?这好像不是问题,我们的文学批评家们早有定义: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述作品;但也是一个问题,因为小说家的创作流变一直在进行,批评家对于小说的探索和认识永远没有止境.  相似文献   

13.
赵树理的问题小说与“五四”问题小说都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性,他们往往注重对社会问题的揭示,而忽视艺术的创造,从而影响了小说的审美价值。同时,“五四”问题小说多偏重人生问题,局限于知识阶层;赵树理则多从为政策服务出发,造成人物性格片面化和政治化的偏向。  相似文献   

14.
谢肇淛的小说理论主要存在于《五杂组》和为几部小说所写的序跋里,其中不乏精辟之论。最重要的当数关于小说创作的艺术虚构问题和有关《金瓶梅》一书的资料与评估。至于其小说创作,目前已知的仅有文言短篇集《麈馀》四卷,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作者理论主张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五四"问题小说"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是"为人生"派小说的一种.鉴于有些论者对它的评介不够明确,易于引起人们的误解,本文通过对部分"问题小说"及其作者的创作经验,重新加以考察辨析,力求弄清"问题"二字的实质所在,同时还对"问题小说"的产生背景作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16.
谢肇淛的小说理论主要存在于<五杂组>和为几部小说所写的序跋里,其中不乏精辟之论.最重要的当数关于小说创作的艺术虚构问题和有关<金瓶梅>一书的资料与评估.至于其小说创作,目前已知的仅有文言短篇集<麈馀>四卷,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作者理论主张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李凤荣 《考试周刊》2012,(21):28-30
小说板书设计是小说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板书被人称为"微型教案",具有高度浓缩的提炼艺术性质。好的小说板书不仅能够高度概括文中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强化学生记忆的目的;本文从小说板书的原则、特点和形式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学语文小说教学的板书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孙秀莲 《鸡西大学学报》2009,9(6):121-121,124
冰心是最早写“问题小说”的作家,也是“问题小说”写得最多的,影响最大的女作家。她写的“问题小说”共有20余篇,贯穿了“问题小说”生成、发展的全过程。她的“问题小说”从第一阶段的只提问题,诊察病症到第二阶段开出“爱”的药方进行疗救,一直到第三阶段抛开了“爱”的幻想,进入现实主义的大门。冰心的创作体现了她对“五四”现实人生的观察与思考经历了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章学诚的小说观源于班固《汉书》以来的史家传统小说观,但又有新的变化:一是对小说的史学价值作了新的阐释;二是提出小说"历三变"论,肯定了唐传奇、明清通俗小说的地位;三是对小说的文学价值有独到的阐发;四是对小说创作中的虚实关系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章学诚的小说观新旧杂陈,说明史家传统的目录学小说观念业已分裂,正在被文学本位的小说观所取代。  相似文献   

20.
小说的真实性是建构小说的核心所在,是关乎小说是否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说,细节真实与对人物心理逼真的虚拟构成了传统小说的真实性。现代叙事学更注重叙事方式与角度,叙述人以其独立的叙述创造了现代小说,而细节的逼真与否反而被遮蔽和忽略。其实,小说真实性的建构并不在其内部,而是一个叙述者与读者的道德、心理立场的契合问题,双方共同的道德、心理体认促成了小说逼真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