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笔者有幸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10年第1期王军老师撰写的"体操垫游戏设计"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并尝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发现其中两个游戏存在值得商榷的层面,  相似文献   

2.
笔者有幸拜读了2010年第9期《体育教学》中“改编‘长江-黄河’游戏”一文,非常钦佩王老师的创新思想。在仔细品读文章之后,笔者认为原文有的地方需要商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笔者利用体育课进行了教学验证。另外,笔者又对这则传统游戏进行了进~步的思考。下面,成以拙文,愿与广大同仁商讨。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反复阅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09年第11期刊登的"如何让体育课堂及时评价焕发出光彩"一文(以下简称"原文"),感触颇深。对于"原文"中观点,笔者非常认同,但对"原文"中所举的部分案例存在不同认识,在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谢老师及各位同仁一  相似文献   

4.
<正>在体育教学中,标志桶的使用频率较高,既能作为标志,也能作为道具,是"一物多用"的主角。在水平二(四年级)的快速跑教学单元中,笔者给每排学生分别发放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标志桶(高23c m),前后4名学生为1组进行创编标志桶游戏,要求学生将游戏贯穿课的开始、基本和结束部分。通过组合基本运动方式(跑、跳)和多种玩法(绕、摸、推倒、抛接等),结合路线变化,加大游戏的难度,激发学生参与游戏的兴趣,满足学生乐于  相似文献   

5.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主要表现在准备活动、基本技术技能、身体素质练习、结束部分四个方面,运用游戏,其关键在于如何让人们认识到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益;使游戏成为学生的"良师",老师的"益友"。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学校体育》2010年第二期朱忠华老师的文章"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以下简称"原文")一文中,朱老师通过教学实验研究了小组合作学习对八年级学生的合作能力、体育兴趣的影  相似文献   

7.
运动场上每一条白线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白线一成不变地留在运动场里,是圈定一些运动场地的限制线或者是标志线,陌生的是,不知道这些白线可以成为学生上体育实践课的"朋友"。在体育教学不断的实践、偿试、总结中,笔者充分妙用这些白线进行体育课实践,起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10年第3期刊登的"体育游戏——瓶口置球接力比赛"一文后,感触颇深。在原文中,侯云鹏老师利用矿泉水瓶、排球、绳子作为主要器材设计了瓶口置球接力比赛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10年第2期杜存峰和张明友两位老师的"体育教学常规错误例析"(以下简称"原文")一文,对于"原文"中的部分例析,存在不同认识,愿意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有幸拜读了2010年第3期《中国学校体育》中"‘丢手绢’还能这样玩"一文(以下简称"原文"),感觉这是一则非常有趣的游戏,同时也非常钦佩陈老师的创新能力。"原文"中给出的游戏对象是小学生,但这么好  相似文献   

11.
<正>在研读2014年第9期《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例析篮球游戏在小学‘行进间运球’教学中的妙用"(以下简称原文)一文时,在反复的研读和试验中,笔者将有待商榷的地方整理出来,与各位同仁探讨。一、游戏器材要简便案例:游戏一"听鼓声换手运球"中,为了增加换手运球的趣味性,原文将平常教学中的"哨声"换成"鼓声",并通过鼓声的变化来交换运球手和运球高度。剖析:兴趣的激发与器材的运用有着密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12年第2期刘永丰老师的"如何更好地进行迎面接力比赛"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原文给笔者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实践启发。在此,笔者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提出一些  相似文献   

13.
<正>看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第2期"一线话题"关于利用游戏发展学生耐力素质的文章,很有启发。而我校在利用"正向跳长绳"游戏来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效果也不错。"正向跳长绳"是跳绳者进绳方向与长绳运动轨迹方向一致的一种跳绳方法。游戏时只是在摇绳的前方放置标志桶,让跳绳者绕过标志桶后返回至队尾,有目的地增加了跑动的距离。这种通过将跑与跳长绳巧妙结合的"跑跳长绳"游戏,既提高了学生的跳长绳技术,又发展了学生的耐力素质,可谓"一举两得"。现将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传统学校运动会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笔者有幸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10年第6期宋春辉老师的"学校运动会改革的新思路"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原文"中的一些策略,在学校运动会的革新上有一定的借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13年第2期刊登了王安、王晓东两位老师撰写的一篇题为《接力棒的多功能开发——"你追我赶"》的文章(以下简称《原文》)。从《原文》中我们看到了两位老师经过对接力棒进行多功能的开发和合理运用,将小小接力棒与游戏巧妙的结合,发挥了接力棒的最大效能。于是我按照《原文》的要求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接力棒游戏活动有较高的兴趣,表现的欲望比较强烈,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不错。但是,笔者在多个班级的  相似文献   

16.
<正>体育游戏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良师",是教师的"益友",其不仅可以使枯燥的练习变得充满乐趣,也可以使沉闷的课堂变得生气盎然。因此,笔者认为,每个体育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游戏集"。  相似文献   

17.
拜读《中国学校体育》2010年第12期的"对‘抛球叫号’游戏的加工"(以下简称"原文1")一文和2011年第2期的"对‘叫号接球’游戏的改进"(以下简称"原文2")一文后,笔者受益匪浅,现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认为两篇文章的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性,但部分细节存在一些不足,笔者希望就部分内容与原文作者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贾春霞 《精武》2013,(24):56-56,58
分析了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思路,主要包括:游戏规刖制定要充分结合学生特点;游戏开展时间要充分结合课堂进程需要。游戏类型选择要充分结合学生发展需要;游戏内容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师生关系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9.
<正>研读了本刊2019年第4期《改造经典游戏,发展篮球运球能力》一文,激发了笔者创新的灵感。原文作者将传统经典体育游戏运用到篮球运球教学中,玩法新颖实用,让传统经典体育游戏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笔者也尝试将其他经典游戏与篮球教学融合并在课堂中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冰糕"化了游戏方法:多名学生一组,每人一个篮球,指定一位追逐者,其余学生为"冰糕"。游戏开始,"冰糕"在指定范围内运  相似文献   

20.
休育课堂准备部分游戏巧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骏 《体育教学》2011,(9):51-52
体育游戏是从游戏中发展和派生出来的,它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有鲜明的教育意义。体育游戏融体力和智力开发于一身,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游戏几乎在每节体育课中都会出现。一直以来,大家都倾向于将体育课堂分成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而游戏也往往被安排在基本部分的最后,或者是结束部分的开始。如今,很多老师都习惯在课的开始部分也设计一个游戏以达到调动学生情绪和活动身体的目的。但往往很多游戏并不适合放在准备部分,因此,在设计准备部分游戏时不加选择地加入游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