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朗读”为本。朱自清先生在《国文教学》中引用别人的话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不能探其深远之趣。”吕叔湘也说朗读“是讲文学作品的好办法”。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怎样才能搞好朗读教学呢?“依情赋声,声情并茂”是关键。语文教学中的朗读首先要有情,中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70%是古今中外文情并茂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无不浸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朗  相似文献   

2.
朗读和背誦     
我们认为,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语文工具,必须“加强朗读和背诵”。为什么这样说呢?朗读背诵是我们祖先几千年来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又初步证明了这一方法在今天还是有用的。首先看看古人是如何重视朗读和背诵的。《庄子·大宗师》里面议到:“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就是反复朗读和背诵。《汉书·艺文志》中有一段对古代教学语文的要求和方法作了概括的说明:“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汉兴,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文体试之,课最者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语文教育家和语文教学改革的先行者。早在50年前,他就提出了“国文教学改革”、“给与国文科以科学性”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改革,首先必须是认识上的改变,观念上的更新。他说;“惟有正确的认识,国文教学才会有成绩。” 1942年8月,叶圣陶先生在自己主编的《国文杂志》中,特以《认识国文教学》作为发刊辞,高举对旧式语文教育批判的旗帜,道出了语文教育的真谛。他认为,“国文,在学校里是基本科目中的一项,在生活上是必要工具的一种”,而“阅读和写作两项”又是“国文科所做的工作”,是“…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就重视朗读。战国时的荀子强调“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詹代的白居易“昼课赋,夜课书”,“以至于口舌成疮”;宋朝的苏东坡更有“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的名言。辛亥革命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仍占重要地位。当时的课本就叫《国文读本》。“读”字很突出。新中国建立后到文化革命前,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也还占着一席地位,很多学校经常组织朗读、朗诵会。但到文化革命期间,朗读遭到了空前的冷遇。现在怎样呢?虽比文化革命中好些,但仍极不正常。在不少学校里,它被名目繁多的考试、作业,作文挤得只好“靠边站”。  相似文献   

5.
“书声琅琅”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蒋仲仁在《略论朗读与背诵》中指出“: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教会学生“读”和“写”。以“读”而言,就是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他的思想、他的感情等等。要达到这个目的,朗读是重要手段。人一朗读,注意力就自然集中,大脑思维就活跃,情绪调动起来,记忆力得到增强,所以古今许多名人都很重视朗读。朗读《史记》,能了解太史公的胸襟;朗读《论语》,能领会孔夫子的思想;朗读韩文,能感受韩愈的气势;朗读杜诗,能感悟杜甫的心灵。被清人称为圣人、被史家称为中兴之臣的曾国藩,对古文古诗的朗读就极为重视。他在给他的儿子曾纪泽的信中强调一个“读”字,他说:“读者,如《四书》、《…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蒋仲仁先生在《略论朗读与背诵》中也写道:“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朗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文章不是无情物”,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何充分发挥朗读对于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朱自清先生早在《论朗读》中就强调指出:“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它。”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每一学段目标中都提出了一项阅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国文和英文一样,不该只用心和眼来学习,必须在心和眼之外,加上口和耳才好。"可见,在语文的基本能力中,朗读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因为朗读能培养语感,而语感能力正是阅  相似文献   

11.
鹿敬华 《成才之路》2009,(19):46-46
俗语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白居易读书以至“口舌成疮”方有大成;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始成大家。由此可见,朗读在我们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实朗读一直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项目,早在《礼记·文王世子》中就有“春诵,夏弦”的读书规定。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我们上课往往多是讲授法或“浇灌法”讲完,让学生记住背会就行,忽略学生读懂课文,表达自己的见解。越是这样学生就不在“读”中、“思考”中学习语文了,而依赖教师的“答案”越甚,  相似文献   

14.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更是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语文,朗读是出发点,亦是归宿地。无数教学实践表明,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读出“语文味”,读出“生活味”,读出“人文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抓好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在课堂朗读教学中,始终注意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在学生中大兴朗读之风,对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助益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是最好的概括。切实抓好课堂朗读教学,实际上就是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读、写”比“听、说”重要,“读、写”中“读”更重要,“读是基础,“教而不如记(背)”,因而在课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那么,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情况和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如何呢?一、现状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对于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比如朗读与阅读理解能力的关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语文教学中有个比较流行的字眼“语文味”。王崧舟老师在《好课三味》中关于“语文味”是这样阐述的:“语文味”表现存“动情诵读、静心默读”。可见,朗读是语文细酌人“味”之佳法。由此,也自然引起了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本身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每一学段目标中都提出了一项阅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国文和英文一样,不该只用心和眼来学习,必须在心和眼之外,加上口和耳才好.  相似文献   

20.
笔者担任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常叹学生朗读能力之差:有的学生朗读时结结巴巴,词不成句,句不成调,让人“不忍耳闻”;有的好一些,但也是干巴呆板,了无生气,味同嚼蜡;能把话语的思想感情之细微处较好地表现出来的,很少。笔者于是深感高中语文课也必须重视朗读教学。一、朗读的价值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有重视朗读的传统。现代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也认为“语文是所谓的口耳之学,学语文不能不讲究诵读”。笔者认为,朗读的最大价值就是能很好地培养语感。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准确而又灵敏的感受能力,包括语音感、语法感、语义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