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歇后语是汉民族的独特语言形式,其结构独特,又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是汉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柯尼耶和特纳所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通过四个空间网络模式和三个运作方式模拟了语言解读过程中的心理认知活动以及动态推理过程,对语言的解读均有一定的普适性。把汉语歇后语纳入概念整合框架中来分析,阐释其构成机制和意义构建,表明概念整合理论对歇后语的解读有极强的阐释力,并为歇后语这一汉语独有的语言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歇后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一直是众多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之一。由于歇后语的分类不同,它的心理认知过程也不同。根据歇后语的后半部分是否采用谐音的方法表情迭意把歇后语分为两类:谐音式歇后语和非谐音式歇后语。后在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对它们的认知过程进行分析,可揭示出歇后语的幕后认知机理。  相似文献   

3.
汉语歇后语的认知解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歇后语是汉语习语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蕴含丰富的隐喻意义。概念合成是一种先进的隐喻阐释理论。基于概念合成的歇后语认知解读研究不仅获得了比较完整的歇后语认知解读路线,同时考察并完善了概念合成理论需要充实的内容。空间关联和冲突、理想化认知模型和规约化等重要认知机制以及文化影响因素需整合入概念合成理论框架以加强阐释力。  相似文献   

4.
概念整合是我们看待世界和建构世界的方法。本文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出发,揭示歇后语的认知动因和推理机制,重新审视概念整合的意义构建过程,并对概念整合的认知解释力进行再评估。  相似文献   

5.
雷小玉 《海外英语》2016,(15):113-115
歇后语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语言形式,是汉语习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内涵意义总是隐晦的,具有隐喻性的本质。因此,歇后语的翻译一直以来都绝非易事。美国语言学家莱考夫(George Lakoff)和英国语言学家约翰逊(Mark 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使隐喻的研究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认知阶段。随着概念隐喻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此理论应用于翻译的研究中。概念隐喻理论也为歇后语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歇后语是具有鲜明汉语民族文化特色的惯用语。长久以来,对汉语歇后语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其语言本体修辞特征和认知理论解读等层面。通过整合模因论和顺应论,得出新的模因-顺应论框架,以此对汉语歇后语进行新的解读,分析其中广泛存在的文化模因和顺应现象。  相似文献   

7.
《湘南学院学报》2019,(1):86-90
简述陕西方言研究的传统视角,并提出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概述概念整合理论和概念整合网络,并应用此理论分析了三个典型的陕西方言歇后语,旨在从认知的角度解释陕西方言的推理逻辑和动态意义建构过程,为陕西方言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
以往关于歇后语的研究已然硕果累累,但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从歇后语的产生、类型、结构关系、特征以及修辞等角度进行描写性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新的理论的引入,也有一些学者从认知、理据、隐喻和概念整合等角度来尝试进行解释性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分析新歇后语在表达方式、语义、结构、构成成分方面的一些新特点,主要采用对比的方法,研究新产生的歇后语与旧歇后语的不同之处,进而达到明晰新歇后语在发展过程中有何新的特点的目的,并且就产生的新歇后语浅谈其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9.
汉语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和认识过程中提炼的语言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在交流中使用歇后语能使交流幽默生动、委婉明了。从概念隐喻角度分析解读三类汉语歇后语—谐音歇后语、双关歇后语、省略歇后语,直译、意译和套用习语以及意译加注是比较实用的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贯穿于人类的语言、文化、思维和社会生活中。概念整合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隐喻意义的建构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论文阐述了概念整合理论的工作机制,揭示了概念整合理论对隐喻意义建构的解释力,诠释了文化对隐喻意义建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概念整合理论解释了语言的实时意义建构。菜肴的写意性的命名过程体现人们对于语言的意义建构过程。本文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徽菜中的写意性菜名,分析了写意性菜名的隐喻性整合过程。概念整合这一认知活动为人们解读中国饮食文化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概念整合与汉语量名词超常搭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琳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1):72-74,82
量词与名词超常搭配是一种反常合道的语言创新现象。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对量词与名词超常搭配进行认知层面的分析,以便在语言表达中掌握概念整合这一普遍的认知操作规律,了解概念整合理论对语言的实时创新所具有的超强阐释力。  相似文献   

13.
张激波 《文教资料》2011,(22):30-31
汉语歇后语是中华民族语言,思想和传统的集中反映。本文从语用学角度,以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对歇后语做出了较为全面的综观分析,旨在清楚地认识歇后语和语境的关系,挖掘歇后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谜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从认知的角度,运用概念合成理论来探索谜语意义建构的幕后认知机制,揭示谜语在线理解过程中这种无意识的,动态的概念整合现象,一方面丰富了国内关于谜语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谜语语言的欣赏,另一方面证明了概念整合理论对谜语语言有着很强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美国语言学界广泛流行着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认知活动,能解释各个层次的意义构建。通过意象派诗歌创始人庞德的代表作——《在地铁车站》,探讨了概念整合理论对意象派诗歌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概念整合的理论属于认知理论学范畴,它在心理空间的理论中属于后起之秀,概念整合同时也是一种概念整合的理论,在合成空间的理论中认为,概念整合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认知过程,充斥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过程中[1],它能够揭示出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的真实认知过程。复合词在语言中十分的常见,该文就用复合词举例,说明了概念整合的理论在意义构建的方面有着巨大的阐述力。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映射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是有关意义构建的理论,对许多语言现象具有解释力,本文拟运用概念映射和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汉语俗语意义解读的过程,以期为汉语俗语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角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歇后语使用形象表达意义的构成方法为图形语义表述研究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句例。该文将歇后语作为通向图形语言表述理论研究的一条捷径,从图形语义表述的审视角度出发,力求通过对歇后语展开针对性的研究,从中找出图形语义构成与意义转换规律,并为图形设计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Fauconnier与Turner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实际上是Fauconnier所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的发展,此理论强调了概念整合就是将来自不同概念域的框架结合起来的一系列认知活动。概念整合网络的构建依靠跨空间映现的建立来完成,其特点是构建一个具有新结构的复合空间,同时与整个网络保持概念的连接。通过概念整合对西方幽默语言现象的个案分析,概念整合对语言现象进行阐释具有可行性,有助于揭示人类思维能力背后所隐藏的认知力。  相似文献   

20.
钟舟海  曾平 《现代语文》2015,(1):99-101
相对于汉语中的全民通用歇后语,地方性歇后语(例如客家歇后语)也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在地方性歇后语当中还有一种更为别致的歇后语——它以某地区某个众所周知的人物的经典言论或其传闻逸事为基础,浓缩出一句歇后语,该歇后语仅为有限区域的有限人群所熟悉和使用,该范围或圈子里的人只需要听、说该歇后语的半句,大家便可心领神会,取得特殊的言语交际效果。笔者将这一语言现象暂且命名为"小范围名言轶事型歇后语"。本文对此类型的歇后语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究其语言特征、形成原因以及交际效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