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认为:从历时性的视角观察,古代山水诗的演进呈现出逐渐提升的三种层面,一是山水起兴层,二是巧言切状层,三是无我之境层。山水起兴层形成于先秦时代,以《诗经》《楚辞》为代表;巧言切状层产生于魏晋南朝时期,以谢灵运的山水诗为代表;无我之境层诞生于盛唐时代,以王维的山水诗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2.
早期山水诗萌芽于曹魏时代,在晋代逐渐发展和成熟,开启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标志着人与自然的进一步沟通与和谐,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玄言诗孕育了山水诗。玄学使山水具有清越之气,老庄思想使人们向往自然。随着情理的消长,山水逐渐与情感相结合,逐渐完成了对玄理的清洗,并且随着玄佛的融合,使山水诗具有了境界之美,并朝着世俗化和抒情性的方向发展,逐渐使山水诗成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3.
羁旅诗长期遵循着言志抒情的咏怀思路,自然物象无法凸显独立出来,随着魏晋时代山水审美意识的勃兴以及山水游览风气的盛行,行旅诗也逐渐增加山水描写的比重,并将山水游赏与羁旅情思结合起来,二者融合才有谢灵运羁旅山水诗的出现。其间玄言山水诗以山水阐说玄理,注重祛情去累、以理遣情,将羁旅的困境体验导向证悟哲理玄境的解脱,山水显得外在而与诗人的精神世界难以相契,至南朝尤其是谢朓的宦游山水诗篇,山水形象与世俗生活情感相交融,才有羁旅山水诗歌传统的正式定型。从羁旅咏怀到羁旅山水,情事相生转变为情景相照,正是山水诗诞生的内在理路之一。  相似文献   

4.
庄学的“虚静”观直接影响中国艺术精神,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化回归自然的旨趣。魏晋名士继承庄学的这种精神,把“虚静”作为其理想人格至上的精神状态,将其转化为审美方式,并观照山水,因此,促进了山水诗的发展。晋宋山水诗的山水加玄言的艺术结构,与庄学的“虚静”观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赏析的齐、梁与初唐3首诗作中,可窥见南朝至唐初山水诗的发展轨迹:谢眺广泛描写“真切实在”的自然,创造清远绵渺的意境;王籍着意刻画幽寂的山水,创造高阔静美的境界;宋之问过寺而寻幽探胜,借山水林泉来涤荡郁结。诗作从齐代的“玄意求新”,画景入意境,清新流畅,到梁代刻画精致,情景并茂,再到宋初虽留有南朝山水诗痕迹,又有新朝气象—_开始重视形神结合、审美性与社会性结合,意境更阔大深远,写法更工巧自然,音律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6.
南朝(宋、齐、梁、陈)山水诗在中国山水文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开辟了山水诗创作的新领域,奠定了山水诗的文学地位。另一方面,南朝山水诗经过几代诗人的不懈努力,确立了山水诗以山水为本位、以五言为基本形式的结构模式,从而形成了山水诗清逸明秀、雅丽纯美的艺术特色,对后世山水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因时代的变化,在怎样看待自然山水这个问题上,魏晋人的观念与前人大有不同,具体说有哲学层面的、生命意识层面的,以及审美意识层面的三重变化。自然山水观的这三重变化相互影响,并与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紧密联系,充分体现在了魏晋人们的生活和创作中。  相似文献   

8.
论点摘引     
《厦门大学学报》95年1期刊载土玫《试论晋宋山水诗形成的两点内在规定性》一文说“玄言与山水乃晋宋山水诗的两大构成”.他从诗歌创作本身状况出发,认为晋宋山水诗是魏晋以来各种题材的诗歌创作发展的必然结果,构成晋宋山水诗两大质素的玄理与山水,在魏晋诗歌中已普遍存在并愈益突出.魏晋以来的公宴诗、行旅诗、游览诗、招隐诗、游仙诗以  相似文献   

9.
自然山水是中国诗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意象,而其山水诗在诗歌中完全确立地位主要还是归功于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是自然山水诗的"开山鼻祖"。《楚辞》对谢灵运诗歌的影响是十分深厚的,谢灵运对屈原的身世具有认同感,这对他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他继承发展了兴寄的艺术手法,将情、景、理三者结合在一起。谢灵运的诗歌开启了后代山水诗歌繁荣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儒家山水自然观偏重阐释人化自然的伦理道德意蕴,包含三个层次:一、将自然山水人格化、道德化,在观山临水过程中体味人生智慧与从政技巧;二、将自然山水作为儒家自我精神独立的象征,赋予其永恒不竭、奋发自强及遁世无闷的超功利的内涵;三、在对山水自然的文学化表现过程中,多将山水意象作为寄寓兴谕的媒介。这三方面均在魏晋诗坛得到不同程度的继承和发展,在理论认识上出现从阮籍、嵇康的"旧自然说"到陶渊明"新自然说"的嬗变,在诗歌创作方面则逐步弱化山水意象的兴谕功能,逐渐将其作为独立的审美客体来观照,为晋宋之际山水诗的成熟、定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山川”、“山水”与水意识被当时的诗人列入了诗歌创作中。将这个问题做一个深入的研究,可以找出当时文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多年来病害的记录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南宁师专龙州校区园林植物病害按表现的症状可分为6种。本文结合生产实践对各种病害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安阳市园林绿化植物调查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安阳市区园林绿化现状以及园林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了安阳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安阳市园林绿化与绿化系统建设对策,为创造生态和谐的市区环境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信阳市具有代表性的三所高等院校作为研究对象,以相关文献为参考标准,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对三所高校绿地植物造景特色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自然生态因素和社会因素对植物造景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造景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5.
笔者是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环境文化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园林规划1106班学生规划设计实训,针对旅游与管理分院绿地宽敞之现状,站在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角度,从构筑陕西旅游景点代表性“微缩景观”这一主题特色着手,探索旅游学院环境文化特色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叠加作为技术支持,结合景观生态学格局指数的计算,研究了重庆璧山宏观水土流失的空间生态格局现状.结果表明:水土流失占全县面积97.19%,土地以坡耕地、水田利用方式为主,同时二者分布有较大的侵蚀面积;各侵蚀等级均有一定面积分布,整体侵蚀景观多样性、均匀度较高,没有优势要素存在;各侵蚀等级的破碎化较为严重,轻度、中度侵蚀分布较为集中,因此璧山县水土保持工作将是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任务,需要给予更多的投入.  相似文献   

17.
在唐初诗坛上,王绩高情胜气、独步当时。王绩辞官归隐,一方面是由于仕途艰险、政治失意;另一方面也是性分使然。作为田园诗的有力继承,王绩和陶渊明有许多近似之处。王绩创作的重点是表现隐居生活及乡村景色、山水风光。风格朴素平易,意境浑融,语言浅淡清新,讲求音律对伏。从诗歌发展史看,王绩是陶渊明田园诗向王孟山水田园诗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文系统地分析了高速公路景观资源组成要素,并利用这些景观资源形成有序的景观空间层次、良好的景观形态、宜人的景观色彩,探求合理开发利用高速公路景观资源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析自然保护区旅游景观结构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提出了自然保护区旅游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目标,阐述了自然保护区旅游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原则,包括自然优先原则、雏护生态整体性和景观异质性原则、景观多样性和景观个性原则、雏护景观稳定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等,对自然保护区旅游景观功能区划、景观结构规划设计、生态安全格局设计和生态管理容量设计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现代景观设计已进入了多元化时代,但无论出现哪种新风格、新形式,设计师对景观中各种尺度及其关系的研究仍是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景观尺度不仅在空间方面规定了人们的行为,更通过各种体量感、距离感给受众带来不同的体验感受。而通过景观尺度系统将这些感受串联起来,就能够创造出连续式的心理变化,从而形成受众体验时的心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