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获奖作品分析广告创意中的中国元素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元素在中国广告界刮起了一股旋风,不但有学术的积淀,更有广告界著名人士的奋力推进。如今,在广告创意中运用中国元素已经屡见不鲜。本文从"形"与"神"的两个角度论述了广告创意中中国元素的运用,将中国元素分为中国元素符号和中国元素精神,并对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进行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当前,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需要进一步明确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强调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二是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好中国声音之间有什么必然关系,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需要明确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必然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3.
不知从那位学者开始,把中国的历史分野定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史四个历史阶段。这种划分是不合理的,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中国元素不仅仅是中国灿烂多姿的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更是中国的代言词,他不仅蕴含博大精深文化内涵,还能为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打上一个厚重的价值标签。中国人用中国元素用的是深厚的中国情  相似文献   

5.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3,(6):67-72
托起中国梦: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本书编写组编新华出版社201328.00ISBN:978-7-5166-0430-4本书特邀专家编写,从8个方面讲述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主要包括:不懈追求中国梦、中国梦是强国富民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相较于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学界对于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的梳理略显不够,通过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为新时代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与书写提供历史借鉴。[研究设计/方法]以20世纪以来出版的姚名达著《中国目录学史》、王重民著《中国目录学史论丛》、吕绍虞著《中国目录学史稿》、倪士毅著《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乔好勤著《中国目录学史》、余庆蓉著《中国目录学思想史》以及柯平著《中国目录学史》7本通论性目录学史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研读、分析与比较,借以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的书写路径。[结论/发现]20世纪以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呈现出如下特点:(1)历史学、图书馆学学者是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两大核心主体;(2)线性进化史观逐渐成为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主流史观;(3)书写的焦点由“以目录为中心”到“目录与人并重”。[创新/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展望:(1)明确“目录学史”的内涵;(2)明确“以西释中”还是“以中释中”;(3)明确中国目录学史的中心是“人”;(4)探索多体裁的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形式;(5)拓展中国目录学史的关注视域。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比较分析 ,从而对中国期刊网作了肯定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西方文论在其学术架构中将中国文论的议题把握为所谓的中国问题,其实质乃是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镜像。只有通过对这个镜像的探究,中国文论才能更明晰地洞察和把握自身的问题,进而向西方世界明示中国经验与中国文论的特色之所在,以求在世界文论的格局中为中国文论重塑主体性,推动立足于中国问题意识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  相似文献   

9.
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形成了他们进行知识服务、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的核心竞争力。他们既在北美图书馆界提供中文文献资源服务,又在海外中国研究领域进行学术活动,对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在职业身份、学术追求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共同认知,促生了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这一专业组织的出现,标志着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共同体的正式形成。本文立足于海外中国研究和“文化中国”的学术背景,从共同体的形成和维系角度,对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及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进行了系统考察,希望在呈现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共同体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同时,揭示出这一共同体对于中国图书馆服务转型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图3。表6。参考文献40。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产物,兼具中国性与世界性,同时又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中介,不断表达和重构着中国性与世界性.本文通过考察新华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性通讯社"的历史,发现中国性呈现为中国新闻的主体性建构,交织着抗衡、比较和沟通的主体性偏向与转向.在万物互联的技术世界,中国新闻的主体性需要转向追求沟通、理解与包容的...  相似文献   

11.
宋莹珽 《大观周刊》2011,(18):31-31
王秉钦所著的《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梳理出一条清晰明了的中国翻译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全面概括二十世纪中国主要翻译大家的翻译思想。沟通昔今,为系统研究中国翻译史铺下了一块引路转。本文简单介绍了中国翻译思想史的发展.并对《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做出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2.
声音     
《网络传播》2008,(5):95
“中国人没有讲信誉的习惯,中国的互联网上也缺少诚信,这已经成为阻碍中国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3.
闫浩  杜小军 《编辑之友》2016,(8):104-109
民国时期,英国最早编辑出版了英文版的《中国年鉴》.商务印书馆等出版机构在学习英国人编辑《中国年鉴》的基础上,也编辑出版了中国人自己的中文或英文版的《中国年鉴》.同一时期,日本军国主义侵攻中国的野心不断膨胀,其详细了解中国的需求也不断增强.故此,日本一些特务机构在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支那年鉴》(东亚同文会)、《中国年鉴》(上海日本社调查编纂部)及《大陆年鉴》(大陆新报社)等多卷本的《中国年鉴》.上述多种版本《中国年鉴》对于中国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快速跃升、国际影响的显著增强,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成为国内外许多人关注的热点话题。许多人在思考,中国现在走的到底是什么道路?中国未来之路将走向何方?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的新著《中国特  相似文献   

15.
刘畅 《新闻战线》2012,(12):39-41
□15日,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在人民大会堂东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外媒获邀比例超过了中国媒体。□外媒的关注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报告中分析中国未来的政策走向,二是看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的组成。  相似文献   

16.
袁桐 《编辑之友》2018,(4):39-43
长期以来,中国书评研究主要集中于微观或中观视野,缺乏宏观视野的体系性研究.文章通过对中国书评现状的考察,提出中国书评体系的构建设想,描述出中国书评体系应当具备的各项要素.今天的中国书评面临着很多问题,文章通过中国书评体系的建立,试图以理论建构的方式推动中国书评实践不断走向发达与成熟.  相似文献   

17.
高湘琳 《视听》2022,(5):99-101
中国动画电影在创作初期以"中国学派"享誉世界,又在近几年飞速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量的非遗元素为中国动画电影注入了浓厚的"中国风".中国动画电影在选材上借鉴流传民间的非遗文学故事,将非遗元素与动画电影的题材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与探索,并在视听方面对非遗进行直观的运用与呈现,使非遗在动画电影中从过去言传身授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新闻传播的"中国化"定位。这里的"中国化"指涉着当代新闻传播的空间定位,即这是在中国所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的"中国化",就是指其内蕴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9.
作为昔日欧美资本的投资重地,广袤的拉美大地,如今正成为中国商人的探索乐园:从巴西淡水河谷矿山挖掘机到古巴哈瓦那街头公共汽车,中国品牌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这股空前的拉美投资热潮,既是中国企业实力日益强大的投射,更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重要一步。而中国经济发动机也越来越依靠来自拉美的自然资源,如今,中国每年消费的约十分之一石油、四分之一铁矿、三分之一铜矿、二分之一大豆都来自拉美地区。  相似文献   

20.
刘程程 《东南传播》2011,(9):101-102
《激流中国》和《中国崛起》都是奥运会前期,国外媒体拍摄的反应中国社会现状的纪录片,其中多处内容涉及到了中国农民。本文通过对两部纪录片的内容解析来分析两者构建不同的中国农民形象及其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