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产业技术跨越政策的逻辑模型及政策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产业技术跨越是在整个产业层面进行,因而政府在推动产业技术跨越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政府制定促进产业技术跨越的系统政策对产业技术跨越的实现尤为重要,但已有的研究中时这个问题较少涉及.给出了产业技术跨越政策基于内在关系的逻辑模型,并且就产业技术跨越的政策体系做了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技术跨越理论探讨我国数字视频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温珂  林则夫 《科学学研究》2004,22(4):382-387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政府最为关注的。本文认为技术跨越的落脚点应该放在产业的层次。总结国外已成功的产业技术跨越案例,我们构建了产业技术跨越发展的"菱形理论",并用这一分析框架分析了我国数字视频产业面临的跨越式发展的机会,以及政府如何在其中起到核心推动和资源整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技术企业实施技术跨越战略面临的外部障碍主要集中在经济因素、政府和法律因素、技术因素、竞争因素和消费者行为等方面。培育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加强政府的规范指导,构筑企业的竞争优势,赢得消费者的偏好等措施能有效克服上述一系列障碍,有利于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跨越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企业技术跨越实现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乃是由相互关联的技术能力、市场能力二个关键因素构成的集成系统,其中技术能力跨越包括关键技术、产品平台、工艺水平跨越三个构成因子,市场能力跨越包括市场空间跨越、营销水平跨越二个构成因子;后发企业正是在技术能力跨越与市场能力跨越的耦合作用下不断实现及调整跨越目标。  相似文献   

5.
高宇  高山行 《科学学研究》2010,28(8):1240-1247
通过对于企业技术跨越过程中技术路线特性的识别,将企业技术跨越划分为轨道内技术跨越和跨轨式技术跨越,并引入专利竞赛理论,通过将两种技术跨越方式与专利竞赛的先占模型和均衡竞争模型相结合,运用模型推导的方法模拟企业的两种技术跨越过程,定量地指出本土企业在处于落后地位时,实现技术跨越的成功条件和时间点。同时,根据国内企业技术跨越的现实情况对于原始竞赛模型进行了调整,将失败企业累积研发经验转化值与竞赛成本的对比作为判定企业参与技术跨越竞争的重要依据。研究结果有利于企业把握技术跨越过程的竞争态势,通过自身资源与技术跨越期望收益与成本的综合权衡,选择合理的技术更新策略(技术引进、吸收或者自主研发),也为结果预期较低的企业参与决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企业技术跨越过程中的资源分配与研发策略制定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化进程来看,许多国家的经济赶超都是凭借技术跨越来实现的,如今正值信息技术革命时代,后进国又拥有了凭借技术跨越来实现经济赶超的机会。通过对技术跨越内涵和条件分析,发现山东省已经具备了实施技术跨越的前提和基础,要实现山东省经济的腾飞,实现科技强省战略目标,必须尽快实施技术跨越战略。初步探讨了山东省实施技术跨越战略措施,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主要从技术跨越的涵义界定和可能性分析、进入时机、遵循路径和战略选择方面进行了综述,主要结论是:一切可以缩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差距,提高发展中国家综合实力的追赶方式都应该纳入技术跨越的研究范畴以内;技术导入期或重大技术创新的出现期和成熟期是实现技术跨越的最佳时机,但是究竟选择哪一个,受到技术发展特性、资源禀赋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应根据初始条件的不同选择技术跨越的路径,当落后者在跨越初始时有足够的资源能力达到目标,则可采取直接路径进行跨越,若初始时条件不够充足,则可以采取各种策略组合的旋进路径进行跨越;政府在技术跨越的初始期要通过研究院所和企业的合作来培养和积累人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但是当企业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后就应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跨越战略中的主体作用;而企业在短期内可以选择"市场换技术"战略,但是从长远来看,必须走自主创新的模式,以免陷入"追赶又落后"的陷阱。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实现技术跨越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知识技术共生体、技术跨越突破点、技术跨越平台、技术跨越价值取向和企业管理范式等五方面提出实现企业技术跨越所需建立的机制,旨在改变我国企业技术进步方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后发优势、技术跨越与赶超、国际贸易技术差距、创新国际化等有关理论综述,提出了发展中国家企业通过不同形式的创新国际化获取先进技术、实现技术跨越、赢得后发优势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与传统的通过技术引进或模仿实现技术赶超的不同。最后通过对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证实了理论假设,揭示出创新国际化对消除滞后效应、实现技术跨越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后发优势、技术跨越与赶超、国际贸易技术差距、创新国际化等有关理论综述,提出了发展中国家企业通过不同形式的创新国际化获取先进技术、实现技术跨越、赢得后发优势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与传统的通过技术引进或模仿实现技术赶超的不同.最后通过对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证实了理论假设,揭示出创新国际化对消除滞后效应、实现技术跨越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技术跨越概念与标志界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德智 《科学学研究》2006,24(3):364-367
本文在总结分析前人对技术跨越概念研究基础上,运用科学研究中的种差界定方法,对技术跨越进行了严格的概念界定,给出了包含技术跨越主体、目标、行为特征、结果标志的技术跨越定义。并以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为关键指标,建立了可以量化判定的技术跨越标志的指标体系。本文研究结果对技术跨越理论研究及标准判定、技术跨越战略制定与实施操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技术跨越概念的界定是研究企业技术跨越问题的起点。技术跨越的界定必须明确其主体,掌握其特征,且基于技术本身发展的逻辑。复杂性理论关于事物发展、演化规律的分析为研究技术跨越的机理及内涵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也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将技术跨越理论与对高科技产业特征的分析相结合,提出了技术跨越战略的定义和中国高科技企业技术跨越战略实施过程框架,为中国部分已经具备一定资源和能力积累的高科技企业成功实施技术跨越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结合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在数字监控技术领域跨越式发展的案例,对以上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4.
从追赶到跨越的旋进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德智 《科学学研究》2006,24(Z1):67-73
由追赶到跨越的技术跨越过程可划分为技术积累、技术追赶、技术跨越三个阶段,且三个阶段具有一定的重叠性,只有完成前一阶段,系统才能向前推进;而且,这个系统是由人才、资本、市场三个关键要素构成的难度自增殖复杂系统,对于这样的系统,最有效的策略是旋进方法论。本文运用数学模型及实证分析对追赶-跨越系统模式的螺旋推进的过程原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影响产业技术跨越的价值链状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余江  方新 《科学学研究》2002,20(5):497-499
完成产业层级的技术能力跨越 ,从原来的技术吸纳形态向自主创新形态跃迁 ,必须建立与整个产业价值链匹配的产业内互动型协作 ,在价值链中上下游环节一起完成价值传递。仅引进或复制发达国家某个阶段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线 ,难以形成技术跨越实现所需要的产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技术跨越的概念演进进行了回顾,并对概念重新进行了界定。企业作为技术跨越的主体,在进行技术和产品选择时首先要辨别技术跨越的机会窗口,为此进行市场、技术和能力环境的分析。根据三种环境的动态演化特征和机会窗口的开闭,企业可从自主型、引进型、并购型和合作型跨越模式中选择相应模式。以此为框架,对中国视频监控行业作了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7.
Qing Mu 《Research Policy》2005,34(6):759-783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growth of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in China. We apply a modified version of Lee and Lim's [Lee, K., Lim, C., 2001. The technological regimes, catch-up and leapfrogging: findings from the Korean industries. Research Policy, vol. 30.] model of technological learning and catching-up. Using the three cases of the Shanghai Bell, the CIT-led R&D consortium, and indigenous companies such as Huawei, we analyze how the catching-up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occurred. We find that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catch-up are the strategy of “trading market for technology,” the knowledge diffusion from Shanghai Bell both to the R&D consortium and to Huawei, and industrial promotion by the government. As a condition for successful catch-up,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technological regime of the telephone switches is featured by a more predictable technological trajectory and a lower cumulativeness. These conditions and strategies helped the Chinese firms to achieve a stage-skipping catch-up, namely, by skipping the stage of analogue electronic switches to jump to digital electronic switch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