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人父母者除能保障孩子物质生活 外,更应从精神方面对孩子加以爱护,以下便是优秀父母引领自己孩子健康成长的浓情爱子处方 爱 每个孩子都需要爱,许多孩子对爱的需要远胜于对一两件玩具的需要。但父母如何来表达自己的爱呢? 建允:轻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与孩子道别时挥挥手;在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这些都是在向孩子表达爱心。 纪律 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需要你提供一些做人处世的规矩,以让他懂得凡事不能为所欲为,以及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建议:使用严厉的但能被孩子理解的纪律来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然后再平心…  相似文献   

2.
正Preface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平等和自由非常重要。但身为父母,为他建立起恰当的边界,告诉他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非常重要。年轻一代的父母,大部分都很注意"平等地"对待孩子,管教孩子的时候不能太诉诸父母权威,要给孩子"自由",不能太约束他。这些出发点都非常好,但有时候或许会做过了头:没有为孩子建立起足够清晰、稳定的行为边界。不建立规则,孩子没安全感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2004,(11B):24-25
大多数父母懂得做家务能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责任感以及对父母辛苦的理解,但凡事没有生来就会的,孩子总要经过不断学习和摸索才能掌握做事技能。孩子对家务活的初次参与,大多是出于好奇或好玩。而您正确、恰当的引导,或许能让孩子从此爱上劳动。  相似文献   

4.
赵馨 《考试周刊》2010,(30):216-217
平时在和朋友的交谈中,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大多是娇生惯养,一些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和不关心他人、自私自利的品性,有的孩子还经常对父母大呼大叫,无故发脾气,丝毫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对父母所做的一切都视而不见,使父母很伤心。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这究竟是怎么了?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孩子们却不知先哲们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只有做了父母才知道做父母的辛苦、劳累.对孩子无私奉献的心甘情愿,把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掉了的小心翼翼。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一切只有等孩子们做了父母才能深切地体会到,但到那时却为时已晚。  相似文献   

5.
《家教指南》2007,(5):32-33
对于1~4岁的孩子,一般家长都会以孩子太小为由凡事包办代替。其实,只要是孩子能够做、应该做、做起来安全的事情,父母应该让孩子有机会做决定。哪些是幼儿有能力决定的事情呢?  相似文献   

6.
孩子拥有好胜心,是进步的动力。好胜心太疲弱,行动便缺乏积极度,难以获得自尊和成就的满足;但凡事想争第一,又容易惹人嫌,自己也增添许多挫折感。过与不足需要更细腻的拿捏,如何以平常心看待输赢,是孩子也是父母该学习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虽然农村小学生生长在农村,但绝大多数孩子也像城市孩子一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几乎没踩过地边儿。其原因:是独生子女多了,被祖父母和父母娇惯起来,当起了小皇帝、小公主;二是种田实现了机械化,大大减少了劳动量,不需要孩子做帮手。这样造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花钱大手大脚,吃不完的东西随手就扔等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8.
嘉兴读者艾悦问:现在的孩子一点儿也不愿做家务,我儿子东西用到哪里丢到哪里,叫他收拾一下,喊破喉咙都不听。我该怎样教育他才好?主持大多数父母懂得做家务能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责任感以及对父母辛苦的理解,但凡事没有生来就会的,孩子总要经过不断学习和摸索才能掌握做事技能。孩子对家务活的初次参与,大多是出于好奇或好玩,而您正确、恰当的引导,或许能让孩子从此爱上劳动。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2008,(6):48-48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虽然72.6%的父母表示“希望孩子和他喜欢的人交朋友”,但事实上,81.6%的父母要求孩子选择学习好的同学做朋友。45.3%的父母会“为了学习。要求孩子减少与朋友的交往”。家长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对孩子的朋友圈有太多限制,客观上反而会使孩子交不到朋友。  相似文献   

10.
年轻父母可以做自己的梦,但万万不可让孩子或者别的什么人来圆自己的梦。父母一旦把孩子看做自己的梦,孩子便应该是完美无瑕,孩子便应该不折不扣地实现父母为其设计的目标,否则,父母便认为孩子回报自己的只是失望。事实上,父母的这个梦是很难实现的。尽管孩子都是好孩子,但由于潜能和后天环境等原因,孩子们的起跑点和终极目标不可能都在一条线上,而这并不妨碍每一个孩子都可以经过努力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成就事业。遗憾的是,我们不少父母总在孩子身上做着自己的梦,幻想自己可以给孩子完美的一生,甚至把孩子的“最佳”发展看做是罩在父母头…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所赐予的,但我们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名字,再幼小的孩子也不例外。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常遇到有些父母忘记了孩子自己的名字,他们以为孩子是他们的,他们有权为孩子做出选择;作为教师,也常麻烦家长督促、检查孩子作业,并且凡事都要求家长签名。也常见有些父母不辞劳苦,每天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自己再步履匆匆地赶去上班;也常见已满头华发的爷爷奶奶拎着书包,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昕学校,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的时问和机会最多,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俗话说:打墙不坏头一板,父母做好孩子第一任老师,将对孩子一生的个性发展、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在,一些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凡事都由父母代办,这些孩子没有劳动意识,他们只会读书,不会劳动。即便有的孩子主动提出要做家务,他们的家长也会对孩子说:你把学习  相似文献   

14.
(1)父母用催促的态度,会让孩子产生反感。此时他不喜欢父母干涉他的生活,凡事喜欢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2)孩子白天在学校的时间较长,.大脑已经疲劳。  相似文献   

15.
许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说谎的问题,据调查,绝大多数儿童都说过谎。说谎是不诚实的前奏,但并非每个说谎的孩子都具有道德品质问题。有的孩子犯了错误、办了错事或做了父母不允许做的事,因为怕挨批评、受惩罚而不敢跟父母说实话;有的孩子为了获得别人的羡慕、家长的称赞...  相似文献   

16.
秦守芬 《山东教育》2008,(7):122-12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的都是感恩。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惯和行为,如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情感脆弱、凡事唯我独尊、对父母的苦心不理解、对他人缺少关心等。其实,就是他们缺乏感恩之心.我们的孩子既不知道为什么要感恩,也不知道如何感恩,这种现状很值得父母们深思。  相似文献   

17.
教育孩子是父母共同的事业,父母在教育中有分工,有协作,是互补关系。父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也是不可或缺的。没有母爱的教育当然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父爱的教育同样也是不完整的。每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都有权得到父母双方参与的完整的教育。一般来说,婴幼儿时期,母亲的影响比较大,到了学生时代,父亲的影响就逐渐增大了。父亲对子女的影响大小和共同生活时间的长短有关,和感情的亲密程度有关,和教育方式的可接受性有关,和父亲的言传身教的质量有关。当今有几种类型的父亲是有损父亲形象的:一是霸道型,在孩子面前认为凡事都是自己对,要求孩子对  相似文献   

18.
做父母的总是竭尽全力爱护孩子,甚至把自己都置之度外。只要孩子不吃苦,不遭遇患难,凡事顺顺利利就好。下面的一些场景,对很多父母来说,可能都不陌生。明明,一个四岁的小女孩,一次玩滑梯不小心手被严重扭伤,妈妈第一反应:你怎么这样不小心啊?!我早告诉过你,不能从这边旋转梯子上去,你看你!以后,只要明明玩滑梯之类的游戏设施,身后总是有妈妈或者爸爸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正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挚爱。长期以来,儿童性侵犯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除了那些在媒体上被报道的典型案例,其实还有一些潜藏在身边的隐形案例不为人知。作为父母,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帮助孩子认清事实,守护孩子,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得以健康成长。每当"性侵"这个字眼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时,那种在为人父母后凡事诚惶诚恐的心态一时间又会猛烈加剧。当"房思琪"这  相似文献   

20.
做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可有些家长为培养孩子倾注了全部心血,孩子的表现却仍然平平。是孩子笨还是家长做得不够?我说都不是。凡事皆有个度,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结果却走向过度教育这个极端。过度教育,指对孩子的管理、干预、限制、约束过多,或对孩子要求过高,让孩子接受不适合他们心理、生理发展水平的教育。这一般有两种情况。在溺爱型的家庭中,家长在生活上过分疼爱孩子,在教育上要求孩子按家长的意志去做,很少照顾孩子的自身特点。孩子娇生惯养,倔强、任性、依赖性强,在家像条“龙”,在外像条“虫”。在专制型家庭中,家长教育孩子主动认真,但不懂教育方法,对孩子过分严厉,过分干涉。孩子在家长面前缩手缩脚或言行不一,像条“虫”,在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