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当今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传统看法仍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思想中,使得女性不自觉地处于社会的边缘,被他者化.对此理解最透彻的莫过于弗吉尼亚·伍尔夫,而这在其作品<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李吕华 《文教资料》2011,(25):27-28
美国女作家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的《黄墙纸》是一部体现第一代女权主义思想的早期作品,是19世纪社会新秩序下文化发展的产物。作者在作品中间接表达出当时社会女性渴望独立并为之进行反抗与斗争的思想。本文意在通过对文本中虚构的女主人公"我"处于日益恶化的巅峰状态下的虚幻叙事的分析,特别是文本中一些核心意象的分析,构建当时整个社会女性所面临的真实现状,让现实在虚幻中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3.
《大浴女》在社会的大背景和家庭的小环境中,描写了倍尝艰辛的女性心理与生命历程。铁凝笔下的女性更多体现为一种善良的“母性”,其女性意识则承载着某种道德、文化和社会内容,而性本能、独立意识尚处于边缘位置。从文学发展的脉络来看,当代女性主体意识经历着觉醒—失落—复归—超越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女性主义出发去分析汤亭亭的小说《女勇士》,并阐释了该理论在小说中的应用与体现。同时指出,女性无论在哪个私有制社会形态中都会受到阶级压迫和父权制的左右而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以及华裔女性是如何在美国主流文化对女性的塑造中找寻自己的话语权的。  相似文献   

5.
萧红时而处于文化主流中讲述主流"大我"话语,时而处于主流边缘讲述女性"小我"话语,奠定了其在文学史的特殊地位.本文以《生死场》为例,试图从女性"小我"的角度对作品重新审视,从少女恋爱场面、中年妇女生育场面、老年妇女的婚姻生活三个方面去揭示女人的"塑造"史.  相似文献   

6.
四川现代女作家罗淑在书写家乡简阳农村地区的女性生活时,从自身性别体验出发,融入自己对女性生存的理解,饱含对女性生命状态的关注。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本细读、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罗淑的乡土文学作品,可以发现,罗淑突破了中国现代男性乡土文学作家创作的局限,弥补了中国现代女作家创作的不足,在表现当时乡村女性受父权制社会与男性中心文化压迫的同时,展现了乡村女性在边缘处境中的抗争精神,刻画出她们澄明而美好的心灵。其作品中的女性书写使得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更加多维、立体。  相似文献   

7.
在代表作《我的安东尼娅》中,薇拉·凯瑟运用男性话语的叙事策略来叙述和书写女性,以父权制下的男性文学传统为障眼法获得主流社会的接受和认同。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安东尼娅是融合了女性气质和男性特征的人物,虽然处于被叙述、被书写的地位,却处处彰显她的女性主体权威。通过作品的分析,文章旨在阐明作者在深厚的男性文学传统中,通过男性话语的叙事策略,颠覆传统社会权力运作中的男性主导权威,建构女主人公的主体性权威。  相似文献   

8.
《潜鸟》是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小说构思独特、语言朴实、寓意深刻,生动地刻画了在白人主流社会边缘挣扎的梅蒂斯女性形象,充分表现了作家对后殖民主义、后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体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从叙事视角和时空艺术对作品进行探讨,能加深读者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与鉴赏.  相似文献   

9.
《他们眼望上苍》是左拉.尼尔.赫斯顿的一部经典作品。赫斯顿凭借着独特的女性视角和自身的女性经历,在作品中塑造了女主人公珍妮这一黑人女性形象。本文从成长小说的特点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珍妮从幼年到经历三次婚姻,解读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女性在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的压迫下不断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历程,充分展现了作品中黑人女性成长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阿格尼斯·格雷》是女作家安妮.勃朗特的作品,展示出一位善良并具有女性意识的女性形象。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女主人公阿格尼斯的女性主义意识及形成原因,从而探索女性在社会中如何确定和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1.
<飘>中洋溢着浓厚的女性意识.本文从作品中展现的女性地位和女性价值观,以及主人公斯佳丽的典型表现这三个角度来分析作品中复杂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2.
本借用女性主义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对美国名作家霍桑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进行探讨。在《红字》中,霍桑揭示出女主人公海丝特在清教男权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批判了男权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厌女意识;并且通过把女主人公海丝特的坚强和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同男主人公的软弱和对命运的无助进行对比,颠覆了男权社会把女性作为“客体”的传统观念,在自己的想象“红字”世界中为海丝特赢得了一个“主体”的位置。正是通过对海丝特这一女性人物的塑造表达出霍桑潜在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3.
孙莉 《考试周刊》2016,(8):10-11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代表作家之一,他创作了许多历史小说,借古讽今。本文着重分析其作品《龙》,结合时代背景,通过与原典的比较,从时代、社会、女性学的角度探讨该作品的主题,加深对芥川的了解。《龙》和原典相比,故事中增添了女性形象,且故事的结局也不同。这些不同在使得小说情节更丰满的同时,也使得故事有了更深的含义。谣言的广泛传播,以及最后的龙的出现实际上表现了平安时代的男性中心主义社会中处于边缘的女性对男性的报复、胜利。  相似文献   

14.
多丽丝·莱辛的作品《金色笔记》中的女主人公们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渴望独立与自由,但处于以男权文化为中心的社会中,她们会不可避免地陷入某种生存困境。作者多丽丝·莱辛不能说是旗帜鲜明的女权主义者,但确是一位有着独特的女权主义思想和明确的女性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15.
茨威格以独到的视角,前卫的思想,描述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有的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主动去追求幸福的生活.但更多的是那些处于社会的边缘,被传统的男性世界忽略,处于被欣赏,被评判的地位.这些可怜的女性被阴暗的情欲所控制,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16.
玛格丽特·劳伦斯的作品通常以女性的独特经历和感受为题材,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描写来揭示一些社会现实。在《潜水鸟》中她聚焦女主人公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阶段,以其独有的写作风格再现了在多元化冲击下边缘人群体的生存和抗争。  相似文献   

17.
《庶出子女》是加拿大女作家丹尼斯·钟的成名作,这部作品中着重刻画了家族中第一代女性祖母梅英的人生经历及其命运多舛。作为处在边缘位置的女性,在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双重压迫下,梅英不断追求着独立与自由,展现了其独特的个性。本文通过对梅英生活经历的分析,旨在探究作者在作品中所刻画的梅英鲜明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8.
贾军芹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1):52-54,122
二战后,日本文学界出现了大批女性作家.她们创作出大量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这在历来为男性所主导的文坛掀起了巨浪.作品中女主人公从对命运的悲从到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及后来自立于社会的生命过程,也是日本几代女性在经济上、精神上、乃至性方面的解放历程.  相似文献   

19.
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主要取材于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实生活,她尤其关注处于边缘地位的黑人女性的心理体验。文章选取莫里森作品中最为典型的三位黑人女性,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揭示莫里森关注的"丑女人"的真正含义:那些被认为是"丑女人"的黑人女性其实就是最美的女人,因为她们是黑人自我的代表者、引导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20.
英国移民女作家扎迪·史密斯在《白牙》中高度关注女性移民的生存状况.文章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探讨《白牙》中少数族裔女性移民的社会困境,指出东西方文化的冲突、父权社会的压迫和西方白人女性的歧视是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女性移民在白人主流社会迷失自我身份,处于失语状态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