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本修辞是创造者为达到传播的目的而创作的完整的、独立的修辞作品;话语修辞是交际者为达到交流目的而进行的表达。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是基于修辞存在的形态而划分的类别,它们是交叉存在的,有时候可以合流。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在生成主体、存在形式、价值取向、影响对象和批评标准方面都有不同。区分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对修辞生成、修辞评价和修辞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交际修辞观的视角着眼,建立了新的旨在描写和解释言语交际活动的调控修辞理论,认为修辞是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话语效果调控行为,即发话人有效调控言语交际的进程和交际的参与因素,运用针对性的话语策略,最大限度地促使发话人所期望的话语效果的成功实现,并对修辞的本质与性质、修辞调控的过程、修辞策略的构成等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陈娟 《文教资料》2012,(10):25-26
在全球信息和知识汇聚交融的今天,在东西方话语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在修辞互动以象征的方式渗透进日常交际的今天,对中西话语交流和修辞互动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中西修辞发展历程、定义及修辞观进行简要比较,使读者对中西修辞有初步的了解。知己知彼,方能在中西修辞互动中抢占战略高地,争取话语主动权。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语用学理论与修辞学中的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结合起来,以庄子的会话语篇为语料,从语用修辞行为、语用修辞意图和语用修辞效果三个方面分析庄子语篇中会话的特点,通过实证研究说明语用修辞研究方法适用于庄子会话语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论修辞推理与修辞话语形式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活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表达与接受相互作用的过程。修辞所必然联系的双方即表达者与理解者总是追求在对立中达到统一,修辞的效果则在表达与接受的互动中取得,并最终诉诸接受心理得以体现。接受心理的存在势必影响修辞表达,或者说,修辞表达要受接受心理的制约。“修辞推理”和“修辞话语形式建构”是接受心理制约修辞表达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张梅 《培训与研究》2006,23(5):39-41
语境和修辞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语境制约着说写者的话语组织、建构,同时也制约着听读者对话语的理解。在修辞过程中,修辞行为要和各种语境因素相一致。说写者必须根据语境来建构话语和调节话语。听读者也必须根据语境来理解话语,根据语境的变化来完善对话语信息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7.
李军教授的《话语修辞理论与实践》是一部颇具新意的修辞学论著,构拟了新的话语修辞理论体系,探索了修辞手段的新系统和修辞学研究的新领域,展示了话语修辞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修辞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社会心理修辞学认为,从言语毛坯到修辞文本的形成过程是修辞者心理活动的过程。人们的修辞行为受社会心理的影响,修辞过程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制约,修辞需要切合并能动地利用社会心理。修辞者在建构话语时,会受到社会心理的影响。因此,人们在理解话语时,也会析出修辞者话语中所浸润的社会心理成分,话语的理解也应该考虑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主持人话语:巴赫金曾言辞激烈地批评"纯语言学"的小说修辞研究,倡导"超语言学"的修辞研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同样表示描述词语的文本功能不能满足于单纯的语言学,需要使用"超语言学"方法。广义修辞学关注上述批评的合理成分,同时理性看待"纯语言学"修辞研究的价值,在"纯语言学"和"超语言学"之间寻找平衡的支点,广义修辞学视野中的文学修辞研究部分地体现上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用内容分析法和话语分析法对房地产广告文本进行解读,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初步解读房地产广告的话语特征,并重点揭示出在文化消费时代房地产广告话语在进行自我书写时所采用的具体修辞技巧:楼盘命名修辞、国际化修辞以及欲望叙事修辞。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在“百家争鸣”中创立和传播各自的学派思想。他们在传播学派思想的同时,无疑也是从事说服性的话语实践。作为说服、论辩和争鸣中颇具修辞技艺的话语参与者,先秦的思想家自然也同时具备“修辞家”的身份。当这些先秦思想大师(例如孔子)被以“修辞家的身份”得到重新审视的时候,一系列新颖的结论将相应得出。如果以“修辞家的身份”对孔子所从事的话语实践加以细致观察,则孔子在修辞实践中的韬晦艺术可以从“反修辞”、“名正宣认”和“谦逊其辞”等方面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2.
儿童绘本作为一种叙事话语、一种文化实践,往往具有社会化和教育的意图,成为修辞建构的特殊场域。从西方修辞学视角,基于两个极具相似性又有各自代表性的系列绘本——《十四只老鼠》系列绘本和《爱与被爱》系列绘本,对照二者在修辞者的构成、修辞对象的选择、修辞文本的建构等修辞策略的运用上呈现的不同特征,显示前者在知识性、教导性、趣味性、审美性等方面都获得了更理想的修辞效果,从中探索有助于中国绘本创作的修辞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Grice认为会话是受规则或条件限制的,人们在会话时要遵循“合作原则”。但没有详细说明人们在套话时为什么经常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其实话语的修辞性(话语的象征力量)弥补了合作原则之不足。话语不过是话语修辞者(或说话者)根据其修辞目的和语境,利用多种修辞资源对其受众表达思想或进行说服的行为而已。  相似文献   

14.
公共话题转换为话语,有两种方向性选择:公共话语或个人话语。排除公共话语出场的刚性条件,本文倾向于在表意明确的语用环境下选择个人话语,这是基于目标受众、时空限制、话语模式可复制性、关键词新颖度、未知信息/已知信息含量、语用成本、受众能量消耗等方面的综合考量。选择修辞化的个人话语,有利于重建"表达—接受"互动过程中的共同点,激发"人是修辞的动物"的潜能。个人话语是思想空间和认知向度的修辞化突围,但不是"去公共化",相反,前者并不拒绝非个人话语资源。非个人话语资源如何组织进个人话语的修辞结构,而又能摆脱公共话语压力,是表达者的个人智慧,也是心灵自由的话语表征。  相似文献   

15.
比彻的修辞形势理论对修辞形势这一概念作了清晰的表述。比彻强调修辞者需要通过适切的话语反应“动员”受众,使受众在思想和行动上完全参与到相关形势之中而成为改变现实的干预力量。如何实现“以言动众”正是适应修辞形势的关键。现当代修辞大家的思想洞见和美国反恐话语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此做了生动注解。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社会修辞,中国当代文论近60年的发展过程中,话语策略呈现明显的标志性、断裂性,具体表征为政治修辞、审美修辞和文化修辞的交错更替。修辞形态的转换,是社会历史语境变迁的产物,也是知识生产自身逻辑演进的结果。但文论中蕴涵的人文精神传统不能丢失。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以现代修辞学为基点建构起的接受修辞学,完成了修辞学研究中从表达到接受的转变,完善了对修辞表达和修辞接受双向互动的系统研究.修辞活动是一个过程,是表达与接受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往对喜剧小品语言的研究中涉及较多的是表达修辞,而涉及接受修辞的少之又少.本文以接受修辞为着眼点,结合语用学、心理学、信息理论等相关理论,从话语的感知和理解、话语语用意义的推导、话语的评价三个方面对喜剧小品话语修辞的接受过程及其幽默效果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8.
针对以往修辞评价总标准“题旨情境”说的不足,在分析人们对修辞认识的基础上,将原来的标准加以整合,分离出“话语目的”,把它作为和“语境”相对的上位范畴进行考察。认为“合目的性”是修辞的根本要求,一切的修辞现象都是围绕“话语目的”展开的,“合目的性”理应成为修辞评价的总标准。  相似文献   

19.
对修辞情景的正确认识与否,直接决定了话语的效果.因此,修辞情景成为西方修辞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然而,各方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却不无争议.为了理清这些争议,本文在西方修辞提供的框架内,对这一概念做重新审视.文章首先指出传统情景现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得出“修辞情景是修辞者基于事实的话语构筑,是一个开放、动态的范畴”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一场修辞运动包括话语所蕴含的幻象主题,社会群体的幻象链联以及话语所产生的修辞幻象。修辞幻象一旦形成,就会改变某一社会群体中人们的情感和态度,驱使他们采取某种行动。泛北部湾旅游形象塑造也是一场修辞运动,需要把旅游幻象主题寓于一定的话语材料之中,通过多种链联渠道,形成旅游修辞幻象,使受众群体产生旅游动机和旅游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