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长治地区出土的关于崔氏的墓志与北魏时期清河崔氏有密切的关联,清河崔氏在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期移居长治地区,入隋唐以后仍留居此地.  相似文献   

2.
有关北朝博陵崔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朝以前,博陵崔氏的社会地位与清河崔氏基本相埒。及至北朝,从人物业绩、官品、爵位和担任中正的概况等多种角度审视,其政治、社会地位已逊于清河崔氏。在婚姻关系方面,北朝博陵崔氏的国婚率虽不高,但存在异辈婚。它同汉士族的婚媾高居首位,特别是与赵郡李氏联姻独多,其中并未发现异辈婚现象。北朝时,博陵崔氏有两支徙居太行山麓,崔昂房支约在北魏与东魏之交举族迁至今河北平山县;大房崔伯谦房支则在北齐时移居于今河北鹿泉市  相似文献   

3.
梳理了隋唐史矾究的成果,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从方法论方面,思考了隋唐史研究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4.
郑天挺很早就致力于隋唐史教学与研究,不仅对玄武门之变、宦官专权、唐代历史分期等隋唐政治史有独到研究,而且对唐代府兵制度和田赋制度也有很多创见.郑天挺对武则天研究全面细致、客观公允,其吐蕃起源于发羌的观点也被学界引为定论.郑天挺隋唐史研究特色表现在:重视精研原始文献史料;注重阐明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治学细致精微、不轻易下定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杜牧的婚姻问题进行了稽考,一是杜牧在湖州“自定婚约”的真伪,二为其两次结婚的具体概况,文章认为前者纯属子虚乌有,未可据信,后者则就杜牧一生两娶的历史真实进行了勾勒,杜牧26岁时与元配裴氏结为伉俪,裴氏生三子,约于会昌三年卒于黄州,杜牧43岁时与崔氏再婚,崔氏生二子一女,大中六年杜牧卒时,崔氏尚健在。  相似文献   

6.
位于大凌河畔的古营州(朝阳),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与东北,东北亚与中亚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尤其在隋唐时期,营州由于地理优势的明显与多民族的开发,使其一度成为辽西地区乃至中国东北最重要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的核心。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今天的朝阳地区就陆续发现了大量隋唐时期的墓葬,截止到2010年为止这一地区隋唐墓葬发现的数量多达205座之多。我们从这些墓葬中出土的琳琅满目数以千计的各类随葬品中,透视出曾经辉煌和灿烂的文明印记。梳理和综述这些研究成果,便于我们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隋唐时期营州究竟处在怎样的历史地位,以及其对周边地区影响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位于大凌河畔的古营州(朝阳),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与东北,东北亚与中亚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无论是中原的农业文明、还是中亚地区的锡尔河流域文明,以及草原文明都曾经以朝阳为中心而得到了充分的融合与发展。尤其在隋唐时期,营州由于地理优势的明显与多民族的开发,使其一度成为辽西地区乃至中国东北最重要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的中心。由于三燕政权和北魏政权的早期开发和积累,加之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营州必然成为隋唐帝国经略东北的边疆重镇。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今天的朝阳地区就陆续发现了大量隋唐时期的墓葬,截止到2010年为止这一地区隋唐墓葬发现的数量多达205座。我们从这些墓葬中出土的琳琅满目数以千计的各类随葬品中,透视出曾经辉煌和灿烂的文明印记。隋唐时期的营州对中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文化的传播、社会的进步、民族的融合,以及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梳理和综述这些研究成果,便于我们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隋唐时期营州究竟处在怎样的历史地位,以及其对周边地区影响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徐燕 《天中学刊》2009,24(4):80-83
隋唐系列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并继承了先秦复仇文化,主要表现为隋唐系列小说描写的各种复仇故事并未突破先秦时期的复仇类型,也可以从先秦复仇文化里找到事实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历史学习》2004,(3):22-25
考试范围中国古代史1.先秦(1)夏、商、西周的政治与经济(2)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4)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5)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2.秦汉(1)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2)秦末农民的战争(3)两汉政治经济制度(4)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5)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6)秦汉时期的文化3.三国、两晋、南北朝(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4.隋唐(1)隋朝的兴衰与唐朝前期的政局(2)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3)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4)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  相似文献   

10.
北朝清河崔氏的曲折发展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河崔氏兴起于魏晋,到北魏前期已臻鼎盛。崔浩被诛使显赫房支惨重创,一蹶不振,家族重心逐渐转移至徒居青齐地区的房支。北魏后期,崔光、崔亮以其“家学”与身世,适应了魏孝帝改革的需求,仕途腾达,致使家族兴 旺起来。北朝时不表河崔氏有部分成员仕于江南宋、齐、梁三朝时不表河崔氏有时间跨度大,人员众多,为北京其他士族 。清河崔氏在婚姻关系方面亦有别于其他北方士诞辰地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1.
在唐代,世家大族遭到了统治者的抑制和打击,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统治阶层。清河崔氏自魏晋形成以来,始终是北方世家大族的重要代表,对清河崔氏进行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世家大族在唐代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中唐著名文学家权德舆的生年,据其文集的自述及友人作品的记述,知有乾元二年与上元二年两种说法;向其与崔氏结婚的时间,文集既载作贞元元年,又载作贞元三年,自说难圆。本文通过对以上两个问题的全面考察,认为:权德舆生于乾元二年,一生凡两娶,第一次与李氏结婚于兴元元年,第二次与崔氏再婚于贞元三年;李氏约卒子贞元元、二年之际,崔氏则卒于大和九年之稍后。同时,本文还对权集中的有关作品进行了新的系年。  相似文献   

13.
<小石潭记>的最后一段交代了"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 恕己,曰奉壹".人教版教参没有交代出来这两个崔氏小生是谁,只是翻译为"作为随从跟着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于是有人认为,在柳宗元的笔下,"同游者"和"隶而从者"的含义有所不同,两个崔姓年轻人实际上是仆人,作者显然并没有将他们视为"同游者",才把"同游者"和"隶而从者"对举.由于忽略了"隶"字的含义,教材将"隶而从"注释为"跟着同去的",严格地说,这样就模糊了作者心目中"同游者"和"隶而从者"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14.
山林 《现代家教》2000,(7):28-28
古时候,做父母的很注意教育女儿孝敬公婆,并且把女儿孝敬公婆视为家门的荣光。唐朝有个大官叫李晟,他当过太尉,掌管全国的军队,还当过中书令,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李晟的一令女儿,嫁给一姓崔的官员,按当时的习惯就称她为崔氏。下面要讲的,就是李晟教育崔氏孝敬婆母的一段故事。那是李晟一次过生日的时候,大清早,崔氏就赶回家来为父亲祝  相似文献   

15.
<太平广记>收录的神怪异事林林总总,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其中唐代的神怪故事更是叫人称赞,其以神喻人、与时俱进,神怪世界不再遥不可及,神仙鬼怪也要领略人间感受,不同民族进一步融合,体现了隋唐包容万象的文化情怀和中国文化独有的特质.<太平广记>中所体现的隋唐时期社会人文风貌是有其自身文化特质的,本文主要从两方面论述:一、隋唐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及其反映的人文倾向;二、狐胡关系及其体现的隋唐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隋唐史>是岑仲勉在隋唐史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书中对陈寅恪隋唐史研究的观点多有批评,主要集中在关陇集团、隋唐制度渊源和牛李党争等问题上.二者观点相异的原因,在于岑氏<隋唐史>和陈氏"二稿"在编撰目的及体例上不同;二者立说的视野、侧重点亦相异.陈、岑二氏在隋唐史研究领域的各自建树乃至局限,恰恰构成后来研究者的起点.  相似文献   

17.
北魏时期,清河郡太守房景伯的母亲用模仿的方法代人教子,成为典范。一天,房景伯升堂问事,一妇人上堂状告她的儿子不孝,房景伯听了非常气愤,先让妇人下去,待他调查取证后审理。景伯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母亲崔氏。崔氏说:“平民百姓不知崇礼行义,不必太责怪他们。”景伯说:“可是这种事不能不管吧,怎么办呢?”崔氏说:“你将他们母子请来,我自有办法。”  相似文献   

18.
隋唐九成宫因君主的驾临而被赋予其政治意象和历史意义,成为京城之外又一政治中心.隋唐君主避暑九成宫之时,以太子监国,发生隋文帝、唐太宗废嗣夺嫡事变;唐太宗时还发生归附的突厥残部首领叛袭九成宫的事件,促使唐朝改变对突厥残部的安置政策.可见,九成宫与隋唐政治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黑水靺鞨是隋唐时期活跃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支重要的少数民族,曾与唐朝、渤海等政权发生过密切的联系,在隋唐东北亚世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隋朝黑水靺鞨始见于文献开始,直至渤海国灭亡,它一直以强大的姿态存在于东北亚地区,是女真完颜部的直系祖先。学术界对黑水靺鞨地理分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章旨在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予以梳理整合,归纳研究特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20.
从货币经济发展情况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汉和隋唐相比,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因而,这一时期并不是倒退到了所谓的纯自然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