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魏晋玄学的深刻表现,是人的觉醒,在人生观上,否定神性,强调人性,这就必然导致在审美观上突出审美主体的能动性,并注重审美主体同时作为审美实体的美的价值。魏晋的美学,正是在以魏晋风度为主体的人物品藻中体现、发展起来的,前提却是反对两汉经学、崇尚老庄的玄学。它一方面为魏晋美学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哲学的前提;另一方面,它的一些命题、范畴,或者直接地转化为了美学的命题、范畴,或者间接地启发了美学命题的提出。所以,魏晋的玄学与美学在人的自觉的时代主题曲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玄学为美学提供哲学基础,美学又具象地体现了玄学。  相似文献   

2.
从曹魏后期到晋宋之际,玄学经历了三个形态的变化。一是曹魏后期的"政治的玄学",二是西晋前期的"哲学的玄学",三是晋宋之际的"艺术的玄学"。以正始为代表的曹魏后期文学创作"有玄无文",以太康为代表的西晋前期文学创作"有文无玄",以陶、谢为代表的晋宋之际文学创作"有文有玄"。谢灵运就生活在"艺术的玄学"的时代,他不仅重"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而且重"义",体现在诗歌创作中,就是其山水诗的"玄学尾巴"。  相似文献   

3.
玄学是道家哲学在魏晋时期的新形态。此后,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道家哲学没有再继续发展,但通过道教、儒学以及中国化的佛学,道家思想又得以不同程度的体现。道教哲学作为玄学之后道家哲学新的发展形态,从道家哲学的转型及其与道教思想的内在联系中能够得到说明;而道家思想在儒、佛中的体现,则不能视作道家哲学的发展。同时,有必要从道家与道教关系的角度,深入探究玄学之后道家哲学不再发展的原因;把道家和道教都装在"道学"框架里的观点也值得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阮籍的诗文创作,离不开他所生存的时代、环境。哲学是理论之王,也是一个时代思想、精神领域的精华。阮籍咏怀诗的创作与其"阮旨遥深"的艺术风格与玄学思潮密不可分。论文主要研究阮籍在玄学人格理想下,他的诗歌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5.
魏晋是文学自觉的时代,而在魏晋这个特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玄学,作为一种哲学社会思潮,对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从“重情”角度着手,简要论述魏晋玄学对文学自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哲学的社会声誉不太好,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现实生活的节奏太快,人们面临着诸多生存的实际问题的压力,给人的印象是,哲学对解决现实的生活压力没有用处;其二,以往对哲学的解说,往往将其与“玄”结为一体,使人们形成哲学即玄学的印象,并认为玄学是无用的;其三,在社会教育体系中,哲学一直作为政治课,  相似文献   

7.
魏晋玄学是两汉思想发展的继续。虽然玄学的性质不同于两汉以经学为形态的哲学,但其间并没有剧烈的转变。它是两汉思想发展逻辑和历史的继续。从正面说,两汉哲学的发展不仅为玄学提供了思想资料,而且提供了先行的萌芽状态的理论形式;从反面说,玄学的出现正好是经学走到穷途末路而发生的转折。玄学是在批判、否定经学的思维模式下产生的。在主要点上正是它的反题。本文试就玄学的涵义及其本质特征略陈浅见,敬请学界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代,是玄学唱主旋律的时代,是高扬人性的时代.玄学作为一种社会哲学思潮,在二百多年的发展演进中,对中国美学的勃兴和繁荣,提供了理论的基石和心灵的土壤,对中国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催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英国玄学派诗歌素有哲学辩论、用词怪僻晦涩及韵律不流畅等特点,立足其奇喻、意象以及哲学思维,以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的爱情诗为主要分析对象,探求其另类之美。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唐长孺先生玄学研究的学术概念,认为在三、四十年代学术界对魏晋思想指称未一的情况下,唐长孺先生自觉区分了清议、清谈、玄学等概念,为学界作了重要的筑基工作。本文推测唐长孺先生对玄学的定义来自汤用彤先生,其治学路线则继承了陈寅恪先生,注重思想与实际政治之关系。本文对唐长孺先生玄学论著中所谓政治理论进行了分析,认为涉及人生哲学、政治哲学、政治学三个层面,而以政治哲学为核心。这是唐长孺先生玄学研究的特色,也是与陈寅恪先生观点差异之所在。这种差异来自陈、唐二位先生史观的不同。陈先生从社会史观出发,关注士大夫之出处进退、本人态度及辩护自身立场;唐长孺先生从唯物史观出发,强调玄学的阶级属性,将玄学看作统治阶级门阀士族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1.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且颇具风采的一个时代。这一时期玄学盛行,崇尚精神解放,它以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以及崇尚自然、超然物外为风尚,形成了魏晋士人独有的哲学、自由的美学精神,形成了魏晋士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自然"人格。理想人生境界的确立,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风范,其影响是甚为深远的。  相似文献   

12.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且颇具风采的一个时代。这一时期玄学盛行,崇尚精神解放,它以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以及崇尚自然、超然物外为风尚,形成了魏晋士人独有的哲学、自由的美学精神,形成了魏晋士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自然”人格。理想人格的确立,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风范,其影响是甚为深远的。  相似文献   

13.
竹林玄学是魏晋玄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前人之论多从“名教”与“自然”的角度,以向秀、嵇康的学说为纲目,阐明其与何晏、王弼玄学的异同。其实,除了这一内容外,竹林玄学主要的还是从人生的角度着眼,以全身养生为终极目的,是为人生的哲学,这主要是以嵇康为代表。  相似文献   

14.
魏晋时期是玄学兴盛的时期,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竹林玄学思想在这个时候达到鼎盛,它影响了整个时代以及后世的精神、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正>一、玄学:适应于门阀政治的思想"门阀"概念是理解魏晋隋唐间政治与社会的最重要概念。长期以来,不仅中国史学界以之为核心范畴来把握魏晋隋唐的时代特质,而且日本史学界也围绕着如何理解"贵族"与"贵族制"的问题往复论难了数十年,几乎每位重要的研究者都留有自己独到的论述。①同样,在思想领域,魏晋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命题几乎都是在"玄学"的范畴内被加以阐释。②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的经典作家,或如陈  相似文献   

16.
玄学价值论与诗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玄学对这一时期的诗学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价值论的影响即为其中之一。由玄学“以无为本”的价值取向所决定,魏晋六朝诗学在审美取向上相应地表现为重神贵虚、自然清丽和以悲为美。尽管魏晋六朝诗学中的这些变化尚有别的因素的作用,但玄学作为一种时代思潮的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同时,也只有从玄学的影响入手,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玄言诗的生成,与玄学的兴盛有着必然的关系.玄学的自身演变及玄学在社会上影响的扩大,是促使玄言诗出现乃至形成独特风格的前提.从玄学的思辩性与实践性、玄学的边缘化与主流化、玄学的诗意化与诗化三个阶段来考察玄言诗生成的历史进程,并通过对时代与社会的认知,辨析"文变染乎世情"在魏晋时代的特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嵇康的艺术思维是其自身禀赋以及时代造就的产物。他的音乐美学思想融合了道、儒、玄学三者。无论是其丰富的音乐实践还是在音乐理论上的探究,都充分体现了“自然”与“和”的哲学美学思想。在他的几部关于音乐的诗赋中以其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和“自律论”观点在魏晋时代独树一帜;他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充分艺术实践与深厚文学哲学造诣完美融合的产物,将中国古代的“琴道“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在中国古典艺术基础渐隐瓦解的时代,以崇高美学为先导,能否通过音乐美学这个途径去解剖现实关系,成为对中国当代音乐美学发展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魏晋是一个玄学的时代,阮籍和陶渊明都接受了玄学的深刻影响,然而两人的玄学观又有明显差异,它折射到人生思想上,一个悲剧消极,一个怡然自乐。  相似文献   

20.
魏晋玄学是中国古典哲学史以及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亮丽风景,是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与“儒家”哲学嫁接、会通所产生的一朵异花。作为具有隐晦、思辨性征以及曲折表达玄学名士虚拟理想和政治追求的玄学,以其“清谈”的风格卓立于中国古代思想史之林,并为后人埋下一个“追问”的伏笔。囿于学术上的求真精神以及人的探秘心理的的驱使,考证其“清谈”学术风格以及玄学名士追求虚拟理想的成因,就显得尤为迫切而必要,因为在这方面尚有“真”思想、“真”事实可以挖掘,尚有“真”精神可以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