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宋涵之 《科技风》2024,(10):11-13
在数字化视域下,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新兴科技与艺术的交叉学科,为非遗的保护传承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路径。其通过多媒体影像设计、智能媒体产品设计、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交互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对非遗文化进行艺术加工和创新设计,从而赋予非遗文化新的活力,使非遗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更深入的认知。本文从数字媒体艺术的学科特性和非遗保护传承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数字媒体艺术在非遗保护传承中的主要应用形式,探讨了数字媒体艺术与非遗保护传承结合的可行性,并且阐述了数字媒体艺术对非遗保护传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数字媒体艺术融合了各种科学元素与艺术元素,派生出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异现象,表现出如下新美学特征,数值化的新艺术语汇数字化对当代艺术的视听刨作与作品生成做了最通俗易懂的破译.数字化因此对艺术具有了最彻底的革命意义.  相似文献   

3.
101所做的,确切地说不应该叫做数字艺术,而应该说是艺术的数字化。因为数字艺术指的是艺术家用数字化的语言来创作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新世纪的魔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怀远  吕建辉 《情报杂志》2003,22(8):113-114
数字化构建新世纪的魔方,形成了以数字地球为核心,数字政治、数字经济、数字化军事、数字农业、数字教育、数字生态、数字文化等为内容。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通讯技术等为链接手段的魔方世界,这种魔力再次改变人类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特别是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使人类知识的存取普遍化和公众化。  相似文献   

5.
曾媛媛 《科教文汇》2023,(19):33-36
加快教育数字化进程,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是“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以数字技术赋能劳动教育发展,推动数字技术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对于破解劳动教育实施难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意义。但目前高校劳动教育数字基础设施不足、数字资源不完善、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薄弱等现实,导致劳动教育数字化程度整体较低。基于此,文章系统分析高校劳动教育数字化影响因素,从制定发展战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整合数字化资源、推广数字化教学实践、建立共享机制、完善评估和反馈系统等方面提出高校劳动教育数字化发展新路径,以期推动高校劳动教育数字化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数字媒介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历以来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字革命"。数字技术的影响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如绘画和雕塑等传统艺术活动,而全新的艺形式如网络艺术,数字装置,虚拟现实,等作为公认的形式也开始在艺术实践中出现。数字艺术家往往能够跨越艺术表现和探索最紧迫的社会和政治当今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的界限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家的艺术表达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潘溯源 《科技风》2015,(3):251+258
虚拟现实艺术是通过计算机及相关互动、数字技术作用于受众的感官,从而使其沉浸在数字化虚拟环境中产生亲临对应真实或想象环境感觉的一种数字艺术形式。虚拟现实艺术中视觉和听觉是受众接受外部信息的主要途径。为了使虚拟现实作品拥有更好的听觉效果,结合设计学的声音景观设计方式,从正设计、负设计和零设计的角度,对虚拟现实艺术作品的声景设计和回放环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永生 《大众科技》2011,(10):71-74,32
在数字化时代来临的今天,数字化信息技术引入校园教育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材的形式,促进了教育模式、方法及观念的变革。文章以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从校园网络建设、校园现代化管理、校园一卡通等方面如何数字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玲  陶厚永 《科学学研究》2023,(8):1507-1516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创新。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组织变革准备理论,引入了数字化组织准备作为中介传导机制和数字化能力作为调节作用机制,构建了数字化导向对数字化创新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通过回收的336份有效问卷对文中的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导向对数字化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化组织准备在数字化导向和数字化创新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数字化能力在数字化组织准备与数字化创新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调节数字化组织准备在数字化导向与数字化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即:数字化能力越强,则数字化组织准备的中介效应越显著。研究结果丰富了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也为企业的信息化、数智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转型研究:演化和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数字化转型相关的研究议题已经逐渐融入创新、创业等诸多领域,并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针对目前该领域缺乏系统性回顾的研究现状,本文通过对数字化转型领域经济和管理类文献的系统梳理,聚焦数字化转型研究发展和应用场景演变的整个过程,围绕数字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探究数字化转型研究的演进过程。研究基于重要文献的具体研究内容及数字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融合程度,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从三个阶段解析数字化转型研究的演化过程,系统性归纳了数字化转型研究发展的过程及主要应用场景,探索性地提出了推动数字化转型研究不断演进的三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 数字技术应用给传统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促使产业层面创新理论和实践的转型,推动学术界持续聚焦数字技术创新及其应用情景方向上研究的不断深化;(2)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通过创造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重构产业的商业模式及战略,推动与数字化转型活动相关的价值获取及创造方式等研究议题的持续展开;(3)数字创新成为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基础,数字创业成为数字产业化的重要支撑及数字创新价值创造的重要实践,推动学术界对以“数字”为基础研究的不断涌现。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还对数字化转型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解析。研究内容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发展和产业实践创新提供了知识增量。  相似文献   

11.
Chief Digital Officers (CDOs) play a multitude of roles as they facilitat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this opinion paper, we draw on an interview that we undertook with the CDO at a major Chinese software and technology services firm to highlight the intricacies and idiosyncrasie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work both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and externally to clients. We characterise the nature of the CDO’s role as ‘the ar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recognising the blend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knowledge with superior 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n skills.  相似文献   

12.
徐桂楠 《科教文汇》2014,(13):132-133
数字艺术作为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艺术设计领域内,艺术与科学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我们在不否认数字艺术科学性的同时更不能否认其独具的美学特征。而在数字艺术设计中,分形艺术更是打破了传统艺术创作的流程与方法,研究其美学意义十分有价值。本文在梳理分形艺术发展的同时,尝试用多学科的角度去挖掘分形作品带给人的美学享受,并探讨其实际价值。其次,对于分型的常用软件以及常见作品的形式做了说明。最后,从美学角度分析了分形作品的美学属性,并尝试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13.
亢琳 《大众科技》2014,(8):167-169
文章以“孔融让梨”的故事为引子,阐述了“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提出艺术设计教育应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探索了艺术设计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途径、方式以及行之有效的实践模式,提出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纳入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教学主渠道、主阵地,充分发挥艺术欣赏课、教师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加强中华民族美德教育,探索了传统美德课讲授、学科渗透、艺术表达和角色体验等四种模式;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贯穿在艺术设计教育之中,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梁杨帆 《大众科技》2016,(8):145-147
艺术品是人类创造的精神物品,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达到提高人们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和审美娱乐的目的。艺术品以非商品和商品的方式服务于大众,由于我国社会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使得非商品性的艺术品——公益服务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艺术品大多以艺术商品服务于大众。文章以艺术品拍卖市场为例,探讨艺术品作为艺术商品对艺术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利弊关系,如何平衡艺术品与商业二者的关系,使艺术品拍卖市场运营更合法更规范,艺术商品更好服务于社会大众,从而提升我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谢兴伟 《科教文汇》2014,(32):117-119
鲁艺的艺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关门提高”的倾向,这种带有教条主义色彩的错误倾向导致了理论与实际脱节,学与用分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明中国新文艺应“面向工农兵”的新方向,解决了过去许多年来中国新文艺运动史上所未曾解决的原则问题,也直接指导了鲁艺的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的根本改造。文艺座谈会后,鲁艺对艺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彻底的反思,积极调整了教育方针,重新进入了正确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王猜猜  刘爱华 《科教文汇》2014,(25):178-179
艺术教育理论研究强调了艺术修养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艺术教育具有审美教育、创新教育和审美娱乐功能。艺术素养教育与职业技能有密切的关系,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艺术审美教育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是,当前高职院校艺术修养培养力度不强,要深入理解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面向全体学生推广艺术教育,将艺术教育与心理教育、职业教育等主题教育结合起来,真正发挥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CG技术改变艺术的呈现形式,为艺术家提供更好的艺术创作平台,促进现代艺术的发展,而现代艺术与CG技术相结合,也使技术人性化。现代艺术和CG技术的融合,给人们带来更多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刘净净  郭飞 《现代情报》2012,32(10):114-116
随着馆藏数字资源的迅速增长,数字馆藏服务绩效评估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相关理论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但实践应用研究却相对不足,特别是艺术高校的数字馆藏服务绩效评估的相关研究。北京服装学院作为全国惟一以服装命名、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高等学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艺术馆藏。本文对该馆及其他艺术高校图书馆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本体探讨及差异性分析解析数字馆藏服务绩效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艺术高校数字馆藏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Children of today have been surrounded by digital technology since their birth. However, children of today are not equally equipped for their technology rich future: various kinds of digital divides still prevail in the society and affect the young generation and their digital futures. Schools and education of children should undergo an extensiv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o be 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young generation and their digitalized future. 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suddenly and abruptly forced schools and education indeed to engage in such a transformation.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itiated by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the basic education of the young generation, the variety of digital divides emerging and reinforced, and the possible barriers reported along the way. We argue tha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 should better acknowledge children, their digitalized everyday life and their basic education as significant areas of concern. We should understand them as well as allow them to shape the education we offer in the context of higher education, but we should also aim at influencing the basic education of the young generation – for the purpose of equipping them with important skills and competencies for their digital futures but also for the purpose of arousing their interest in this important field, maybe even as a career option.  相似文献   

20.
邓婷婷 《大众科技》2012,(6):214-215
音乐不仅是听觉的艺术,还是"多觉"最终归于"心觉"的艺术。艺术通感研究是人类审美和艺术活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艺术教育深化改革的迫切需求。文章立足于大学生合唱教育的视阈,针对当今大学生合唱艺术感染力不强的特点,对通感及相关的教育启示进行了研究,在认识通感体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通感体验运用到合唱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