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随班就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分析我国目前随班就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随班就读应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于随班就读的基本理论问题 ,提出建立随班就读教育学 ;关于随班就读的教育模式问题 ;关于随班就读与素质教育问题 ;关于随班就读的督导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分析与梳理随班就读相关文献,从"什么是随班就读""谁是随班就读的对象""谁是随班就读教师""为什么要随班就读""随班就读给普通学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几个方面对随班就读有关问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期冀从理论层面更好地认识我国随班就读的发展现状,促进随班就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班就读基本理论建设是目前随班就读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中国随班就读基本理论建设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有:随班就读的思想基础、随班就读与全纳教育的关系、随班就读的内涵、随班就读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理论基础、随班就读的发展阶段以及随班就读的研究层次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一位成功的随班就读数学教师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与教师、家长、随班就读工作管理者的7次深度访谈,并结合资料采集、分析,对一位成功的随班就读教师进行个案研究。揭示了随班就读教师的心路历程,并从成功的随班就读教师特征,随班就读教师取得成功的外因,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等方面展示了成功的随班就读教师所具有的能力,还揭示了随班就读教师面临的压力与当前随班就读工作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于当前随班就读的研究来说,有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存在着争议和困惑.包括随班就读的理论来源,随班就读与全纳教育,随班就读与特殊教育、普通教育的关系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做进一步地分析和澄清,不仅对于推动随班就读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指导随班就读的实践更具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笔者曾对普通小学随班就读数学教师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过调研,结果表明:目前随班就读数学教师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存在明显缺失,特别是随班就读数学教学策略知识匮乏,严重影响了随班就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研究和掌握随班就读数学教学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随班就读教师差异教学能力构成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班就读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主体,提高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成为特殊教育面临的新任务.本研究认为,差异教学适应了特殊教育发展对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要求,通过对随班就读教师差异教学能力构成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在随班就读中实施的差异教学是差异教学的一种实践形式,随班就读教师差异教学能力可以用一般教学能力模型来进行构成分析.由于随班就读学生有特殊教育的需要,随班就读教师应具有比普通教师更为宽厚的知识结构,除了具有普通教育的知识、技能以外,还需要特殊教育知识、技能.同时,随班就读教师获取校内外资源、主动运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能力,也是随班就读教师的差异教学能力之一.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中心是搞好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提高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质量。北京特教中心在全市广泛开展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2004年、2006年两届“北京市随班就读评优课”活动的情况,经过专家组的反复讨论。总结了北京市中小学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经验。由于我们的基本经验来自多年随班就读教学实践,而且,已经得到广大教师和特教干部的认同。许多区县和学校都在认真地学习、推广,在深入开展随班就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就可行性而言,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具备如下条件:(1)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经验为推进随班就读工作奠定了基础;(2)当前普通教育环境发展形势有利于推行随班就读工作;(3)国内外实证研究说明推进随班就读工作可以促进残疾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昆山市随班就读工作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近年来,昆山市随班就读工作不断规范,2004年成立了特教指导中心,制定了《随班就读工作合格学校评估细则》,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中小学教育综合考评方案》,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合格学校评选。昆山市每学期组织随班就读教学研讨活动,每年组织随班就读论文评选,本期从中选编了部分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论文,希冀有更多普通学校教师参与到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的交流中来,推动随班就读工作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二十年我国随班就读教师培养研究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从随班就读教师培养培训的角度,对二十年来我国随班就读教师问题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与反思,总结了研究特点,分析了研究中的不足,希望能对随班就读教师问题未来的研究,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上海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调查,上海市取得的主要经验表现在组织管理、政策保障、入学鉴定、就学管理、师资培训、教学研究方面,同时对随班就读存在的问题加以明确。本文在对随班就读教师、家长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基础上指出:教师和家长在随班就读工作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缺陷儿童人格诊断量表》 ,比较了上海市 5 6 3名分别在普通班随班就读与在辅读学校、普通学校辅读班学习的三类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的人格特征。研究发现 ,三类儿童的人格特征有显著差异 ,在普通班随班就读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的人格发展落后于其他两类轻度智力落后儿童。此结果启示 ,应该关注随班就读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所受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以CNKI所收录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Bicomb和SPSS软件对从1981年以来与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相关的1181篇文献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以探测该领域研究热点分布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我国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特教学校、融合教育、教育改革、支持保障体系、社会支持等方面。而且该研究领域有四大趋势,即特殊儿童教育结果的公平成为教育公平的关键;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构建成为重点领域;特殊教育体系的构建由单一向多维转变;“医教结合”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5.
随班就读是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形式之一,师资是提高随班就读质量、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公平受教育权利的重要保证。当前随班就读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有:高等院校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严重缺位;相关文件规定的培训目标模糊不清;职后培训模式单一,形式死板;师资培训的课程不完整,内容普教化、针对性不强。解决对策主要有:明确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师资条件,细化师资培训目标;结合实际,灵活拓展培训新模式;构建合理的师资培训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做了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写作能力的调查,目的是了解这一特殊群体写作能力的发展,研究共收集530份3-5年级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和普通学生的语文考试试卷,对试卷中写作部分的字、词、句、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的写作能力低于普通学生,且个体差异较大,但随着年级的增长,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逐渐提高.建议在对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上,从低年级起对此类学生加强基础知识教育、充实写作内容,并挑选适合的作文命题逐渐训练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大力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是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需要。它既符合国情,是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符合国际上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七五”中期至“八五”期间,北京市在开展盲、低视力、聋和重听以及轻度弱智儿童随班就读方面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实验。这次对随班就读工作的全面调查和分析,为贯彻北京市特殊教育“九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巩固、发展、完善、提高”一方针,使北京市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关于残疾学生在普通高等学校接受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态分布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和全纳教育理论为残疾学生在普通高校接受教育提供了三大理论依据 ;残疾学生在普通高校接受教育的成功实例为残疾学生在普通高校接受教育提供了实践的范式。虽然理论和实践上的论据说明了残疾学生在普通高校接受教育具有可行性 ,但这并不能掩盖残疾学生在高校接受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因此 ,普通高校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Students with severe and multiple learning difficulties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excluded from mainstream education. Three argu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integrating these students: social and humanitarian motives; interpretations of the ‘least restrictive environment’ as one in which interactions with non‐disabled peers are least restricted; and a changing concept of education to include a range of functional skills which provide preparation for adult life. Ways of implementing integration are discussed, including location of special classes in regular schools, integration into regular classes, and partial integration through links between regular and special schools. Although many existing integration programmes appear promising, there has been little systematic research in the area and few attempts at independent evaluations. Fears about potential loss of support services in integration appear to have some justification. Fears about adverse behaviour by non‐disabled peers have proved to be largely unfounded, but opportunities need to be deliberately structured to ensure that positive interactions occur between integrated students and their peers. Long‐term outcomes for students with severe and multiple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tegrated into regular schools have not been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20.
本论文试图通过对新疆地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的初步探索 ,试图找出影响新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发展的根本原因 ,并根据新疆的具体区情谈谈发展新疆地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