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教育史上,语文作为独立的分科教学所产生的时间并不是太久,但是,其实质上的语文教学在教育史上应该是非常漫长的了。打开漫长的古代教育史,语文教学应该说是风平浪静的。到了近代、现代,教育领域给予语文一个确切的身份后,语文教育便经历了许多的变幻。特别是当代语文教育,一方面师承着古代语文教育的传统,另一方面它又要直面当今社会瞬息万变的“主义和理论”,承受着来自西方先进文化浪朝的冲击。可以这么说,中国的语文教育经历了几千年的相对平静后正面对着变幻无穷的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末,“现代性”问题就成为西方学术界关注的核心,也成为中国学术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从词源学上看,在5世纪末,拉丁语的“modo”(最近、刚才)演变成与“antique”(古代)对立的“modemi”(现代)一词。到了11世纪末,“mordemiras”(现代性)一词出现,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当前的历史时期或时代,它源生于“modemus”,但“现代性”概念则形成于中世纪的基督教,有“现存世界的末日”之意,预示着新的世界的来临。到了16、17世纪,伴随着“古代人与现代人”的争论,“现代性”的概念开始被广泛使用。然而,对于什么是“现代性”。  相似文献   

3.
发达国家师范教育制度经历了几次明显的变化,依据师范教育制度自身的类型与结构的特点,可以将师范教育制度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阶段:前师范教育阶段(17世纪末之前);小学师资培养统一于中等师范宋的潮流(17世纪末-19世纪末);中小学师资培养统一于高等师范学院潮流(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中小学师资培养统一于综合大学潮流(20世纪中以来)。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要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历史研究的现代化.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历史研究的现代化,主括研究理论、方法手段的现代化,其核心是研究主体即历史家认识的现代化.这是因为历史研究乃研究主体对历史客体(或中介客体)的认识及表述的意识活动过程;历史家是沟通“死”的(已往的)历史和“活”的现实(今天)的中介人.历史研究从来都是当代人(现代人)对历史的当代(现代)解释,只有研究理论、方法手段的现代化带来历史家历史认识的现代化,才能实现现代人对历史的正确的现代解释.正确阐释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今天…  相似文献   

5.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这个要求第一次把感悟作为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而提出,可以说,这一提法是对中国古代文化教育思想的重提和发挥,也是对现代教学思想的吸收和总结。众所周知,悟是中国人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社会经验的掌握,大都是通过心悟而得出,中西文化的区别最大之处就在于西方人善于通过实验推理形成逻辑严谨、论证缜密的理论思想,而中国文化(如中医等)大都…  相似文献   

6.
“诵读”是我国古代阅读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和主要手段。它在神州大地沿用了近三千年。它是古人教学汉语文实践经验的结晶,是汉语文教学规律的反映。古代诵读教学一般由教师的教读、领诵、讲贯,和学生的探读(预读)、学读、熟读几个部分组成,而以学生自读贯穿始终。古人关于诵读教学的许多做法与思考,如实践观、整体观、读思、读习、读行结合及“自得”自求的训练方法,都符合教育科学原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现代语文教育史札记》是国内较早出版的一部研究现代语文教育历史的理论著作。这本著作对我国的语文教育传统进行了科学反思,对现代语文教学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轨迹进行了科学分析,总结了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历史的发展规律。对20世纪20年代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展开的大讨论做了准确评价,对20世纪前期语文教学过程和语文教材的改革做了系统评述。并对20世纪前期有影响的13位语文教育家的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重点评介。这本著作在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研究史上具有开创和奠基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鉴古知今,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和探讨古代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上.宋元时期“读文训练”有其自身特色.对今天的中小学阅读教学是很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一直是中国当代教育史上的热门话题,从“九大流派”的理论和实践,到“工具观”与“人文观”的大讨论,都因其各有所长又各有弊端而终无定论,至今仍是各持己见。当我们博取众家所长进行比较时就不难发现,各家各派都把目光聚焦到了人本身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上,都开始关注语文学科的特异性。“以人为本,回复学科特异性”的相同理念已成为了当前语文教育观念的共同趋势,这并不是一种巧合或偶然,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语文教育史教程》是耿红卫教授又一新的力作,全书重新梳理了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历程,将其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近现代、当代、今代等九个阶段。本书勇敢地提出“今代说”。是对中国语文教育史阶段划分的一个尝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张琰 《成才之路》2009,(33):27-27
课外作业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三项基本功能:巩固和延伸课堂知识,培养和发展实践能力,反馈、交流和促进评价。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单一,内容单调,评价手段僵化,对语文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有很大影响。发端于20世纪末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当代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关注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全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的"现代"理念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历史书上常出现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等表示不同历史阶段的概念,我们所说现代化建设的“现代”概念似乎并不是历史学上那个“现代”概念,但无论如何也是有时间性的,同样既有别于过去,也不同于未来。  相似文献   

13.
对待与现代德育存在着渊源承接关系的儒家德育思想,存在着两种引人注目的观点,即“道德重建论”与“儒学复兴说”。虽然,以上两种观点在思想方法上都是不可取的。儒家德育思想作为人类历史化遗产,我们需要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尽管儒家德育思想存在着它历史的落后性,但是,现代中国毕竟是古代中国的历史的逻辑发展结果。无论从“德”的观念与儒家德育的发端,还是从“坑儒”到“尊儒”,无不体现着它的全命力。存在其“德政”、“人性论”等思想中的合理内核,承接着古今中国。对待中国儒家德育思想,其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扬弃中承传。  相似文献   

14.
以语言发生学为哲学根据,笔者认为:“语文是一门关于人脑生产主体语言以能动地反映世界的科学。按语词的声音和符号,可分为‘汉语文、英语文等等’;按历史,可分为‘古代语文、近代语文、现代语文、当代语文和未来语文’;按反映内容,可分为‘自然语文和社会语文’。”[拙笔《小议“语文”》(《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5期)]“数学,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对象,通过主体语言实践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化学,以客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转化规律为对象,通过主体语言实践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而唯有语文,不但以主体语言实践作为建构自己科学知识体系的方式,而且以实践过程中人脑生产主体语言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规律作为自己的科研对象。鉴此,  相似文献   

15.
在高等教育史上,高等学校(尤其是大学)向来是以传播高深学问、从事纯学术研究而远离社会现实,被誉为“象牙塔”。但从整个高等教育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自16世纪末,高等学校就开始了一个逐步面向社会开放的过程。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高等学校参与社会的活动越来...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将七一九年级历史课程内容划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各板块按统一思路设计,因而有共同性。但因教学内容各不相同.教学要求也有差异,故每个板块又各有特点。那么。作为六大板块中的第一个板块.  相似文献   

17.
中外高等教育史发展沿革的分流与合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高等教育有不同的历史渊源,从古代就“分流”发展,沿着各自的主线演变而来,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然而,纵观历史,二者的演变过程却呈现出某种共同的规律性特征,并随着时代的变迁,更多地表现出共同内涵,到了现代逐渐出现了“合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日常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无奈地以所谓的“规范”能在应试中依葫芦画瓢投机取巧而在作文教学中偷工减料捞取时间以挪作他用。现在有些高中生语文学习的时间,明显少于其他学科。就是正规地学习语文,学习课本差不多都挤压在四五个学期内完成,余下的是综合性复习、应考训练。而学习课本时,又大多把主要时间与精力花在阅读部分。有些地方两周一次的大作文也不一定能落到实处,总复习阶段实打实地系统复习作文的也是少之又少。即或是考试(包括平时考试与测验)评卷,作文部分也常是忽略不计,或是蜻蜒点水而已。学生学习写作的时间被过度“开发利用”,“退耕还林”工作举步维艰又必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的传统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产生和保存了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优秀遗产。西方自近代启蒙运动以后,一大批思想家都对中国化“情有独钟”,在融合中西化上所作出了贡献。重新研究中国古代化与西方现代明之间的渊源关系,调整国人近百年来的“化观”,对于反恩19世纪来到20世纪末中国化的历史命运,特别是从“打倒孔家店”到“化大革命”的化立场,完成“中国特色”化观念的变革与自觉,使中国化民族化重新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历史可用一条简约的线条表示:经验总结阶段(清末至1976年);经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并重阶段(1976-1987年);高等教育管理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阶段(1988年至现在)。但为了研究的方便,本分解放前和解放后两大时期分别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