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刚 《青年记者》2012,(35):27-28
深度报道产生于西方新闻界,在我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90年代,深度报道进入稳定的成长期。国内的学者对深度报道提出了一些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欧阳明提出的:"深度报道是对某新闻事实或新闻现象所进行的集中而专门的报道,具体讲,指的则是新闻传媒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板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中,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新闻报道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深度报道大崛起;90年代,新闻报道运用西方的量化统计方法,出现了精确新闻;进入21世纪,民生新闻又大发展。本文试图对这三种报道方式做出评述,以窥探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报道方式的重大革新,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深度报道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活跃在美国新闻界的重要新闻写作理论,后来传播到英、法、日等国家,在指导新闻实践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深度报道理论传入我国,对促进我国新闻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深度报道理论的提出 从20世纪初叶开始,客观报道理论所确立的客观、迅速、将新闻报道与意见写作分开的报道原则,成了西方新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新闻界来说,“深度报道”这一名词并不陌生。自20世纪8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后,虽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却活跃了我国新闻界的思维,推动了我国新闻人对传统的报道形式进行反思与创新。20世纪80年代后期,深度报道在报纸新闻中已占相当数量,并诞生了一批激动人心、永垂史册的优秀作品以及具有现代新闻意识的记者。从90年代开始,深度报道继在报纸上取得巨大成就后,又开始向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大举进军,一批有影响的电视深度报道栏目如雨后春笋般地先后涌现,堪称中国新闻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类电视深度报道起步较晚,<观察与思考>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此类报道,在发挥监督功能的同时,节目形式内容的浅显和粗疏也有待改进和精炼.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应运而生,地方电视台也相继推出类似深度报道,对我国制度建设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经过思考探索的调整期,报道在各方面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6.
深新度闻报界道,理是论继是党20政世新纪闻4、0客年观代报以道来之活后跃的在第西方三种主流报道形式,是对新闻实践产生极大影响的重要新闻写作理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深度报道开始见诸报端,至今成为一种盛行于各种媒体的新闻  相似文献   

7.
深度报道是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形式.它揭示了新闻的主体与客体间的关联,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指出了新闻文本以受众认知效用为主导的运作方向.电视新闻与报纸、广播新闻相比属于后起之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闻直播和滚动播出,使新闻时效性大大提高.电视新闻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
张娜 《新闻知识》2006,(5):58-60
调查性报道是以记者调查为主要形式,对被遮蔽的新闻事实的深度报道。深度报道理论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美国新闻界。调查性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是报纸媒介扬长避短与电子媒介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20世纪60年代,美国电视媒介开始尝试将深度  相似文献   

9.
论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占焜 《新闻界》2000,(3):15-16
深度报道是时代的产物 ,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又推动时代的发展。我国深度报道在改革开放以后 ,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 ,有了长足的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 ,时间不长 ,却崭露出新的风采。深度报道是新闻报道趋于成熟的标志 ,是中国新闻改革的重要成果 ,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一、深度报道的定义和特色我对深度报道下的定义是 :深度报道是运用唯物辩证法 ,进行宏观思维和全面剖析 ,提供广阔、丰富的新闻背景 ,采取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深入事物本质的一种报道方式。这个定义首先界定深度报道是一种报道方式 ,不是一种独…  相似文献   

10.
张萍 《新闻采编》2001,(5):20-22
深度报道是相对于一般动态性报道而言,它 通过系统的背景材料和客观的解释分析,全面深入地展现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内在规律、意义、影响、发展趋势等。深度报道在我国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7年成为中国新闻界的“深度报道年”,但进入90年代以后,深度报道走入低谷。有学者指出:“90年代,深  相似文献   

11.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揭示其本质,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是介于动态新闻与新闻评论之间的一种相对独立的文体。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电视媒体中被大量使用。新闻背景材料是指对新闻事实发生、发展、存在和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电视深度报道中,背景资料的使用对完成整个报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度报道需要透过现象达到观察本质的目的,是一种  相似文献   

12.
杨晓光 《新闻窗》2011,(3):70-70
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报业掀起了一股深度报道的热潮。随着电视采录设备的更新,广播电视新闻的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播电视与报刊的竞争也将目光投向深度报道。20世纪6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的深度新闻调查节目《60分钟》成为热门节目。从90年代开始,在中国电视荧屏上出现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电视新闻深度调查节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新闻媒体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不仅表现为新闻信息量的多与少之争、时效性的快与慢之争,更表现为新闻报道的广泛性与深刻性之争。因此,深度报道成为了各媒体普遍采用的报道形式之一。事实上,深度报道从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14.
费涛 《青年记者》2006,(16):57-58
深度报道是都市报的优势 深度报道的前身是解释性新闻,起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新闻学把解释性新闻称为1929年经济危机的产物。那场席卷全美的经济危机使整个金元帝国一片混乱,美国人被打人了迷宫,不仅要求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更迫切要求了解事件的原因及其与政治、社会的关系。一些美国记也意识到,运用客观报道手法的纯新闻已无法深入事件的深层,更无法剖析原因与揭示其影响与发展前景,这既不能满足读要求,也违背记的职责。于是,解释性新闻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深度报道与理论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一支新闻报道的劲旅———深度报道,在中国媒体崛起。其气势恢宏,纵横捭阖,激情洋溢,内涵深刻,在引导舆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度报道起源于西方,在欧美等国称为大标题后报道,在法国称为大报道。在中国新闻史上,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深度报道就初露端倪。在改革狂飙突进的年代,深度报道日趋风行,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改革开放春潮的涌动,使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始料不及的变化。市场经济使社会生活像万花筒一样复杂多变。旧体制盘根错节,新机制尚不完善,市场跌宕波动。市场经济带来了奇迹般的繁荣,使物质财富…  相似文献   

16.
“公共新闻”这一实践活动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美国。“公共新闻”又被称为“公民新闻”,它的特点是新闻报道与媒介活动相结合,新闻传播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以组织的身份介入到公众事务中,发起公民讨论,组织各种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使公共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在我国电视新闻媒体中,江苏卫视的《1860新闻眼》率先走出了一条“公共新闻”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深度报道百年发展轨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有新闻学者认为,深度报道是继党派新闻、客观新闻后“新闻写作的第三次革命”。很多中国学者对深度报道有比较系统的研究,有人认为深度报道的概念出自西方,中国的深度报道是在学习西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深度报道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自主创新独立发展起来的。但笔者认为,从19世纪60-70年代王韬、郑观应等中国最早的本土报人独立办报开始,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种新闻报道样式在我国报纸版面上出现,并迅速在新闻界乃至整个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那就是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新时期产生的一种新的新闻报道样式。  相似文献   

19.
让深度报道成为报纸的新看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报道在20世纪20年代末于美国出现时,指的是解释性报道。后来,深度报道演化为一种新闻理念和独特的报道要求。从文体划分来说,它包括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系列报道、连续报道和组合报道。这些种类繁多的报道形式,已经成为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的“常规武器”。  相似文献   

20.
深度报道是全面、系统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的产生、过程、结果、解释其意义 ,展望其发展趋势的一种深层的报道方式。新闻链接是近年来新闻编辑学上的一个新概念 ,它是“大新闻”、“大时事”、“把新闻做透”、“把新闻资源吃干炸尽”等新闻理念的产物 ,同时 ,也是深度报道理念在编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进入21世纪 ,全面深入的改革开放使受众对新闻报道的要求提高了 ,他们不但要求知道发生了什么新闻 ,有什么信息 ,而且要求传播媒介在报道一些重要新闻事件或问题时 ,回答“这意味着什么”和“为什么会这样” ,从而使受众活跃思想、开阔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