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广华 《广东教育》2007,(10):18-20
"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量与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包括"以形助数"和"以数辅  相似文献   

2.
数形结合是把数或数量关系与图形对应起来,借助图形来研究数量关系或者利用数量关系来研究图形的性质,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华罗庚先生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千般好,数形分离万事休.”在很多数学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借助形来支撑抽象的关于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和形是数学知识体系中两大基础概念.把刻画数量关系的数和具体直观的图形有机结合,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结合,根据研讨问题的需要,把数量关系的比较转化为图形性质或其位置关系的讨论,或把图形间的待定关系转化为相关元素的数量计算,即数与形的灵活转换、相互作用,进而探求问题的解答,就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A3):40-41
数形结合是初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把数量关系问题转化为图形的性质问题讨论,或者把图形的性质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研究,简言之,"数形相互取长补短".沟通了代数、三角与几何的内在联系.有时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可以将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形象化、简单化,给人以直觉的启示.同时将图形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可以获得精确的结论.因此,数形结合不应仅仅作为一种解题方法,而应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可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将它作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如果把数与形巧妙结合起来,往往能突破思维瓶颈,让人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丁金霞 《考试周刊》2011,(70):77-79
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数与形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某些数量关系的问题可以借助于它们图形的性质,使问题变得直观而形象;某些涉及图形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数量关系.从而获得简洁而一般的解法:还有些问题同时使用图形和数量关系,也可以得到很简便的解法.因此,恰当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可以使许多数学问题变得形象而简单.  相似文献   

6.
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利用它可以将数量关系化为图形问题或把图形性质问题转换为数量关系。要注毒把握好数形结合的尺度才能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及训练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7.
喻林 《天中学刊》1999,14(5):109-109
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研究问题,就是注意数与形的结合.或把几何图形转化成相应的数量关系问题,运用代数、三角等知识去讨论,或把数量关系转化成相应的图形性质问题,借助于几何知识加以解决.在教学中,重视数形结合的引导,使学生形成由形思数,由数想形,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由形思数,以数辅形由形思数,以数辅形,就是要善于从图形联想并构造出与之对应的数量模型,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1点P是边长分别为5,7,8的△ABC的内切圆周上一点.求P到△ABC三个顶点的距离的平方和S=|PA|2+|PB|2+|PC|2的…  相似文献   

8.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与复杂性,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数学教学能够“以数助形”“以形辅数”,把抽象的数量关系、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优化教学中的解题过程,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能力。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展示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与运算、方程与不等式、图形与几何、函数与分析、概率与统计等方面的应用,以期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优化数形结合方式下的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9.
正江苏高考数学考试说明要求,高考既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又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数形结合是高中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是指数量关系,"形"是指几何图形.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是: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察.或者把几何图形转化为数量关系问题,运用代数、三角知识进行讨论;或者把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性质问题,借助几何  相似文献   

10.
把问题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结合起来考虑,或者把数量关系转换成空间的性质问题,或者把空间的性质问题转化成数量关系问题,这种处理问题的思想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作为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体现了"数"与"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的一一对应关系,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把数量关系的研究转化为图形性质的研究,或者把图形性质的研究转化为数量关系的研究,这种解决问题过程中“数”与“形”相互转化的研究策略,就是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让“数”的抽象与“形”的直观结合,使问题的解决既直观又“入微”.当然,更多的时候需要以“形”的生动和直观认识“数”,帮助数量关系的建立,将问题简单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数学以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作为其研究的对象,而数和形是互相联系,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应当从数和形的联系上着手,重视数和形的结合与转化,以形助数,把抽象的概念和关系转化成图形问题,从而使问题直观而形象化;以数辅形,把复杂的几何问题转化成数量关系,通过计算,获得简捷而一般化的解答。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贯穿于整个数学的各个领域;使许多问题的解决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数形结合是把数或数量关系与图形对应起来,借助图形来研究数量关系或者利用数量关系来研究图形的性质,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象  相似文献   

14.
数学思想是数学科学的灵魂,数形结合思想是其中之一.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用数形结合方法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能够变抽象的数学语言为直观的图形、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文中从理论和实例两方面谈了笔者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通过"以数助形"和"以形助数"这两大题型的具体分析,揭示出"数"与"形"之间的紧密关系,从而把问题优化,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15.
数形结合思想是指将数与图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就是在强调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虑的重要性,把问题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的性质,或者把图形的性质转化为数量关系,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下面我就中学的数学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如何“加强数形结合,提高解题能力”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数缺形,少直观;形缺数,难入微",数形结合思想是研究数学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它把数量的精确刻画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相统一,将抽象思维与直观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数形结合通常包括"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两个方面,主要表现在运用图形直观解决数量关系、利用数量关系揭示几何图形的性质等.  相似文献   

17.
数形结合是根据数量与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  相似文献   

18.
郑菊美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2):87-88,122
数与形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数学表象 ,它们的有机结合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方法。重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是优化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把数形问题相互转化 ,即把几何图形转化为数量关系问题 ,应用代数、三角知识进行讨论 ,或者把数量关系问题转化为图形性质问题 ,借助几何知识加以解决 ,使学生看到“形”能想像到“数” ,而看到“数”则能想到“形”。笔者结合数学教学实际 ,探讨数形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1 以形论数 ,化难为易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 ,数式具有抽象、概括可演算等特点 ,图形则有形…  相似文献   

19.
初中数学数形结合的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春桓 《考试周刊》2011,(22):84-85
在初中阶段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时,往往可以由数到形、以形思数、数形结合地考虑问题;把抽象的数量关系用图形反映出来,利用比较直观的图形解决抽象的数量关系问题;也可用比较直观的图形使数量关系的变化趋势更加明确;还可以把几何图形转化为数量关系。"数形结合"是数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思《有理数》一章的数学思想,对于发展数学思维,指导解题实践,大有裨益.现分述如下:一、数形结合思想“数无形,不直观;形少数,难精准”.数和形都是数学的基本概念,图形带有直观性,数则有精确性,两者结合起来,图形使数量具有直观性和实际背景,因而也具有启发性,数量关系使图形的性质和关系具有精确性.利用数形结合,可以使所要研究的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就是最简单的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例1已知a<0,b>0且|a|<|b|,试比较-a,a,-b,b的大小.分析:本题直接比较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