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越式跳高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跳高技术,其基本任务是运用自身能力,通过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等动作形式,使身体重心越过一定高度的横杆,各个部分的技术难度较大。由于受传统起跳理论影响,中学生跳高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背越式跳高助跑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对背越式跳高助跑技术教学的研究缺乏足够的认识。笔者正是基于此问题  相似文献   

2.
余红盈 《精武》2012,(1):19-20
背越式跳高是一项技术动作比较复杂的运动项目,其成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助跑是关键的因素之一。通过对助跑技术特点的分析与探讨,在实践中应充分认识到助跑的重要性,重视提高助跑技术,从而提高起跳效果,提升人体越过横杆的高度,为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跳高是田径运动中技术比较复杂的项目之一,随着横杆的不断升高,对运动员稳定地发挥各项技术的要求也就越高。当代世界跳高运动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是:(一)助跑距离相对加长,助跑技术更接近短跑技术,助跑速度加快。(二)助跑与起跳衔接紧密。在进入弧线助跑中保持积极加速,身体重心快速前移,使助跑与起跳衔接紧密,为快速起跳做好积极准备。  相似文献   

4.
背越式跳高快速弧线助跑起跳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进一步研究背越式跳高起跳理论,对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进行分析,揭示背越式跳高的优越性在于充分发挥和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其实质是弧线助跑起跳为背越式跳高身体重心运动方向的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的累积创造了有利条件。背越式跳高起跳是“两步”起跳  相似文献   

5.
跳高是田径运动的竞赛项目,是一种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越过横杆落地等动作组成,以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来计算成绩的比赛项目。过杆技术有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等。由于技术类型不同,运动员在完成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动作方法上各有差异。下面主要谈一下背越式跳高的基础训  相似文献   

6.
跳高起跳离地瞬间人体重心运动规律的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跳高技术两种姿势的比较,提出了跳高技术的发展应着眼于起跳速度和所需要的助跑速度,同时认为跳高的成绩取决于X体所越过横杆的高度,而这个高度要受到起跳时人体离地瞬间身体重心高度以及过杯时人体重心高度和横杆高度之差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顾玉祥 《中华武术》2006,(11):23-24
背越式跳高一般采用“J”的弧线助跑技术,助跑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并为提高起跳效果和顺利地越过横杆创造条件。可以说成功的起跳是背越式跳高的关键。相比较跳远项目的助跑,背越式跳高的助跑就难多了,在短短的8~12步助跑中有方向的变化、路线的变化、速度的变化、重心的变化等等,所以初学者很难把握,有以下常见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运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弧线助跑身体内倾是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的有效途径,这种速度的转换是背越式跳高优势所在,是从最后助跑2-3步降低身体重心,可加大起跳垂直工作距离,起跳实质是三种旋转力结合(三合一)在一起才能有效地把助跑获得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上升速度,将摆动腿动作在起跳过程中的作用上升到用“摆动腿来起跳”这一高度来认知,有利于理解起跳动作实质,有利于在实践中正确指导训练,是技术训练的突破口。摆动腿蹬伸动作转化的越快,起跳效果就会越好。  相似文献   

9.
运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弧线助跑身体内倾是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的有效途径,这种速度的转换是背越式跳高优势所在,是从最后助跑2-3步降低身体重心,可加大起跳垂直工作距离,起跳实质是三种旋转力结合(三合一)在一起才能有效地把助跑获得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上升速度,将摆动腿动作在起跳过程中的作用上升到用“摆动腿来起跳”这一高度来认知,有利于理解起跳动作实质,有利于在实践中正确指导训练,是技术训练的突破口。摆动腿蹬伸动作转化的越快,起跳效果就会越好。  相似文献   

10.
背越式跳高是目前最先进的跳高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人体潜能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为顺利越过横杆创造有利条件。跳高技术的核心是围绕如何利用助跑速度,创造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而快速弧线助跑起跳是背越式跳高充分发挥和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的核心,如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7名一级男子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与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男子一级水平的跳高运动员在技术上主要表现为助跑最后两步步长较短,助跑速度相对较慢,起跳过程中摆动腿动作幅度与高水平运动员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提高我国运动员跳高最后两步的助跑速度与摆动腿、臂的技术动作将有利于我国运动员进一步提高其运动成绩和跳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雍明  邹玉玲  陆阿明 《体育学刊》2011,18(6):119-123
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幸娟倒3步助跑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郑幸娟倒3步助跑弧线衔接不流畅,导致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助跑中两臂摆动动作不规范,倒2步摆动腿"牢固支撑"动作做得不够,直接造成身体内倾角加大;倒两步助跑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高度出现上升趋势,从而影响了助跑和起跳的衔接;助跑倒1步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下降明显,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仅为5.94 m/s,比倒2步下降了0.64 m/s,低于国内外优秀女子运动员;助跑倒1步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垂直速度为正值,身体重心呈向上运动趋势。郑幸娟跳高的倒3步助跑技术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3.
背越式跳高采用的是弧线助跑,即在弧线助跑的延长线上放脚完成起跳动作,使人体腾起后形成一处向上、向前的切线抛物线运动轨迹,上身背对横杆完成背弓的过杆动作。较合理利用起跳后人体所获得的有限高度完成好背弓过杆动作,则成为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而掌握好背弓动作,又与准确的弧线助跑适宜起跳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背越式跳高是一种以杆上背弓姿势、向上甩腿越过横杆,过杆后以背部落垫的跳高方式。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要充分发挥助跑的水平速度,起跳时要发挥起跳爆发力,摆动腿弯腿摆动。现阶段随着训练手段以及运动员营养供给的不断改进,竞技水平不断提升,如何更好地完善传统的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不同训练阶段速度素质的水平,提高跳高的成绩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跳高是田径运动的竞赛项目,是一种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越过横杆落地等动作组成,以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来计算成绩的比赛项目。过杆技术有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等。由于技术类型不同,运动员在完成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动作方法上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一、易犯错误:助跑先快后慢产生原因:助跑步频和步幅不稳定。纠正方法:1.跳高架前画上助跑弧线进行反复先慢后快的助跑节奏练习。2.在弯道区进行重复性先慢后快的助跑节奏练习。二、易犯错误:最后几步形成侧身跑及背对横杆起跳过杆产生原因:没有很好地做到起跳脚外侧着地和摆动脚内侧着地助跑方式来完成助跑起跳技术动作。纠正方法:在全程助跑中,当身体进入弧线助跑区时,身体要始终沿着弧线助跑并向内倾斜。同时,用起跳  相似文献   

17.
一、弧线助跑和背越式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必须在起跳中使身体绕纵轴转过一定的角度,并获得一定的绕纵轴转动的角动量,才能保证身体越过横杆时形成背对横杆姿势。从起跳脚着地到形成背对横杆姿势,转体的角度为90° 助跑角度θ(图一)。  相似文献   

18.
一、小学跳高的教学重点小学跳高技术教法重点 ,一是助跑的节奏 ;二是掌握摆动腿至横杆上时要稍内旋技术 ,因为摆动腿摆至横杆上时要稍内旋是衔接助跑和空中的动作关键。若起跳摆腿失败 ,重者没有成绩(犯规) ,轻者影响成绩。影响起跳效果的原因有多方面 ,但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助跑节奏和起跳过杆的角度。这不是几节课能解决的 ,但助跑节奏则是可以通过合适的教法在短期内予以完善 ,因此 ,如何掌握正确助跑节奏 ,也应是小学生在跳高技术中教法的重点 ,它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起跳。二、什么是正确的助跑节奏跳的高度和跳跃者助跑的节奏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教学,一 般采用先双脚跳背越式过海绵垫和过杆练习,待背越挺髋、后屈膝、压肩、收腿过杆动作熟练掌握之后,再通过短助跑单腿起跳等背越横杆的练习巩固背越式过杆技术。而单脚起跳背越过杆与双脚起跳背越过杆技术有较大差别,所以学生尽管双脚起跳背越式过杆技术已经掌握了,一进入短助跑单脚起跳过杆总会出现一些技术变形,成为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教学的一个难点。 单脚起跳背越过杆与双脚起跳背越横杆的判别主要有两点:第一,单脚起跳不像双脚起跳那样背对横杆,而是身体侧对横杆,在空中要转体形成背对横杆姿势,所以在起跳中要注意有助于空中转体的动能形成。第二,  相似文献   

20.
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法,分析了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和垂直速度的变化规律,认为背越式跳高起跳身体重心由低向高不断加速上升,垂直速度是由小到大不断加速增大,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的“两步”中完成的,起跳垂直速度是摆动腿支撑和起跳腿支撑下的“双动力”起跳中获得。弧线助跑起跳最大的优越性是经济实效地降低和升高身体重心,为身体重心运动方向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提早积累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