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三江源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南部,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水塔",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跨流域最广、湿地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对全国乃至全球的大气、水量循环都有重要的影响。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三大江河流域面积达347640平方千米,占全青海省总土地面积的49%。因此,建设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世界屋脊地区的湖泊湿地、原始森林、高寒灌丛、草甸草原、珍稀动植物,以及"世界第三极"景观都具  相似文献   

2.
<正>绵延的沙丘,巍峨的雪山,清蓝的湖泊,幽绿的沼泽,繁衍不息的野生种群,伴着清风和飞云,构造出一片神奇的土地。它被称为人类的禁区,又是生命的天堂,这就是可可西里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地区,也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自然环境独特,被称作"万山之宗、千湖之地、动物王国",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和生境最后的庇护所",也是"全球生态系统变化的活生态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的聚宝盆,在国家生态区位上十分重要。开展柴达木湿地资源调查研究,对加强柴达木湿地保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介绍了柴达木河流、湖泊、沼泽和人工湿地种类、面积以及动植物资源等,表明柴达木湿地总面积有3.51×10~6 hm~2,柴达木湿地率14%,比全国的平均湿地率高(5.58%)。在湿地类型中,其中河流占湿地总面积比例6.34%;湖泊占11.12%;沼泽占79.94%;人工湿地占2.60%。柴达木湿地有植物群系55个、野生维管束植物647种、野生脊椎动物242种,同时还具有丰富的盐湖生物资源。同时,文中指出柴达木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湿地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来自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办公室的信息显示,最新科研测定表明,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自2005年实施至今,整个三江源地区地表水增加了82.9亿立方米。这其中,黄河源头地区增加24.4亿立方米,长江源区增加45.8亿立方米,澜沧江源区增加12.7亿立方米,三江源地区主要湖泊面积净增加760平方公里。
  地表水量增加也促使草地退化趋势初步遏制。目前,三江源地区中等覆盖度草地面积持续呈稳定趋势,高覆盖度草地以每年230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黑土滩治理地区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20%增加到80%以上,草地平均产草量每亩达到45公斤,比1988-2004年间的平均产量增加了9.5公斤。  相似文献   

5.
三江源地区太阳辐射与日照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秉荣  颜亮东  校瑞香 《资源科学》2012,34(11):2074-2079
本文利用1961年-2008年三江源地区16个气象台站观测的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资料,区内玉树气象站的太阳总辐射观测资料以及改进的Angstrom模型模拟的全区太阳总辐射年分布资料,应用线性趋势法,对三江源地区太阳辐射、日照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全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02.8h,多年平均太阳辐射值为6751.08MJ/m2,较全国平均而言,三江源地区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日照北部高于南部,太阳总辐射西部高于东部;1961年-2008年间,三江源地区日照在玛多、达日地区显著增加,在治多、兴海显著减少,其余地区日照百分率和日照时数呈稳定状态,不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日照减少的现象;三江源地区太阳总辐射1960年代后期至1980年代中后期呈减少趋势,1990年代后呈增加趋势,其变化趋势和全球先"变暗"后"变亮"过程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961~2004年"三江源"地区气象台站观测的气温、降水、积雪资料,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冬季积雪温度、降水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60~90年代冬季"三江源"地区中雪和大雪出现的站次以及雪灾出现的站次有逐步增多的趋势,降雪量和地表平均积雪量每10a分别增加1.454mm、9.861cm,单站积雪量在4100m左右的高度上增加比较明显,冬季降雪和积雪增加的趋势和新疆完全一致。44a来平均积雪量经历了3次明显的转折,并具有9.3,7.0,5.6,4.7,4.0,3.5,3.1,2.2,2.0a的显著周期。未来10a冬季积雪增多的趋势仍将维持,雪灾发生的几率仍然偏大。"三江源"地区1962~2004年的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率达到0.27℃/10a,进入21世纪,"三江源"地区夏、秋季平均气温增高趋缓,而冬、春季增温加剧的趋势明显。降水量总体呈微弱的减少趋势,减少率达到0.74mm/10a,冬、春季降水量呈现出增加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35,3.44mm/10a。  相似文献   

7.
《资源科学》2009,31(11)
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世界级河流的源头,是世界上湿地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和分布最集中的地区.行政区域辖青海省的玉树、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州的全境(包括格尔木市代管唐古拉山镇)以及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兴海、同德两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河南县,共16县1镇,总面积36.3万km2,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50.4%.三江源地区还是原生态藏文化的保留地,是唐蕃古道的途经之地,自古以来即是藏汉文化联结的重要走廊之一.  相似文献   

8.
《云南科技管理》2010,(4):82-82
<正>生态湿地被称为湖泊的"眼睑",是联系陆地和湖泊间的"天然纽带",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湖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场所,流域内自然景色最美的区域,也是控制污染物入湖的最后一道防线。滇池环湖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是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滇池"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中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发展论坛青海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现状与思考/段靖平!(1-4)对青海湖区野生鸟类禽流感疫情防控的思考/郑杰,何玉!!!!!!!!!!!!!!!!!!!!!!!邦(1-8)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危机与保护建设战略探索/胡玉!!!!!!!!!!!!!!!!!!!!!!!婷(1-10)青海省野生经济鱼类资源现状和面临的危机  相似文献   

10.
特产农业是特种动物养殖、特种经济植物种植业的简称,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特种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有上千种,野生植物资源有上百万种,其中不少属于珍稀动植物。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利用特种动植物资源的传统。野味是人们餐桌上的珍品,许多中草药也取自野生动植物。但是,在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条件下,对特种动植物的利用不可能发展成一种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种动植物完全可以发展成一个现代产业。近  相似文献   

11.
对于陆地上的生物群落来说,荒漠和热带雨林二者分别属于两种生态极端。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生存环境最优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热带雨林中生物之间的竞争极端强烈;与之相反,荒漠则是生存条件最严酷、生物资源最贫乏的地区之一,荒漠中生命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斗争成为主导,水分这种生命最重要的因素极度缺乏,因此,荒漠中的动植物都有一系列对缺水环境的特殊适应的本领。  相似文献   

12.
<正>青海三江源地区,哺育了中国半数以上的人口,支撑了江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生态立省"战略指导下,三江源地区以绿色经济发展为主旋律。青海地处"江河源"和"气候源"的独特地带,"这里是高寒生物物种的资源库,是全球气候的调节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的西部,有一片世界上海拔最高,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高原,叫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由青海和西藏两个省区组成,因此而得名。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三大江河——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有大片的无人区,寒带高原动植物丰富,也是中国最能体现高寒原始生态的地区,而且这里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但是受高海拔寒冷气候和特殊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这里林草植被稀疏,加上各种人为破坏因素,生态形势极为严峻。  相似文献   

14.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有着极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而且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许多地方迄今仍是人迹罕至的处女地,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级”和“亚洲水塔”之称。西藏不仅是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  相似文献   

15.
<正>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独一无二的湿地生态系统,使得这个在高寒地区,大气储水能差的半干旱气候区内可以储存生命之水,有"中华水塔",甚至"亚洲水塔"之称。然而,三江源地区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已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三江源地区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它对人类生存环境、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巨大的物种基因库,而且与环境气候、经济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产力和代谢能力极高。它向人类提供粮食、蔬菜、鱼、禽、等经济作物;为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6.
《百科知识》2013,(7):66-68
上世纪20年代以来,由于自然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自然保护区作为保存自然生态和使野生动植物免遭灭绝的主要手段,得到迅速发展。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存库",它拯救了一大批濒危动植物,也为人类发展所需要的能源、食物、原料、药品提供了丰富的来源。自然保护区还是进行自然保护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研究生态和环境变化的规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提供了特别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正>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区,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这里分布着特有的11种土壤类型、8种植被类型、73科390属1700多种种子植物和1000多种中藏药材、48种两栖和爬行动物,以及147种鸟类和76种兽类,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滥采偷猎活动严重破坏了三江源区生态系统近年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滥采偷猎等活动严重破坏了原本十分脆弱的植被系统。自  相似文献   

18.
朱江  魏辅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1):1614-1622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旨在确保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免受国际贸易的威胁,是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最有力的国际公约之一。作为缔约方履约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机构肩负着确保国际野生动植物贸易满足公约可持续性、合法性及可追溯性要求的责任。科学机构的工作范围广、涉及领域多,包括:组织开展动植物种科学研究,掌握物种基础科学信息,了解公约贸易政策,为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贸易提供科学咨询,熟悉公约谈判规则,参与国家履约谈判,开展履约科普宣传,提高全社会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简称“国家濒科委”)作为我国的CITES科学机构,自成立以来,依托中国科学院,依靠广大科学家,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绩,得到国内外的高度评价。目前,面对履约新形势,国家濒科委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需要在物种科学研究、促进领域协作、深化履约合作、专家智库建设、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期为全球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遥感技术及现场实地踏勘对武汉市湖泊湿地生态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包括湿地地形地貌、水文水系和野生动植物的调查以及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诊断和识别湿地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功能退化的湿地提出生态功能恢复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传统野生动植物平台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在传统野生动植物保护平台功能的基础上添加互联网大数据云监管、特色商城发展的新内容的优化策略,旨在为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成为人们生活行为的一部分,使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成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