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英语"作为英语在中国的国别体变体,受汉语的干扰是毋庸置疑的.汉语的语义特征自然地被带到使用者的英语中.语义迁移的表现有语义的增加、减少和错认.本文从这三个方面,讨论"中国英语"中的词汇、句式、篇章(交际模式)上的语义迁移现象,并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旨在指出对中国的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在主流英文报纸及杂志上时常出现"中国英语",这一现象引起了许多研究人员关注的目光.通常情况下,在文化传播中有部分语言表达上面都存在一些真空地带,而"中国英语"恰恰弥补了这些空白,将英文与汉语融合在一起,把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表现出来.本文就"中国英语"存在的理论依据及在英语新闻报道中的文化传播作用展开探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辰目 《传媒》2015,(2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这一规划的背景之一,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进而引领新常态,因为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如果从认识新常态的角度,笔者以为可以用"五性"来梳理中国经济新常态,这"五性"就是新常态的差异性、客观性、复杂性、特殊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田龙过 《传媒》2018,(12):91-93
"一带一路"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是寻求共识的过程.基于国际关系共识,挖掘丝路历史记忆,在多元差异的价值体系中求同存异,是"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基础,也是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核心内容;依托"母题"和"原型"等世界性的话语形态、文化元素和叙事框架,搭建起价值传播的"共识"之基,是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策略.有了这两个共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价值目标、价值传播和价值实现才能得到有机统一,才能伴随着"倡议"的落实实现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最大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雪松 《传媒》2018,(8):54-56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积极参与21世纪全球治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顶层战略设计.自从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该倡议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响应,并对世界经济发展有着积极影响.澳大利亚一直与中国保持密切的贸易关系,但到目前为止,仍未与中国正式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笔者试图全面考察澳大利亚主流纸媒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建构情况,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一、国有书店"入世"面临的冲击和影响 国有书店特别是新华书店,"入世"后仍然是中国书业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的主力军.同时入世对中国批发零售业来说,受到"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原则影响最大,国有书店将直接受到国外书业分销的冲击和考验.  相似文献   

7.
阿新 《档案时空》2007,(9):20-23
她只是初中毕业,却自学"催乳术",并留学取得"催乳师"洋文凭回国创业;她是一个下岗工人,却又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催乳"专业公司,并出任总经理;她灵巧的双手总是与乳房打交道,她手里的乳房托出的不仅仅是喷薄而出的乳汁,更是一个个年轻生命的健康和希望……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催乳师"李虹.  相似文献   

8.
我国出版物的出口,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在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借此机会,笔者主要想谈一谈我国图书"走出去"过程中的进一步发展问题,仅是与大家一起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周斌 《现代出版》2003,(2):21-23
2003年是新世纪的第三个年头,也是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二年,中国出版业经受着零售市场开放的考验和批发市场即将开放的压力,以及随之而来的其他种种挑战,各个出版社也在国内国外双重竞争压力之下努力寻求发展.笔者在此就整个出版战略中的"主题"策略浅加探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在国际事务上已是与美国这个超级大国抗衡和磋商的主要力量,此点毋庸置疑,然而在许多涉及文化、意识形态的软实力方面,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是不确定、不透明、不理解.对于中国的国家形象,现在的认识是中国经过了挨打、挨饿的阶段,目前进入了一个挨骂的阶段."挨骂"其实就是舆论、传播领域的战争,是争夺话语权、确立合法性、塑造有亲和力和说服力的国家形象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电视外语频道的作用尤其重要.早在1986年,上海电视台首次在中国电视荧屏上播出英语新闻.上海外语频道的前身东方卫视英语栏目,也始终是走在中国国际传播前沿的一支劲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师范教育文献数据库"是衡水师范专科学校首次承担完成的原国家教委批准立项的世界银行贷款大型科研项目.阐述了该课题的研究内容、实施计划;评价了该课题研究的功能特点、理论与实际价值;介绍了该课题具体的执行与完成情况.  相似文献   

12.
申琳 《出版广角》2018,(13):33-35
随着我国原创儿童文学的飞速发展,童书板块迅速崛起,与教育图书、社科图书并列成为三大图书出版板块.本土优秀儿童文学作家、原创中国童书作品屡次荣获国际奖项,将中国童书推上世界童书的舞台.伴随"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国童书出版应通过培养本土创作作家,塑造优秀作品,创新国际合作方式,参加国际书展,举办童书论坛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实现中国童书"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新闻学己经开启由"职业主导范式"向"社会主导范式"的转换进程.这意味着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对象的社会化转换,即不再局限于职业新闻活动这个中心,不再停留在职业新闻领域这个"中层",而是开始进一步的"上升"和"下沉".所谓"上升",就是在"人与新闻关系"这一新闻学总问题的视野中,更加关注新闻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荣使命.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出版业在"走出去"的具体方式上已经做出了多种探索.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中国出版实施"走出去"战略尚做出艰巨、勇敢、积极、智慧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5.
徐协 《当代传播》2011,(1):102-104
中国元素是广告创意的源泉,是国际品牌顺利实现"本土化"的保障,是中国竞争力中的软实力.本文选取2007年-2010年有关广告中的中国元素研究的相关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对近年来中国元素研究的基本状况与研究成果进了总结与梳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知网"在科技期刊选题策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申  李国玲  杜宇欣 《编辑学报》2010,22(5):457-459
结合编辑工作实践,介绍"中国知网"在科技期刊选题策划中的作用以及学术趋势搜索、文献检索、知网节和国家级科研项目检索功能在选题策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邱光华 《传媒》2021,(17):53-55
近年来,在中国故事"走出去"的同时,一批外国视频博主也"出海"中国,活跃在B站、微博、YouTube等社交平台,以丰富的内容创作展现中国的风土人情、大美风光、社会变迁等,架起了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本文以"我是郭杰瑞"为参照样本,探究其Vlog的叙事之道,并借此分析"洋网红"应如何讲述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8.
在写实影像中阐发东方式的情思感想是中国电影独特的审美理想和美学形式.它会通了传统绘画概括夸张的手法、丰富的联想以及用笔虽简但意境深邃的表现能力,营造了中国影片的"象外之象"、"境外之旨"和"神似"之美.  相似文献   

19.
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路径的研究,并在促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中国国际形象,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一带一路"为视阈,在分析当代中国价值观传播基本内涵与必然性的基础上,指明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现实挑战,并以传播学理论为指导,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媒媒介、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入手,重点分析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具体路径,以期为相关主体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新时代中国外宣工作的新范式."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对当代青少年成长成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时代强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故事"青少年英文读物的价值,梳理"中国故事"青少年英文读物编辑出版存在的问题,提出形成"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社会风尚、制定"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