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第2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扬州日报选送的消息——《就业局长"潜伏"打工探扬州用工》(以下简称"潜伏局长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是扬州日报创办50多年来第一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这篇834个字的短消息,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新闻报道:云南曲靖是劳务输出大市,农民出远门打工害怕上当受欺负,当地负责劳务输出工作的陈家顺副局长,隐瞒自己的干部身份,在扬州一些企业以打工者的身份与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一段时间,对当地用工环境熟悉满意后,再介绍更多的父老乡亲来这里打工挣钱.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档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栏目,这在中国新闻奖的评奖历史上并不多见;这是一档用"亿"计量的节目,它影响了亿万中国人的生死观;这是一档情感至上的节目,它被中国新闻奖的评委评价为"中国人的行进情感史诗".开播四季以来,观众数以亿计,仅在腾讯视频一家就取得了过亿的视频点击量.  相似文献   

3.
大众日报"周末人物"专栏,获得2011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是大众报业集团今年获得的7个中国新闻奖之一. "周末人物"专栏,创办至今,已近20年,曾四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名专栏或优秀专栏称号,十次获得山东省新闻奖名专栏称号.是目前全国党报中唯一个坚持长久的人物栏目.  相似文献   

4.
正在去年的第2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笔者撰写的评论《"富豪相亲"浊化社会空气》有幸获得二等奖。富豪相亲,不是重大主题,而是普通的社会话题。在这届中国新闻奖上,广播评论《一张道歉条,触动了我们什么》、《我们也想吃上营养餐》,电视评论《公交让座的"让"与"坐"》、《"如此"会议》都入围了中国新闻奖,这说明只要在众声喧哗中发出了"最强好声音",社会话题也能写出精彩,得到认可。2012年12月2日,一场名为"富豪相亲会"的征婚海选活动在南京举行,引起南京媒体极大关注。此前,这场相亲会已经在广州、长沙、武汉等地举行,每到一处,都会大张旗鼓地宣扬,参加相亲会的富  相似文献   

5.
在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笔者采写的《五问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睢宁县改革试点的考察报告》获得调查性报道一等奖,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徐州新闻界获得的新闻最高奖项。作为一家地市级党报,能够摘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桂冠",实属不易。这是我们常年坚持"走转改"的必然成果,也是徐州日报实施党报创新工程的重要成果。作品以深入细致的调查、平民百姓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2011年,吉林朝鲜文报社金清洙的通讯《归国劳务人员在图们江畔建起一座"百年部落"》一文获得了第21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奖二等奖.这是以朝鲜文出版的报刊第一个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刘伟 《传媒》2015,(24):12-14
"聚焦社会关注点,正确引导舆论,是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一大特点."笔者很赞同对这届新闻奖的这一评价.什么才是好新闻?笔者以为,既关注了正在发生的事实,还能预见社会的正确走势,这应该就是好新闻.本届获奖新闻基本涵盖了2014年的所有重大事件,这说明:作者在社会责任担当方面没有缺位;作品在正确舆论引导方面没有失声;媒体融合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在第20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大众网作品"中国一日"获网页设计一等奖.这是继在第18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大众网<孟祥斌:英雄从兹去,全城泪满巾>获网络专题三等奖后的又一历史性突破.由此,大众网也成为山东省内唯一一家两获中国新闻奖的网站.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新闻培训班上,我向听课的记者、通讯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新闻采写中,处于第一位的是什么?有人回答是写作.其理由是:同样的新闻源,同样的新闻素材,有人能写出新闻佳作来,有人则不能,可见写作是第一位的.我的回答是:积我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多年的经历体验,结合我对"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研究分析,我个人认为,在新闻采写中,发现一则新闻比写作这一新闻更重要.怎样去发现新闻呢?从笔者对"中国新闻奖"作品的研究发现,可以从下述12个方面去寻找新闻.  相似文献   

10.
1995年河北日报于一版开辟了言论专栏<燕赵论坛>,至今已有9年了.该专栏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河北大学新闻学院以及河北日报社组织的多次受众调查中,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一直位于各言论专栏榜首,已经成为河北日报的"招牌菜"之一.1998年,该专栏发表的<迎着老百姓的方向走>一文获得中国新闻奖评论一等奖;2001年,该专栏发表的<"真抓"与"假抓">再度荣获中国新闻奖评论一等奖.一个省级报纸的言论专栏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两次获得全国新闻最高奖的一等奖,这在全国都是非常少见的.近年来河北报界总共获得的两次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全部出自<燕赵论坛>,可见该专栏在河北报界的地位和影响.<燕赵论坛>除了两次摘取中国新闻奖的桂冠外,在河北省新闻奖、全国省(市、自治区)党报好新闻评选中更是捷报连连,屡次折桂.  相似文献   

11.
在第2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扬州日报2011年3月8日上的《就业局长"潜伏"打工探扬州用工》一稿,荣获消息一等奖.作为地(市)级报纸的消息作品,能够摘取"中国新闻奖"的最高奖项,必然有它的不寻常和独特之处.这篇稿件的主要独特之处在于下述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2003年5月,国内第一个具有网络问政性质的平台——"网上民声"在山东烟台诞生.负责创办这个栏目的胶东在线当时成立仅有一年时间,由烟台广播电视台主办,2009年10月,"网上民声"经过六年的发展和积淀一举荣获第19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新闻名专栏),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这是烟台新闻史上第一个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新闻作品,填补了山东省网络新闻作品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空白."网上民声"是地方网络媒体探索网络传播规律,利用互联网协调社会,积极打造精品栏目的一个生动典型."网上民声"也在国内较早地擎起了"网络问政"的大旗.  相似文献   

13.
<达吾提·阿西木探亲记>是2004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我曾反反复复地拜读过这篇新闻佳作.最近,当我再次阅读这篇文章时,我被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共和国总理对达吾提·阿西木无限关爱的亲情所鼓舞、所感染.  相似文献   

14.
近日获悉,中国记协首次把新闻论文评选纳入中国新闻奖中,并将召开’97全国新闻学术年会。这一新举措实在好.好就好在它为进一步完善新闻界的奖励机制,为全面反映新闻工作者的劳动成果.为促进新闻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开了先河。《中华新闻报》的前身《中华新闻信息报))4月7日刊登了赵振宁先生的《关于中国新闻奖评选的几个问题》一文。文中明确提出.中国新闻奖评选要增设新闻理论等项目,其理由是“新闻理论文章(纯学术的理论研究文章除外).它的作用可以和新闻评论相媲美,把它排除在新闻评选之外是不妥当的”。笔者非常赞同这个看…  相似文献   

15.
江坪 《新闻实践》2008,(2):45-45
翻阅2007年12期的《网络传播》,有一则新闻报道特别醒目:"2007年中国互联网10大新闻",其中之一是"互联网研究论文首次问鼎中国新闻奖"。报道说:"2007年8月28日,第17届中国新闻奖揭晓,这是网络新闻参评中国新闻奖第二年,互联网研究论文《互联网时代突发事件的传播应对》,经浙江记协推荐,获得了中国新闻奖‘新闻论文’一等奖,  相似文献   

16.
第22届中国新闻奖经过紧张的评选,终于尘埃落定,共有291件优秀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和特别奖。这些作品。集中展示了2011年中国新闻界的优秀报道成果,获奖当之无愧。作为此次中国新闻奖的评委.笔者感触良多。最深的体会就是:优秀作品,是获奖的通行证。A、“优秀作品”的价值认知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新闻作品的最高荣誉奖,如果作品达不到一定的水准,要想获得这个奖项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些作品在有关媒体及有关团体报送时已经过五关斩六将,而在中国新闻奖评选时.又要经过八九十个评委的初评与终评.质量差一些的作品肯定要遭淘汰。可以说,能够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作品都是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7.
《有房啦》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是齐鲁晚报新闻摄影作品首次获中国新闻奖.《有房啦》拍摄于2010年11月1日.当天济南市廉租房实物配租开始选房.妻子丧失劳动能力、租了十几年房子的济南低保户柳恒章选到了自己的房子,领到确认书之后他激动得嚎啕大哭.正在现场采访的我及时抓住了这一细节,咔嚷咔嚷连拍几十张,成功捕捉了柳恒章选到房子之后喜极而泣的瞬间.画面令人动容,在头版以大图刊出,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与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从"芭比"到"苹果":笼罩在数据迷雾下的"中国制造"》一稿,用数据、事实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和强化中国立场,这也是中国新闻奖近来新设国际传播奖项的核心所在。整体而言,这篇1900字的通讯,在中美贸易顺差争论背景下,讲述了中国企业微利代工挣着血汗钱,超额利润却被美国拿走,回过头来美国又倒打一耙,拿自己的逆差说  相似文献   

19.
去年,<新闻与写作>发起过一场关于新闻文体创新的讨论.笔者发表过不成熟的看法:当前迫切的问题是文体的规范使用.半年以后,笔者对自己的这个看法更加坚定了.笔者有个可能不准确的感觉:新闻文体的规范和正确使用,在全国新闻界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个感觉,来自于2009年中国新闻奖的选送作品公示.  相似文献   

20.
对于地方媒体来说,青岛涌现的众多名牌企业以及由此形成的"名牌现象"无疑是一座丰厚的新闻素材"富矿区".一个城市具有自身区域性的特色与亮点,充分挖掘这些特色与亮点,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进行精耕细作,这是城市电台新闻报道的优势所在.多年来青岛电台立足地方新闻资源优势,不断打造报道精品,2005年推出的系列报道<"微尘"在行动,爱心铸品牌>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的创作再次体现了这种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