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频繁的每周小测验,老师费力,学生乏味,老师利用一颗糖进行奖励,激发了学生争取的欲望,实现了老师教育的初衷。日常教育中充满了好多教育的契机,需要老师用一双慧眼去发现,智慧地加以利用,以便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2.
针对家长和老师一味排斥批评教育的现状,提出批评教育的原则、方法和批评教育的一般步骤,让老师们能够正确地看待批评教育,并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沈兴波 《学子》2012,(7):28-29
一、学会赏识学生,做"博爱型"班主任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教育者用赏识的方法把爱具体化。在教育过程中,爱可以使老师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爱可以让学生与老师的心靠得更近,会主动向老师敞开心扉;爱可以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胆识。因此,在赏识教育理念下,班主任要真心诚意地关爱学生的成长,精雕细琢地去...  相似文献   

4.
左耀明 《考试周刊》2013,(77):163-164
一位教育家说.当学生意识到老师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时候说教往往是失败的。教育是存在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复杂的活动。教师是教育学生的,学生到学校是接受教育的。这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遗憾的事。这都与老师对学生的教育痕迹过重有关。  相似文献   

5.
我曾经问过我的学生:世界上如果没有老师会怎样?我满以为他们会说没有老师就没有知识,没有老师就没有科学等,可是孩子们的回答却令我失望:没有老师就没有考试,没有老师就没有作业,没有老师就没有暴力……听到这些回答,我不禁从心底发出一声感叹:孩子,我用什么触动你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三尺讲台给了我太多的教育体验和情感经历。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教育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而情感交流的纽带便是老师对学生的爱,因此师生之间要有和谐的情感共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可…  相似文献   

6.
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通过一种情感连带关系的作用来完成的。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有一处环节失控,教育就会受阻。因此,老师、学生和家长之间必须紧密配合,在情感和谐的氛围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所谓"难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一些学生的主观感受。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印象、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这种感受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因为这位老师感到很难教育的学生,其他教师可能感觉到并不是难教育的。一般来说,老师在看到自己的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丰富多样,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地发展。我们的老师有时也很感慨:“做老师难,做班主任更难,做好的班主任更是难上加难。”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想意识越来越强。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立人格,过去那种“师道尊严”。老师就是权威,老师说了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相似文献   

9.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老师要学会爱、用爱教育学生,教育学生学会爱:爱祖国、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0.
老师的教育在学生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根据哲学家丁·布伯的看法,可以看出那是因为许多教育行为仅仅是老师单方面的批评、命令或训诫,缺少平等对话的成分。近年来,笔者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获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阶段,师生之间时不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一些学生对老师的善意提醒不屑一顾,目中无人,依然我行我素,对老师的批评教育非但不虚心接受,反而出口不逊,恶言顶撞。有的老师领教过学生的无礼后,对学生的错误行为睁只眼闭只眼,听之任之;有的老师则被学生的不恭态度气得吹胡子瞪眼,忍无可忍时甚至会拍案而起,大打出手!如何改善这种不和谐的现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认为,师生双方应相互感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老师极力推崇赏识教育的时候,不应忘记,教育中的惩罚也是不可或缺的。我很欣赏这样一种观点: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们有时看到教育中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对犯错误的学生不敢批评,批评轻了学生视若耳旁风,批评重了学生会“上告”。甚至个别老师被学生从课堂中“哄”跑,丧尽师道尊严。在社会生活中,谁违背了国家的法律,谁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既然惩罚不能从我们国家中消失,那么学校教育中就不能没有惩罚。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讲过:“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  相似文献   

13.
王新普 《考试周刊》2010,(9):215-216
自从有了教育活动,老师可能就开始学会成为课堂的“主宰者”。那一块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讲台,就成了教师演绎真理和激情的舞台。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学生看,老师写、学生记,老师怒、学生怕,这种单一、居高临下似的交往似乎成了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约定俗成的中国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大家都比较推崇赏识教育。实际上,批评和表扬是教育的一个统一体。作为老师,如果对学生只是一味地表扬,不敢批评,有可能会滋长学生骄傲自大的心理。相反,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如果老师能够真诚、客观、公正、适度地给予批评,不仅能为学生指点迷津,还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耐挫能力。老师在运用批评这个手段时,一定要注意其艺术性,从而使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能够产生良好效果。以下就是我在教育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5.
批评是一种通过老师善意地给学生指出其存在的缺点或所犯错误,让学生认识到长此下去会造成怎样的不良后果,从而促使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或所犯错误的教育手段。但如果老师的批评运用不当,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而会造成学生的抗拒心理,甚至会给整个班级带来不良影响。因为学生的心灵犹如二月的春芽,幼小而娇嫩。老师的批评中哪  相似文献   

16.
以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差异——这是彭俊姣老师的为师准则;以舒展的心灵在知识的天空里翱翔——这是彭三老师的治班理念;只要用心去倾听花开的声音,面前一定会是一片姹紫嫣红的花海——这是彭老师耕耘的信念。“把学生的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把教育工作当作给学生点燃道德之灯的事业;把教育过程当作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这是彭老师值坚持的教育理念。彭老师非常注重发掘每一位学生的妊处,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2010,(1):40-41
学生犯错误,老师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常事。对于老师的批评,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并加以改正。但也有极个别学生,在老师批评后,做出极端行为,如离校出走、跳楼自杀、辱骂甚至杀害老师等。这样的事件在我校也发生过,那么,当老师批评学生时,学生出现极端行为,我们该怎么办呢?(安徽贾宏权提供)  相似文献   

18.
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大多采取施爱的教育方式。但实践证明,教师单方面的施爱往往收效不大。要想达到教育目的,必须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颁布的《规定》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一规定,乍一听让人有些哭笑不得,甚至有些老师觉得这是班主任的悲哀。老师批评学生和父母养育儿女一样,本来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呀!为什么要把这一条规定郑重其事地提出来呢?那一定是因为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有的班主任不敢批评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部分学校的一些教师采取种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认为,全面启动心理教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北京通州二中着力心理教育,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上下功夫,要求教师运用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差异。我们请到李燕杰教授讲“教育的艺术”;何立缨教授讲“教师的权力”;全国优秀班主任丁榕老师讲“用心理学理论指导育人工作”;161中徐嘉贵校长讲“健康促进学校”;特级教师孙维刚老师讲“敬业爱生”等等。这些高水平具有极强说服力的专家报告,使老师们深受启发和教育,极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